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十五章 莫要强求
天道林外。
王重阳小时候,整天跟在几位师兄屁股后面,除了五师兄只比他大三四岁,其他师兄都比他大很多,没有哪个的道袍上没被他蹭过鼻涕。
但是整个武当,对他最严厉的就是大师兄。
他小时候极为顽皮,师父虽宠溺他从不打他,但大师兄则几乎天天揍他。搞的后来入了夏境,长大后,大师兄忽然有一天开始,不再揍他,不再需要每天受皮肉之苦的他起初那段时间还浑身不舒服。
他很认同大师兄的棍棒教育法,至于他自己,虽然从不揍徒子徒孙们,但那只是因为他舍不得而已,并非他觉得棍棒教育不好。
大师兄修成太平心法,名扬天下后,他看过很多次,大师兄把那些不自量力的挑战者打下山去。
一开始他很开心,他觉得心里有底,他觉得只要武当有大师兄在,就永远倒不了。
后来有一天,他偶然看见大师兄躲在天道崖偷偷疗伤。那一瞬间,他心中的某个东西似乎轰然倒塌!
他才明白,大师兄是强大,但大师兄也是人,会疲惫会受伤,只是师兄们瞒着他王重阳,不想让他担心罢了。
于是他忽然心里就没那么有底了,他开始努力修行,没日没夜的修行。
虽然停滞夏境,升不了境,那好,他认了,既然升不了境,那就锤炼夏境。把夏境锤炼的厚实坚固,就算一辈子停留在夏境,他也要做那天下最强大的夏境。
结果,虽然是夏境,可想要打败他的秋境之人,却都输给了他。十几年的夏境,他却从没输过。
到现在,到他终于入了秋境后。江湖上的那些人,才咋摸出些许味道来。
世人都说王重阳夏境上不去,可王重阳却没输给过任何一位秋境修行者。这…这是名为夏境,实则早就有了秋境的实力吗?定然是这样的!
确实有许多修行者,低调行事,硬生生把自己的境界压着不升。难倒王重阳就是这样一个颇有心计之人?先让江湖觉得他是方仲永,然后再让江湖大吃一惊吗?定然是这样的!
江湖怎么评价、怎么看他王重阳,他都不在意。
现在的他,才刚升秋境,这还没几日呢,掌教师兄居然决定散去太平心法。这对他来说,打击太大了。原本升境,让他没有底的心才稍稍有了那么点底,可这一下,掌教师兄的决定,又让他堕入了担忧中。
今日,是大师兄第一日带陈乐天来天道崖修炼。
一早,王重阳就告诫下山守山门的清风明月,有什么可疑之人上山,一定要尽快来报给我知道。清风明月不知道为什么师叔祖这么慎重其事。每天不都是这样吗?为何今日要格外叮嘱?
其实王重阳是心中担忧,他怕忽然来个高人,来挑战武当。他怕掌教师兄不能出面后,他打不过那些个来挑战的人,他怕自己坠了武当的声名。
肩膀上的担子,忽然重了好多。他决定从今日开始,继续努力修行,能不能升冬境不重要,跟夏境时一样,不断的锤炼当前境界便是。
天道林前,王重阳说想要一己之力打两个草庐天师府的大天师,惹得身边几位师兄纷纷张大嘴巴。这也太狂妄了吧,小师弟长大以后就没再狂妄过了啊,怎么如今…方才不还在担心自己实力不足吗?
草庐的大天师在梁国百姓的心里,就是神一样的存在。尤其是第一天师轩辕化雨,已经几十年没与人动过手的轩辕化雨,并非拒绝跟人动手,而是没人敢跟轩辕化雨动手。
在梁国,不管纠纷是涉及到二品文臣还是大将军,基本上只要轩辕化雨往那一站,事情就解决了一大半,剩下来的就是矛盾双方坐下来一番谈判便可,反正是绝不会撕破脸了。
至于其他十一位天师,也基本都是这个层次,只不过有些人性子淡泊,不喜交际,这类天师多为隐在草庐某个无人知晓的山涧里钓钓鱼修修道;有些人热衷名利,这类天师多在红尘中左右逢源,交友广阔,势力极大。
但是不管是什么性格喜好的大天师,只要是名字被刻在天师府天师碑上的,那绝对是江湖、是修行界最一流的人物。
可是!王重阳居然说想试一试能不能打两个大天师?
诗痴三师兄陆龟蒙觉得是时候敲打敲打小师弟了,先是念了句‘月盈则亏水满则溢’然后才道:“我说师弟,你这样就不好了,做人要务实,有首诗是这么说的…”
书痴二师兄赵华亭从怀里掏出一本厚厚的书递给王重阳,道:“小师弟,小时候,你狂妄不羁,我们都看在眼里,现在长大了,可不能再像小时候那样了,呐,这部《静心沉气集》,你平时多读一读…”
江湖号称瞌睡虎的四师兄王诩终于睁大了些眼睛,瞪着王重阳道:“小师弟可切莫妄自尊大目中无人!”
而此刻的王重阳,皱眉看着天道林里阴暗的瘴气,忽然道:“大师兄跟山外的人打了一辈子,我想,以后打架这事,能交给我来!”
诸位师兄正惊异于王重阳先是蓬勃而生接着又化入风中的磅礴气机,忽的一阵风起。
下一刻,掌教师兄已经站在了众人面前。
“诸位师弟,怎得都在这…”掌教李玄同话未说完,猛然瞧见站在一旁似乎入定了的王重阳,诧异道:“小师弟…”
只见王重阳背负双手,微微昂首,闭眼入定,神游太虚。身形像天道林里的树木,随着东风微微左右摆动。
“小师弟这是又要升境?!”几位师兄见此情景,异口同声,心中狂跳。
才入秋境没几天啊,若是小师弟能再进一步,那小师弟王重阳就是五百年来,第一个由秋境入冬境时间最短的人!
众人都有些紧张的看着王重阳,不过李掌教倒是并不如何紧张,只是笑看着王重阳,轻声道:“莫要强求,顺其自然,顺心随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