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凡行
一眼洞穿千年事,玄真不过一点通。
老僧之言如雷霆劈落,震骇心魂,燕无易只觉得有些难以置信,莫非眼前的佛陀真能看透而今之象?
“大师,敢问你与妖尊帝崆是什么关系?”燕无易终是问出此句。
放眼四观,燕无易愈发确信此地就是黑山之巅的残破道场,只是千年的荒废摧残,早已失去了原来的佛韵。
故其心中隐隐揣度,心想这老僧难道是释空一脉的佛?
毕竟自己所知,也只有帝崆所提及的苦迦。
“旧年至交,佛门引路。”老僧缓缓说道,那古井无波的容颜似乎泛起几丝岁月的磨痕,又像是追忆其往日的场景。
如此得道高僧,也难以逃脱天道的桎梏。
千年无动之心,也因两字而动。
“果然如此。”燕无易诧异言语,可老僧与师尊之事乃是古之辛秘,作为小辈,又不好多加过问。
“难怪我与佛家有缘,恐怕是应了师尊做那释空一脉引路人的缘故。”
“并非如此。”
老僧仿佛看清燕无易心中所想,微笑说道:“道友有自己的缘,也有自己的性,虽为释空引路人,护法大尊者,可你本性也是身具佛性,否则是无法通过大道化真机来到此处的。”
“佛性?”
“无易初涩修道之路,看不破红尘万象,听不懂佛音妙语,竟也身具佛性?”燕无易颇感讶异,心有不安,莫非要得真机,还得出家不成。
“性由天生,兴许是你家中长辈与佛有缘。”老僧苦苦笑道,虽只是千古一念,幻想而化,却与生前无异,慧眼识真,佛法通冥。
“贫僧与帝崆道友千年之交,他那最后一抹魂念消散于天地之时,贫僧自有感闻,难免唏嘘不已。”
“既然帝崆道友将引路人传于你,还望将来道友能帮衬释空佛脉,护其佛法,贫僧感激不尽。”老僧空叹良久,以佛礼相待,引得四方道场劲风呼啸,菩提枯树依旧是浑然不动。
佛家各门最看重佛法正统,释空一脉却是后起之法,故而苦受排挤,代代皆有引路人,引路护法。
“大师折煞小子了。”燕无易急忙回礼,毕竟是帝崆师尊至友,不能肆意而待,尊师重道,本就是修者恒心应存。
“释空引路人本就是师命,无易若是将来有了造化,定会尽力而为。”
天地万法,皆是同归。
只是老僧又为何相信自己定会有能力去护佑一脉佛法?
燕无易终究只是六窍的修者,即使有血海冥心之法,但也需诸多时日才能堪破上境。
“有道友之言,贫僧也能安然放下心中执念了。”老僧赤袍微凛,眸流明光。
慧眼之中的少年,仿佛是天道的一枚异数,其命途难以看透,其灵性也隐晦不明,极为玄妙难测,兴许他真能达到心中所想。
“贫僧有一法,名曰凡行,囊括天地之变化,蕴含乾坤之无极。”
“你,想知么?”
老僧微一思量,便言归正传,欲要传其妙法,以鉴大道之真机,完成一念留存的使命。
况且燕无易也是帝崆弟子,也须赐些见面礼,否则将来传扬出去,不免损了坐化之后的佛名。
“凡行?”
燕无易不由心中一喜,心想又有宝贝妙法可拿,帝崆师尊也好,苦迦佛陀也罢,都是些千年前的猛人,其以身感悟传承的道义,何其玄妙。
且听帝崆说过,诸道能合一,一身也可修得万法,只是忌于驳乱,须静守本心,琢磨出自己的道来。
“敢问大师,何为凡行。”燕无易问道苦迦,恭敬拜倒,闻其真机。
“凡行两字,各有佛意,凡为劫尘俗世之路,贫僧历经六世,悟得五禅,一禅三十三难,得凡字妙诀,通天彻地,明悟天机。”老僧说法论道,佛光普照,金身赫赫,慧识如水。
“逆道而行,无佛而修,凡字诀虽非佛法,却有道缘,诸天星辰为你用,一道妙象测往来,两极阴阳算起伏,须臾明世事,眸动明八方,道起时你便是道,道消时唯你能生,闻命息而断未来,识生辰而知以往,又称青乌洞虚术,入世观相以为引……”
凡字诀最看重世间万态的观悟,行遍亿万里路,看遍千万种相,从而悟得那冥冥之中的因果机缘。
“心坚而神合,念动而感知命运星辰,道韵之威,这一门青乌妙术倒是极妙。”燕无易喃喃自语,时而沉思,时而癫狂。
世间真有洞穿命途的法术,听苦迦老僧一言,更觉奥秘。
那墨知蝉修的道法,与此法却有异曲同工之妙。
老僧畅然一笑,古意横生,接着讲道:“修此青乌洞虚术,三十年断他运,六十年断己运,三百年知他命,六百年知己命,可惜贫僧修行两千一百余年,却再以无法达到三千年改他命,六千年改己命的境界。”
道途无边,命数却有尽时。
青乌之法洞虚天机,极少有修者能达到大成,其中奥秘堪称玄奇,非有缘人不破,非天应者不知。
纵使一身修为臻至化境,也难逃命数束缚。
燕无易见他面露失落,难免心觉孤冷,这般大能都落寞收场,难以长生改命,那自己一心向武,又是为了什么。
难道真是为了追寻那虚无缥缈的东西?
感悟不到,纵其空想,也难以得出个所以然来。
老僧知其疑问,却无法为燕无易解惑。唯有等他有朝一日真正想通了,道也就成了。
“至于那行字诀,走的却是苦修之路,也是步踏万里,身历万相,以己身体悟,但要尝尽世间九种苦,九悲而一乐,淬成道法……”老僧再讲行字法诀,一时异光浮动,七彩宝光滚滚。
行字诀以苦入道,乃是实实在在的佛家妙法,以身践行道法,以眼洞察万变,以神凝聚道韵,以念汇集真意。
故道法之境有四,身行,目虚,神道,念真。
似苦迦这般修行千年的大修行者,对道的感悟极为深刻,虽口述不足百之一二,却使得燕无易受益颇多,心境顿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