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4、张可大
却说姚宗文一脸忐忑的跟着赵进教进了大堂里,便看到了正等着他的张璟。
一番见礼,两人在应有的主客之间的客套闲聊之后,姚宗文终是道明了来意。
“在下此来,却是因熊廷弼之事,有求于国舅爷……”姚宗文开口道,然后便把具体情况说了出来。
确实如张璟所料,姚宗文的确是因为皇帝和东林党要追究他们当初弹劾熊廷弼,使得熊廷弼被罢官的事情,所以特地前来张璟府邸里,寻求张璟的帮助的。
至于他为什么确信张璟这个权利不大的国舅爷能救他,唯一的解释,恐怕只能是方从哲这老狐狸,让他们这么做的吧!
也不知方从哲当初是从哪里知道他可以劝说朱由校的,也因此选择和他做交易,让帮忙保住姚宗文等人,而张璟那时候也只是想快点让熊廷弼复职,这才答应了。
当然,张璟知道,方从哲想得不错,朱由校是个对于亲近的人极好极重感情的皇帝,若是有这些人去劝朱由校,基本上就能保姚宗文等人了。
就像真实历史上,投靠客巴巴魏忠贤的阉党,不少人做的事情确实伤天害理,十恶不赦,但朱由校却不治罪他们,原因就是他对于客巴巴魏忠贤这类亲近人的耳根子,实在太软了,只要不会威胁他的统治,基本上朱由校都会忍着不治罪的。
现在,经过几番和朱由校的接触,再加上他这大舅哥的身份,张璟觉得他也许没客巴巴对朱由校的影响深,但做个朱由校的亲近之人,能劝说朱由校改主意,那还是可以的。
想明白这些,张璟便说道:“保住你们,我还是有些办法,不过还需要你们做些事情才行。”
“不知道国舅爷说的是什么事情?”姚宗文皱着眉头问道,他也怕张璟要要挟他们做什么为难的事情,那样的话,就不好了。
“其实也没什么事情,只是希望你回去后,召集人手,弹劾东林党人工部虞衡清吏司郎中高进,倒卖军械,致使陛下乳母被歹人,用军器局的兵器杀害。若是可以,还希望你们在弹劾奏疏里,多写一些关于凶手是东林党人花钱雇佣的猜测……”
当下,张璟便把茅元仪为他安排的计策,详细说了出来,当然,话语里,张璟可是小心翼翼的把他自己在里面的关系撇了干净。
不过,即使这样,姚宗文听后,也没有立即答应,反而是有些狐疑的反问道:“顺天府查客巴巴被杀的案情进展,并未向外透露,为何国舅爷知道的这么清楚?”
姚宗文这话问得张璟还是有些手忙脚乱的,毕竟,顺天府的衙门又不是张璟所在的衙门,若非是关心案情进展,张璟又怎么可能知道案情知道的那么详细细。
好在,张璟有个国舅爷的好身份。
想了想,张璟便搪塞姚宗文道:“这两日去宫里,刚好撞见陛下在查阅案情,而我这些消息,也都是陛下告诉我的。”
闻言,姚宗文点了点头,算是没再怀疑张璟对朝廷查客巴巴被杀案情如此关注的原因。
很快,姚宗文便回道:“弹劾东林党人容易,只是国舅爷为何还要我们集体弹劾高进,甚至还要说他们雇凶啥呢?这未免有些多此一举了吧!”
张璟听后笑着点头道:“并不多,因为不弹劾高进,又怎么能让陛下厌恶东林党,从而在改变主意时,不会再受到东林党人的影响,反悔继续治罪了。”
“真是这样吗?”姚宗文听后一脸怪异道,直觉告诉他,张璟这么做,一定有其他的事情在瞒着他,像是她
只是,张璟明显不会告诉姚宗文,他这么做的真实意图,只是推说道:“就是这样,我之所以这么做,就是希望你们给东林党惹麻烦,让东林党人的注意力完全放在这弹劾上。如此,他们没心思关你们和熊廷弼的事情,专心在如何为他们洗脱消息,这样没有他们的反对的话。我再去劝说陛下,才能让陛下同意不在追究你们当初弹劾
“希望如此!”姚宗文听后,点了点头道,当然,在他心里,依旧怀疑他们是不是被张璟利用了。
然而,不管是张璟利用他们或者不利用他们,只要不让他们丢官就行,而且,这事情又是变相给他们的死敌东林党人添堵,姚宗文当然高兴了。
若是可能的话,姚宗文还希望最好也让那些东林党人多吃些苦,姚宗文才会高兴,所以当即决定按张璟说得话去做。
事情就这么谈成了,连张璟自己都觉得有些快了,不过等姚宗文离开后,张璟想了想,也就明白了,两人之间就是各取所需,自然谈得很快。
张璟的提议,一来帮助姚宗文等人保住官职,二来又可以给他们找借口对付他们浙党的死敌东林党人,姚宗文自然答应的快了。
想来姚宗文回去后,和其他人提了,也会很容易逃好的,否则,如果没有这个各取所需的基础的话,恐怕就怎么谈都不会这么顺利了。
浙江都司,定海卫,舟山。
一名中年将领,手中握着一张兵部行文发布天下卫所的文书,目光沉思,久久无声。
这名中年将领叫张可大,字观甫,家里世袭南京羽林左卫千户。
此时,张可大心里,看着大海,思绪万千。
倭寇,自戚继光创立浙兵以来,虽依旧不断自海上来袭,但已经不是以往那般凶狠,朝廷打击倭寇,也不再是以往各地卫所兵马不敢敌,闻倭寇之名,落荒而逃了的局面了。
这里面,最大的原因,自然是当年强盛的浙兵,打得倭寇狼狈不堪的缘故。
只是,时光荏苒,戚继光死了,成建制的浙兵军队,在辽阳、沈阳失陷,浑河血战以后,也没了。
大明只剩下那些当初随戚少保立功的浙兵老底子的小兵,成长为一个个身经百战的中低层军官,被朝廷分散于各地卫所之中。
然而,很显然,这些出身浙兵的军官曾经再如何辉煌,再如何熟悉浙兵的战法、军阵、训练,但是能完全训练出传承自戚继光的浙兵军队的,已经没几个人了。
而最熟悉浙兵构造的戚继光的侄子戚金,也死在浑河那场血战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