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

分卷阅读244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赵四娘家 作者:璇源

    分卷阅读244

    ?先不提她对这些孩子的人品极为怀疑,据她目测,这堆小萝卜头里最大的绝不超过十三岁,根本就不符合自家的用工条件。

    想让我破例?门儿都没有!

    然而再次出乎赵四娘意料的是,赵三郎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方案。只听他道:“四娘,你常说:‘救急不救贫’。我最多也就能帮他们平安度过这个冬天,却不可能帮他们一世,以后的路还要靠他们自己去走。你还说过:‘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教会他们一门谋生的手艺。

    “咱家不是做吃食生意的吗?我打算选几种简单易学的吃食方子教他们,让他们拿着做好的吃食沿街叫卖。这种小本生意或许赚不了几个钱,但让勉强糊口应该是不成问题的。”

    赵四娘闻言,深深地看了一眼赵三郎。自家大哥居然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提出一个还算可行的解决方案来,实在是让她刮目相看。

    不过感慨只在一时,赵四娘很快就穿了赵三郎的伎俩,似笑非笑道:“啧啧,难为你能想出这样的法子来!大哥,你为了明儿不去私塾念书,实在是煞费苦心呢!”

    被人看穿了心思怎么办?赵三郎一脸尴尬。(未完待续。)

    正文 第一百九十五章 另有内情

    要知道,燕国极为重视孝道,不孝子孙不但会遭人唾弃,还有可能会被官府治罪。因而,一般来讲,就算子孙内里再怎么不愿孝顺父母,在外也会装出副孝子贤孙的模样来。像那老婆婆的儿子那般不孝得人尽皆知的,是极为罕见的。

    姜氏深深地叹了一口气,说道:“的确是有内情。刘家婆婆的儿子家这么做……怎么说呢?唉,勉强也算情有可原吧。原来刘家婆婆的儿子成亲多年,闺女生了好些个,却总是盼不来儿子。一直到他三十岁,方才得了个儿子。这么个来之不易的孩子,一家人自然都把他当成眼珠子来疼。

    “直到去年夏天的一天,刘家婆婆的儿子带着他媳妇儿出了趟远门儿,就把孩子留给他娘照看了。那孩子当时七岁,正是最最淘气的时候,哪肯在家安生地待着?他爹娘前脚出门,孩子后脚就偷溜出去玩儿了。本来嘛,孩子跑出去玩玩也没啥,毕竟他都七岁了,这岁数放在穷人家都能帮衬家里了。更何况,平日里他爹娘在家时,他也没少溜出去过,不都啥事儿没有。所以,刘家婆婆就没当回事儿,照旧在家操持家务。却不想那日天都快黑了,那孩子还是没回来,刘家婆婆这才着急了起来,开始四处找寻,却怎么也找不着。后来孩子他爹娘回来了,发动街坊们一道找。一直找到第二天天明,才在附近的小河里发现了那孩子。只是当时那孩子的身子早就已经凉透了。

    “唯一的儿子就这么没了,孩子他娘就怨上了刘家婆婆,觉着孩子会出事儿全是因为她婆婆没照看好。一时气急,就把她婆婆赶出了家门。若在平常,儿媳妇要敢这么苛待婆婆。里正就能让她丈夫把她给休了。可这回毕竟是婆婆有错在先,倒不好像平常那样处理。而且,刘家婆婆被赶出门后,也没要求里正为她做主,就一个人默默地去棚户区找了个窝棚住下,看样子是想赎罪。既是如此,里正就全当不知道这回事儿。由着刘家人作为了。”

    “眼睁睁地看着媳妇儿把老娘扫地出门。那姓刘的就没说啥?还有,他不知道他老娘后来瘫了吗?就任由她一个人在窝棚里苦苦挣扎?”赵三娘气愤不已道。

    姜氏摇了摇头,道:“说没说啥。这我就不晓得了。反正我是听说,自打他娘被赶去棚户区后,他这做儿子的一次都没去看过。不过他人虽没去,他娘瘫了这事儿……”却应该是知道的。

    大家想啊。刘家婆婆半瘫了的事儿,连她这个八竿子都打不着的外人都听说了。离得那么近的刘家人能没听说?肯定是知道的,只是装作不知道罢了。

    因为姜氏并不想在闺女面前过多地提起人世间的险恶,所以话到这儿还是有所保留,到底没有说出她的猜测。但即使姜氏不说。赵三娘也猜到了。

    什么“情有可原”?在她看来,那姓刘的家伙和他媳妇儿的所作所为根本就情理难容!

    的确,那刘家婆婆是有过失。却实属无心之失。哪能因为这样的无心之失,就不去赡养老人呢?那可是生他养他的亲娘啊!在他是他儿子的父亲之前。他更是老人家的儿子。身为人子,就有赡养父母的义务。更何况,这位老人家腿疾如此严重,根本就没有外出谋生的能力,甚至连生活自理都成问题。如此放任不管,无异于看着她去死。亲手将老娘逼上绝路,如此行径,简直禽兽不如,天理难容!

    看到二闺女气到手发抖,姜氏忙握住赵三娘的手,说道:“娘跟你说这些,可不是为了让你生气的。只是想告诉你,这世上有袖手旁观的亲人,也有雪中送炭的邻居……”

    赵四娘听到这儿,不禁心念一动,蓦地生出一个貌似绝无可能的想法,便问道:“娘,你所说的‘雪中送炭的邻居’是指那户姓杨的人家吗?”

    “正是他们。”姜氏点点头,接着道:“听说刘家婆婆在今年春天大病了一场,却一直没钱请大夫。她在棚户区无亲无故的,后来病到起不来炕都没人知道。眼瞅着她就要活活饿死在窝棚里了,还是住在隔壁的杨家人察觉她好些天都没出来讨生活了,就去看她家看了看,这才发现她瘫在了床上。

    “杨家才搬来没多久,和刘家婆婆总共都没打过几回交道,谈不上有什么交情。可就是这样,这户穷得叮当响的人家还是分了些口粮给老人家,家里的媳妇子也每天去照看一番。正是有了杨家的看顾,老人家才能慢慢恢复了过来,只落了个半瘫。否则,她怕是要一辈子瘫在床上了,甚至是连性命都保不住。

    “三娘你看,这杨家于刘家婆婆可是有活命之恩呐!如今他家克扣老人家的饭食是不对,可看在那天大的恩情上,就不必太过计较了。毕竟,非亲非故的杨家能在老人家危急的时候伸出援手,可比那些真正的亲人仁义多了,称得上‘难能可贵’。那些饭食,就权当拿去回报杨家的恩情好了。”

    若在以前,赵三娘肯定立刻会接下去说些什么“克扣是克扣,报恩归报恩,一码归一码,两者不能混为一谈”之类的话来。可是今日,听了姜氏的话后,她久久没有作声。

    原来这会儿素来善恶分明的她脑海里混沌一片,有些搞不清状况:这算什么?坏人做了好事吗?还是说好人

    分卷阅读244

    -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