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09
穿越八十年代逆袭 作者:YTT桃桃
分卷阅读309
。那就得成了瞎子、哑巴。
哪像现在守家待地儿的,一出门都是几十年老熟悉的人了,有话说。”
刘雅芳知道,她嫁了这个男人几十年了,一块堆儿过日子还看不明白吗?
狗蛋儿他爹,不是啥闯实人,心眼儿也不咋活络,有时候还认死理儿。
你要指望他出门接受个新鲜事物啊,那还不如指望自己。
头些年,为了供俩孩子读书,为了买药钱,那真是被逼无奈了,她家爷们才不得不跟着工头走出村子。
就那样,工头还是自个儿村儿的熟人呢?他干活挨累不少遭罪,却从不上前。
所以这一刻,毕铁刚说的这话,真的非常提气儿,刘雅芳那心里敞亮的,比让她住窗明几净的大屋子还痛快。
她这辈子也不图别的,她知道自个儿咋使劲儿,也不带是那有能耐的母亲。
但她想守着三个儿女的心,是那么的迫切!
“他爹,你说咋地,咱就咋地。咱家都你说的算。”
……
楚亦锋脖子上挂着大相机。
他按照方位开始挨个拍照,脸色始终都带着笑,看起来耐心极了。
天北、人西、历东、毛南四个建筑物,他一一安排毕家三口人站在不同的方位,按照不同的角度,尽量都拍上。
刘雅芳还算自然,只要楚亦锋喊一句:“婶儿,笑一笑?拍了啊?一二三……”她准保露笑容。
有时候把毕晟抓在前面搂着拍,有时候牵着毕晟拍,态度积极、效果不错。
但到了毕铁刚那就不成了。
楚亦锋要是抓拍、不喊“一二三”还好点儿,一喊让笑一笑啥的,他就表情僵硬,笑的跟哭似的。
最后在天安门的正前方,楚亦锋拜托一位潮流烫发男:“你好,同志,能帮我们拍个全家福吗?对,就按这个钮,谢谢了。”
楚亦锋非常自然地站在毕铁刚和刘雅芳中间,他那双戴着白手套的手,还搭在前面的毕晟肩膀上。
几个人一起看向镜头。
远处看热闹驻足的人群,随着提示要准备拍的喊声望过去,只见毕家的几个人,外加一个楚亦锋,全都露出了笑脸。
这一刻,那份亲近,跟穿衣打扮似乎已经无关了,他们嘴角的弧度是一样的,眼中充满了期待,看起来,那么像是一家人。
广场上的小贩叫卖着,扛着用笤帚扎成圆筒形状的糖葫芦架子,上面插满了用竹签串着的冰糖葫芦。
有大姑娘爱俏,到了照相时宁可挨冻一会儿,也会脱掉棉袄。
冻的通红的手还不忘捋好头发,将两条及腰的麻花辫儿放在胸前,摸着两条辫子、侧着个点儿身子,微微一乐,看起来腼腆且美好。
大概是放寒假的时节,又赶上年根儿底,广场上更是跑满了大大小小的孩子。
小一点儿几岁的娃,穿的圆滚滚的,感觉走路都直晃悠。
小娃娃们也不需要戴手套,两只小手都在棉袄袖子里,调皮的小孩子就会边走边甩,那袖子甩的都快赶上唱戏的水袖了。
而大一点儿的中学生之类的,明显懂得好赖美丑了。
在全国都掀起流行穿运动服的年代,那真可谓是一年四季都能穿红色、蓝色、绿色,那种衣服袖子和裤腿侧边带三条白杠的运动服。
夏天,上面半袖,下面运动服裤子。
春秋,线衣线裤、绒衣绒裤外面套运动服。
冬天,棉袄外面,还是红蓝绿各色运动服。
后来,流行到什么程度呢?快赶上中国特色了,成为了各学校校服。
毕晟羡慕地、眼巴巴看了好几眼。
你都说毕晟能在短短的时间内喜欢楚亦锋,这楚大哥哪是一般的大哥?
那眼力见儿真不是谁都能行的,想啥给毕晟来啥,跟肚子里的蛔虫似的。
楚亦锋拍了拍小少年的肩膀:
“喜欢那运动服?呵呵,小样儿,不用羡慕。不是要来京都念书了?等你开学穿新的。”
毕晟仰头看楚亦锋。他以为是开学时,楚亦锋会偷着买了送他一套的意思。
楚亦锋回笑了下,心话:到时候学校发。谁给你买那个?傻不拉几的!
一挑眉,像是坏笑般,大步流星的离开,冲卖糖葫芦的招了招手。
刘雅芳拽了拽毕铁刚的衣袖,眼睛里冒着亮光的瞧热闹,纳闷问道:“你说也真是怪了哈?咱跟着小楚这孩子出来,就没人敢过来问咱是不是住店照相买不买车票的,他们是咋看出来的呢?还能认出谁是外地人不外地人?”
毕铁刚点点头,也挺唏嘘的瞧着:
“那备不住练出眼力了。你瞅瞅,这刚亮天儿多大一会儿,人乌央乌央的(很多),天天瞅这老些人,看多了也就练就一双慧眼了。”
怎么分辨本地人还是外地人呢?
楚亦锋给毕晟买了根儿糖葫芦正好回来听了个尾巴,给出了一个简单粗暴的解析:“叔、婶儿,你看那无论长发短发都烫头的妇女,还都跟要爆炸了似的发型,那一准儿是本地的。
这一年半载的吧,京都流行烫头,就是明星,我瞧着都认不出哪个是哪个,那都一个模样。
还有,你看那不管穿呢子大衣还是穿棉袄的男同志,对,你看那个,就那个现脱大衣穿中山装的。
就那个形象,穿着多体面没用,只要胸口别支钢笔,那一准儿是外地人。
所以这些招揽生意的都看出来了。
现在人还不算多,等中午大太阳一出来,提着鸟笼子的,拎着水桶夹着大号毛笔来写字的,那都来了。
这个城市很包容,它是首都,要面对四面八方的来客。
其实哪的人也并不重要,咱不都是中国人?”
刘雅芳笑的点点头,瞟了眼吃糖葫芦的毕晟,小声嘀咕道:“你不酸牙啊你?竟让你大哥花钱。个败家孩子。”
刘雅芳早就知道毕晟身上的棉袄、帽子,那都是楚亦锋给买的了。
你说那身行头还是她给吐的,人还在外头,又不能骂孩子,只能拿糖葫芦磨叽两句。
四口人溜溜达达往停车的方向走。
马路边儿停着好几台能拉开车窗的老旧汽车。
有人穿着破旧棉袄,脖子上挂着黑皮兜子,喊道:“颐和园了,去颐和园了?还差两位?还有没有人要去了?”
又有人对着那喊颐和园的人,就跟抬杠比嗓门似的,也扯着脖子喊道:“去八达岭的?我这还差一位,有没有
分卷阅读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