海棠文

第130章 太学辩议(三)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学谕方腾将纸张收起,稍作准备,随后便道:“请大家安静,马上开始第二轮辩议。”

    众人这才息了纷纷议论,翘首以盼。

    学谕方腾拿出一张纸向众人展示,然后高声道:“第二题,一县之地,水患连年,民不安生,府库不丰,主政一方,当有何计?辩议开始!”说完便迅速退下场去,把舞台留给即将上场的人。

    人群中,一太学生越众而出,当先上场,向左右众人行礼后,高声自报家门:“在下鄂州顾诚。”

    报完来历姓名,随后坐下,提笔在纸上写下他的方略。

    几乎就在顾诚坐下的同时,人群中另有一人站起,上前向左右众人行礼,高声自报家门:“在下建宁府姚兴。”说完便坐下提笔做题。

    两人破题完毕之后,没有过多客气,顾诚当先起身,拿起题纸向众人展示一圈,只听他高声说道:“排洪抢险,蓄苗复田。”

    放下题纸后论道:“大宋之地俱在淮河以南,每年雨量充沛,水患连连,稍不留神便是灾年。洪水滔滔似猛兽,良田百姓一口噬,无人则无粮无赋,是以水患来时,当以救人为先,有人则复兴有望。一县之地总有水患不及之高地,可在水患来时,将灾民聚集,加以安抚赈济,广施汤药,使疫情不生,水患稍息,便可让灾民及时排出田地洪水,使农田恢复。水稻秧苗,水淹三天即会枯萎,水患连年之地可早做准备,官府可责令大户,在无水患之地蓄养秧苗,一旦水患发生,良田被淹日久,便可在农田恢复之后,迅速插秧复种。而水患多在六月、七月之间,而江南水稻,三月生长即可成熟,当在六月广蓄秧苗,若有水患淹田,则可及时复种,无受灾无粮之忧。是故,多水患之地,为政者当熟知水纹降雨,获悉各种田地亩数,早蓄秧苗,以备不时之需。农田可复秋有粮,百姓遇灾心不慌,纵有恶水何须惧,府库丰盈当可望!”

    论完之后,又向众人行礼,道声:“献丑了,请姚兄指教。”然后坐下,等待对方论述。

    姚兴道声:“不敢。”随后起身,将手里的题纸向众人展示一番,高声道:“百姓齐心兴水利,水患平息府库盈。”

    放下题纸后论道:“江南之地,水患常有,一县之地,水患三年,久而久之,农田损毁,民心不定,多会弃田而走,另寻他处。众所周知,江南水温丰盈,一亩水田可养三人,弃田一亩,一进一出,便多六人口粮负担,一遇灾年,便是灾难。是以,在多水患之地,为政者首当倡议兴修水利,不使农田受损,产出稳定。古有都江堰、郑国渠,造就良田何止万倾,每年产出丰盈一方,使关中成富饶之地,使蜀中成天府之国。今一县之地,有河筑堤,无河挖渠,每到水患灾年,大户富户良田最多,受损最重,主政者当沟通富庶之户出钱粮,百姓出力,农闲之时,筑堤挖渠,广修水利,困住江河,引水灌溉,则良田不费,旱地亦可有水,田地不失,民心不乱,假以时日,便可府库充盈。是故,多水患之地,当以兴修水利为先,造就良田,则一县之地,指日可兴。”

    论完之后,向众人行礼毕,方才坐下。

    顾诚见对方坐下,便道:“姚兄之论,顾某不甚认同。既是多水患之地,当有缘由,千百年来,农业为本,百姓都知道有田有地有盼头,田里有粮心不慌,水患是大敌,若能治,不需官府提醒,他们自己便能治理。古时虽有都江堰、郑国渠,哪一个不是举国之力,出劳役何止十万,工期也不是一年两年,即使富户大户愿意出钱出粮,百姓愿意多服劳役,但江河奔腾不息,能成水患者,必不是赤足可淌的小溪,一县之地如何有能力困住暴怒的江河,改造干旱的田地?姚兄之论,难以施行。”

    姚兴回道:“多谢顾兄指正。大禹治水,愚公移山,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古人行此登天难事,可有言难,可有言苦,莫不有大勇气大毅力。今日一县之地,江河能有几许,一年一条河,一月修一里,淘淤泥修河堤,挖沟渠泄洪水,一年不成用两年,两年不成三年五年,田地乃百姓生存之根本,衣食果腹之依存,不容不重视,官府倡议,讲明道理,行之虽有艰难困苦,可有朝一日功成,便可受用无穷。兴修水利虽耗时费工,但可受益千秋万世,若有大毅力,如何便不能施行?”

