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3、毕懋康献自生火铳
军器局热闹的迁移大典顺利结束,张璟把前来道贺的人一一送走,军器局也自此预示着走上正轨了。
而随着客巴巴、高进的案子,因为魏朝被朱由校下旨斩首,让张璟没基本上没了后顾之忧,他也自然要把注意力,放到其他正事上了。
这正事不是别的事情,于张璟而言,现在最要紧做的,当然就是研发改进火器了。
翌日,天气明媚,军器局内部,刚刚到西山当值的众人,也开始忙碌起来。
张璟在军器局坐班办公屋子前,毕懋康一路小心翼翼的走来,他的怀里,抱着一个黑色长盒,看他小心谨慎的样子,显然长盒里的东西,极其重要。
进了屋子,毕懋康轻轻的把长盒放到张璟案前,弄得张璟一脸疑惑。
“国舅爷,这里面装的便是下官昔日制作的自生火铳,请国舅爷过目。”没让张璟久等,片刻之间,毕懋康指着长盒解释道,而后小心打开了长盒
听到这话,张璟连忙站起,而后朝长盒内查看。
只见得上好的礼盒里面,铺着一层白色锦缎,同时,一杆漆黑的火铳躺在锦缎上,摆放之人,明显是怕火铳放盒子里碰坏了,所以才这么摆放。
张璟见了,暗想这毕懋康真是多心,铁质的东西哪有可能那么容易坏呢?
不过,看这收纳保养的架势,想来毕懋康能造出这杆火铳,中间过程肯定不容易,否则他也不会这么慎重的收纳保养这自生火铳。
“这便是那自生火铳吗?”张璟像是拿一件古董瓷器一样,有些激动的将自生火铳拿在手里把玩,同时呢喃道。
“正是!这就是在下所造的自生火铳。”毕懋康点头又确定道。
闻言,张璟不由得认真查看这自生火铳的样子,毕竟这可真是他前后二世第一次见到这自生火铳,由不得他不认真看这应该是聪明的汉人先辈所制造的第一件燧发枪。
按张璟估计,这自生火铳应该有六、七斤重,它通体乌黑,铳管直长,由精铁打造,有准星和照门,铳后少了火绳夹,却多了击锤和燧石,木托则向下弯曲,握起来十分顺手。
从这木托设计的顺手程度来看,想来毕懋康也是反复修改,才有今天的顺手程度,不由得,张璟心里暗道这毕懋康真是一个被仕途耽误的科技研发者,明明能靠技术做官,却偏偏靠才华走官道正途!
见到了这些熟悉的燧发枪零件,张璟不由有些激动,大发了,有这燧发枪系列的自生火铳,他哪里还需要去改良火绳枪系列的鸟嘴铳?
现在直接就在毕懋康所做的自生火铳的基础上改良研发,以后让大明军队大规模装备燧发枪不就好了?
后世中华五千年的历史早已证明,落后就要挨打,有先进技术,那就不能守着老一套不放,而燧发枪取代火绳枪,那是顺应时代潮流,大势所趋,改变不了的。
“此枪现下就此一把吗?还有谁知道它?它的威力如何?”看完自生火铳后,张璟直接问出了他现下最关心的三个问题。
“回禀国舅爷,此枪如今就这一把,而且它是下官昔日花费不少精力制作的,因其威力尚不如我大明军中火铳,故而下官并未多做自生火铳,只想着做出一把来,不断研究改进而已。至于知道它的人,不算多,都是下官的亲友。”毕懋康回道。
张璟听后点了点头道:“这样的话,还好,不过这自生火铳的威力,我还得检验一番才能知道威力。”
“那是当然,多亏了国舅爷迁移军器局前,提前派人前来准备,如今靶场已成,正好可以检验下这自生火铳的威力。”毕懋康带着些恭维语气道。
“好!咱们这便去!”
“是!”
“王维栋!去把茅元仪、陈明遇、冯厚敦他们给本官喊到靶场去。”当下,张璟让守在门外的王维栋去喊来茅元仪等人去靶场见他,之后便带着毕懋康和那收纳自生火铳的长盒去了靶场。
说来,也是幸好张璟当初做了准备,把不少军器局需要的场地设施都提前准备好,不然的话,军器局也不会这么快就迁移好的。
至于王维栋跟着张璟在军器局做事,因为他姐姐王秀莲可是知道一些魏朝被陷害内幕的,担心那女人会生变的张璟,当然不可能让王维栋脱离自己。
毕竟,作为王秀莲的幼弟,王维栋可是能控制王秀莲的把柄,除非王秀莲舍得让她弟弟死,否则,她这辈子都不敢张嘴说她做过什么。
不过,张璟如此明谋的威胁王秀莲,自然不可能不给王秀莲一点儿甜头,来安这女人的心。
为了王秀莲,张璟可是主动入宫去求张嫣,让她把王秀莲调到她身边,给个坤宁宫有职事的位置让王秀莲担任。
同时,张璟也让张嫣把内廷酒醋面局里的那个韩彪调进坤宁宫,给他一个更好的差事,虽然这太监知道的事情不多,但为了保险起见,张璟也不敢顾此失彼。
此举,自然遭来张嫣询问,好在,张璟早有准备,他直接把王维栋说成他的亲信,并且告知两人的姐弟关系,以及王秀莲和韩彪的对食夫妻关系。
之后,张璟又说王维栋知道王秀莲在宫里生活这么多年不容易,特地来求他,希望他想办法照顾王秀莲和韩彪,张璟这才来求张嫣。
说话的时候,知道张嫣性格的张璟故意把这故事编成一个姐弟情深的戏码,至于其他不该说的,他自然只字不提,反正就算张嫣派人查,她也只能查到张璟告诉她的那些。
这故事说得那叫一个感人,张嫣年纪也小,没太多人生经历,也没意识到张璟话语里的错误,当场就被张璟说哭了,而后就直接答应了王秀莲和韩彪二人的事情。
宽大的靶场上,其他人到齐后,都一脸好奇的看着那长盒里的自生火铳,他们之中,也就茅元仪似乎看出些什么,多看了毕懋康几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