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三章 第一滴血
和曾头市和解之后,曾头市向金国贸易的铁锅、铁钉、小刀、菜刀等等五金制品改从利国铁钢铁厂进货,直接激怒了吕家。 所以这才有了这次的袭击。”
栾廷玉道:“当务之急是务必先守住铜矿,几十名士兵和数百矿工恐怕抵挡不住吕家的进攻。”
晁盖道:“步兵过去太慢,只能派骑兵了,不如派孙安过去不。”
当即把孙安传了过来,晁盖拿出令牌,道:“命令你部现在即刻启程,赶奔咱们在沂水县的铜矿,你到后,接替郑天寿防守铜矿,郑天寿负责生产。”
孙安道:“是。”
晁盖接着说:“如果吕家派人来进攻铜矿,就狠狠的打,如果吕家不来进攻,则不要出击。被抢银矿事宜我另有安排。”
“是,属下这就出发。”孙安接令走了。
吴用说:“虽然说天高皇帝远的,但是这种大规模私斗总是违反朝廷法度的。咱们一方面派人去沂水县上告衙门,一方面让林知府大人上书朝廷。”
众人点头称是,毕竟大宋还是大宋,不是蛮荒之地。
上书朝廷的事情就交给林知府好了,他手下有几个师爷,文案做得很好,给朝廷上书写的洋洋洒洒的。至于去沂水县上告的事情就交给李云了。
栾廷玉道:“那丢的银矿派谁抢回来?”
吴用摇摇头:“银矿在那里,也不着急抢回来,先摸清吕家的路数再说。”
第二天晁盖叫来李云,让李云带了二十名精锐捕快前往沂水县衙门,沟通银矿被抢的事情。李云等一行人快马而去,沂水县衙门李云可谓是轻车熟路,地头熟,人也熟悉,但是并没有什么卵用。李云吃了闭门羹,派师爷来给李云说,这件事情沂水县衙门根本管不了,州府里也无能为力,要想打官司直接去东京,找朝廷。
李云无奈,又回来了。
沂水县银矿,吕三公子吕良问:“晁盖有什么动作?”
属下回道:“有,派人来沂水县衙门告状,吃了闭门羹回去了。派了三百骑兵,但是一直龟缩在铜矿里,正在那里修工事呢,弄个跟个土匪窝一样,想要打过去不容易。”
吕良大笑:“哈哈,哈哈,家里人一直忌惮晁盖,说他是个英雄人物,现在看来也不过是个狗熊嘛,如果所料不错,他肯定也派人去东京告状了。就知道告状,告状,笑死人了,还当头是的地方豪强呢,看来高看他了。明日派人进攻铜矿,试探一下对方的实力。”
第二日,吕良派出三百铁卫,试探进攻铜矿,铜矿这修建有石头矮墙,外面有拒马,铁卫身穿铁甲很难进攻,双方隔着老远相互放箭,羽箭乱飞,但是伤亡很小。
孙安和副将欧鹏穿戴盔甲站在矮墙上指挥战斗,欧鹏道:“铁卫们是重装步兵,本身行动就不灵活,他们想要攻上来比登天都难。但是咱们的弓箭对他们也是毫无办法。咱们只需冲出去,抡起狼牙棒一顿猛砸,最少能歼灭一二百人。”
孙安道:“全歼容易,问题是死人太多了,如何跟官家解释,晁团练有所顾忌,才严令我们防守。他们浑身铁甲,咱们就往脸上射箭。”
可惜铁卫是干打雷不下雨,一直在一百多米外徘徊。骑兵的人也没有庞万春那样的神射手,想在百米外射中人脸只能靠蒙了。
铁卫也是在试探,根本不进攻,距离的老远瞎咋呼。双方闹了一个多小时,铁卫撤退了,等铁卫走远了,孙安一招手,让骑兵出去打扫战场,尸体是没有,主要是捡回来射出去的羽箭。
有了骑兵维护安全,数百矿工在郑天寿的带领下开足马力生产铜。这年月铜就是铸造钱币的原料,价格很昂贵。
再说济州府知府林大人,按照晁盖的意思,当即具表上书,同时也给吏部尚书晁大人发了信函。半个月后,只有吏部尚书回信了,表示查不上手,吕家和工部、兵部关系密切。兵部每年从吕家铁矿采购大量的兵器,双方是利益共同体,更何况吏部管不得这一块。不过晁尚书已经给刑部尚书提及过此事,但是希望不大。
等待回函的这几天,一年一度的盛世拳王争霸赛如期举行,而且这次参赛的人数异常的多,广选手都上千人之多。拳脚、枪棒、弓箭,都进行了大规模的筛选,只有通过预选的选手才有资格上台比赛,因为人太多了,要是一个一个比下去半个都结束不了。
这天石宝带兵在会场维持秩序,和晁盖边走边聊。石宝道:“晁团练的眼光非常人可比,普通人都已经咱们开这个争霸赛只是为了招揽人才,实际上这个比赛从长远来看是在培育百姓好武的风气,逐渐改变了民风。”
晁盖点点头:“不错,我大宋积弱百年,主要问题虽然是朝廷暗弱,但是民风弱也是很大的问题所在,如果百姓有汉唐遗风,又何至于让大辽、西夏打压的抬不起头来。”
石宝摇摇头:“百姓怯懦其实是官家有意引导而为之,我曾经在东京城呆过一段时间,经常听到这样的笑话,说,一大户人家门窗被毁坏,家里进贼了。主人在家里找了一圈也没发现什么丢了,但是在厨房发现了一张字条,上面写着,兄台,对不住了,家里菜刀丢了,户口簿没在,买不了,借菜刀急用。”
“哈哈,这是刑部那帮没脑子的人想出来的办法,五寸以上的刀具就是禁忌品,到了现在买菜刀都得拿户口簿,还必须去让保长开证明你上一把菜刀坏了。”晁盖笑道。
“普通百姓手无寸铁,大户豪强则啥武器都有,这算啥公平。”石宝摇头叹息。
经过这几年的发展,济州民风发生了根本变化,年轻人几乎人人习文练武,说话谈吐也更加的自信。但是济州的治安良好,几乎是整个大宋治安最好的地方,小偷、强盗、碰瓷的、卖切糕的,在济州几乎没有任何的生存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