    顾诚笑道:“姚兄可知强秦因何而亡,大隋因何而乱?哪一个不是一统天下,随后就亡于无休止的劳役。秦修长城十年,劳工几十万,终致陈胜吴广登高一呼,强秦随即甭乱,大隋开运河千里,劳工百万,民不聊生,终致盗贼四起,天下大乱。有此两例,姚兄何敢言耗时费工,三年五年?就怕到时,水患未起,而盗贼流民四起,一县之地,府库微薄,哪里经得住天灾加人祸,广修水利,多增劳役,乃致乱之策,实不可取。”

    姚兴道:“顾兄此言差矣。一县之地,兴修水利,不是国之大计,完全没有必要限定工期,人人都须服劳役,官府倡导,只需把劳役工时用在水利之上,闲时修一里,百姓即得工钱,又服了劳役,何乐而不为,不限定工期,强迫劳役,根本不可能激起盗贼流民。经年累月之后,大河小河,如何就不能治理?”

    顾诚反驳道:“多水患之县,灾祸连连,哪里能容得你,经年累月,三年五年?水患一起,田里庄稼损毁,民心即乱,哪里还有闲暇去兴修水利,府库本就不充盈,流民一起,府库便空,今年尚且不得好过,明年更不用说。漫漫兴修水利之策,不能解忧。”

    姚兴道:“稀粥杂粮,官府赈济,受灾百姓,忍受一年两年,等水利稍好,便能安居百年,虽有一时之难,但这是治本之策,一旦水患平息,百姓安居,府库即刻丰盈。姚某倒是想问顾兄,你不修水利,一来水患便要灾民躲避,年年如此,可知要损失多少庄稼,损失多少人口?”

    顾诚回道:“水灾来时,首当尽快疏散百姓,躲避洪水,保存劳力,土地生万物,但首先得有人耕种,要灾民躲避洪水何错之有?至于为何不兴修水利,我方才说的清楚,有那时间,不如排泄洪水,将被淹没的农田恢复,再种一季粮食。秧苗下地,百姓就有盼头,民心就会安定,只要官府与大户早做准备,蓄养秧苗,即使每年有水患,又有何惧?或许等掌握了水纹,还可在夏收之后不用着急播种,等洪水季过后,再下秧苗,也未尝不可。这是水患之地,最快恢复农田的方式,姚兄觉得不妥?”

    姚兴道:“顾兄此论自然不妥,水患一到,人能撤离,但家畜器具,房屋茅舍如何处理?难道也能自己长腿走掉不成?一场水患,便让多少人流离失所,一无所有,即使能忍住悲伤,恢复农田,可秧苗何来?灾民又住何处?民心能安的,也只有大户而已,贫苦之人要想恢复庄稼,就要借贷,本就一无所有,再背一身债,等到来年,再来一场水灾,他们还要怎么活?顾兄可曾想过?”

    顾诚道:“姚兄此言差矣。水患来时,虽不能迁走房屋,搬走器具,但水患平息,房屋器具也不会随水消失,只要赈济得当,流离失所当不至于。地有多寡,人有贫富,水患之中,损失最大的当是田多地多的大户,等水患平息,急需人力恢复农田的人是他们,富户大户多有积蓄,水退之后,要抢天时,赶紧插秧下种,贫苦百姓本就田地不多,此时正是他们赚取工钱之时,一番忙碌便可有钱粮渡过危机。至于贫苦之人复种农田的秧苗,自然可由官府负担,只要及时抢种,不影响当年田地收成,纵有水患,亦无大碍,百姓可安,府库可丰。”

    姚兴道:“顾兄此论,治标不治本,我无法认同。明知年年水患,不寻治水之策,只知躲避,水患一来就有损失,不论贫富,损失的都是血汗,主政一方,怎可漠视?顾兄之策,看似可行,却只是应急之策,不可一而再,再而三,否则百姓便会越来越贫,越来越苦,莫说府库丰盈,不招致流民四起,县治不稳,就是上天眷顾。若想水患之地,一劳永逸,长治久安,还得兴修水利,困江河挖沟渠,保百姓财富不失,保良田肥沃!”

    顾诚反驳道:“水患之地,能保农田不失,庄稼恢复,就已不易。倒是姚兄之策,恐怕不出两年就得流民四起,困苦之时,兴水利征徭役,实不可取。”

    姚兴正欲再辩,却被适时打断。

    “好,第二题辩议到此为止。这是一场激烈的交锋,谁也没能说服谁。感谢鄂州顾诚、建宁府姚兴,给大家带来的这场精彩辩论。我再强调一次,所有议题,只辩问题,提出方略,看能否补充完善,是否可行,不论方略高低。再次感谢两位带来的精彩辩论。”学谕方腾又一次及时出现在场中,结束此轮辩论。

    这场辩论辩来辩去,最后陷入了循环,再论一个时辰也不会有结果。

    两人起身行礼,各自下场。

    听了两场,围观众人还是兴致很浓,叫嚷着赶紧开始下一场。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