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十五章 奈何
赵国国都。
赵王在李牧战死候的第二天就收到了前线的消息。
赵王得到消息以后里时间呆坐在了王位之上。一时间竟不知道该如何向朝中大臣说起。
赵国国相几乎是在赵王得到消息的同时也知道了这个消息,但是事关重大,李牧在赵国军队中的威望可能也只有驾崩十数年的大赵昭武王可以相比了吧。
赵国国相名为赵集,属于大赵王室的一脉远枝,自然是知道赵国现在的情况。
赵集看着颓丧的赵王,心中五味杂成。
“这个大王年纪太小,心中不免有些急躁,一直想成为超越先祖的一代名主,可是他却不知道什么叫循序渐进,一味操之过急的下场就是如此。”
而且从亳阳传来的消息不只是大赵上将军李牧的死讯,还有更加触及赵国君臣的消息:
大楚新军参将李信,攻占亳阳之后,对满城两千余投降将士进行了屠杀……
事情是这样的,李信原本是想不到做出这样的事情的,可是亳阳城的两千士卒对于粮草本就不多的李信军队而言就是累赘,可是无奈的是这两千人毕竟属于战斗人员不能放虎归山,可如果看押起来的话,粮草问题就会凸显出来,而且为了看守他们还要分兵,这对于六千人的李信军队而言是绝对不可能做出的选择……
所以李信想到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坑杀!
就在亳阳城守军投降的当夜,李信在降军熟睡之后,下令重甲军将所有手无寸铁的降军偷偷杀死,全部埋葬,等到第二天的时候一切就好像没有发生过一样,平静如初。
可再怎么说那毕竟是两千多条性命,李信说杀就杀,心中毫无怜悯,他确实一战成名,但是成就他威名的却是两千多手无寸铁的士兵。
后来景然这件事之后十分气愤,因为他心里未来大楚的第一将军甚至是他心里想的大楚的三军统帅,居然会是如此杀戮成性的人,但是李信想竟然说的一番话,却让景然,对李信这种滥杀降军的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李信说:“中州大地战乱已经几百年了,死伤的人数岂可用万来计数!各国民众,军界,王室只见仇恨不断,一代代的传下去,这样的乱世就永远没有头!”
“为今之计,只有铁血手腕,迅速平顶四方,虽然过程血腥。但是臣相信,在有生之年,大王还有臣都是有机会看见中州一统的!”
“臣要用铁血的手段,为我大楚,为这天下,打出一个海清河晏,打出一个朗朗晴天!”
景然哪里听过这样的话,虽然气愤李信手段残忍,但仔细想来,确实如此。
中州大国之间攻伐不断,死的人难道就少了?
想通了这一点,景然也只得随着李信去了。
在日后统一天下的大业之中李信率领大军,所向披靡。
对于主动投降的城池,李信大军秋毫不犯,只收缴一些粮草,没收了城内兵甲。
但对于负隅顽抗的城池,一旦攻陷,便是屠杀……
这样的情况在中州大地上不知道上演了多少次,以至于最后平顶齐国的时候,大楚军队基本没有遇到抵抗,在一片欢迎王师的欢乐气氛中便统一了齐国。
可是对于现在的赵国而言,这种事请只能激发全国上下对李信的愤恨。
虽说李信军队残忍,但是对于赵集而言,李牧之死,赵王要负很大的责任!
赵王自然也是知道的,如果不是自己将赵蒙派做领军大将军的话,以李牧的身份怎么可能身边只有两千多人!怎么可能会战死沙场!
赵王现在一脸的颓丧,估计是对自己的愤恨吧。
赵集知道事情不能一直这样,李牧虽死,可是战争还在继续,现在还不是颓丧的时候。
赵集当下便说道:“大王,李牧将军之死,虽然是我国上下之悲,但是目前之形式,楚国军队占据亳阳,已经扼守住了我前线军队和后方的粮道。秦军已经新增加了十万新军,他们的人数已经超过我军了!”
赵王这才缓过神来,他自己都没有注意到,李信的胜利对于赵国意味着什么。
李信军对现在扼守亳阳,赵军粮道已经被掐断,想再一次重新夺回亳阳虽然对于拥有二十万大军的赵蒙而言不是什么难事,可是前线秦军虎视眈眈,还有自己所占领的上党城周边已经出现了成规模的楚国复国军,人数少的一两千,多的高达五六千,这些人对于赵军的部署,还有粮草都是一种极大的威胁。
更重要的是赵军在得知李牧战死之后,很多人都将李牧的死归罪与赵蒙。,折让赵军有了分裂的趋势。
而最厉害的敌人秦军,就像一头恶狼一样,死死地盯着赵军,只要赵军一出乱子,秦军立马就会全军出动,一口气吃掉上党赵军。
赵王越想越郁闷。
“没想到一个上党,让寡人的一个老将军战死不说,还把寡人的二十万大军拖在前线动弹不得……”
赵集作为国相,这个时候居然看出了赵国大败亏输的结局……
“大王啊……”
赵王现在心乱如麻:“相国,你说我和秦国议和还来的及吗?”
赵集听到这话,差点没哭出来:这大王是怎么想的……
“大王啊,现在秦赵两国总数近五十万了!这是国战啊。换做是我赵国处于优势,秦国前来议和,大王会同意吗!”
“啊……难道,再没有别的办法了吗?”
这个时候的赵王那里还顾得君臣大礼,直接上前就抓住了赵集的衣服袖子,满怀期望的看着他。
赵集虽是王室旁支,但奈何家境贫苦,一路读书策士而获得高位,是一个温文尔雅的一介书生形象,哪里见过大王这个样子,顿时就没了心气:
“大王,为今之计,只有下令赵蒙继续战斗了。”
赵王“可……”
赵集打断了赵王的话:“大王现在我们两手准备,一方面让赵蒙继续和秦军作战,另一方面……”
赵王见他话说一半,也急了:“国相快说啊!”
赵集看了看四周:“马上派亲信将领前往前线,调回各路大军,让赵蒙领本部兵马与秦国僵持!”
赵王听完这个大呼不可,现在国战期间,怎么能挖大将军的墙角啊!
赵集也急了:“大王难道还没看明白吗!我赵国要有灭顶之灾了!现在能接回来一个是一个,不然等到大军奔溃的话,这前线二十万精锐可是要全部陷在战场了啊!”
赵王这才如梦初醒:是啊,万一输了,前线二十万精锐可是大赵所有能战之兵了,丢了这些精锐,别说秦国了,区区北奴就能让自己喝一壶的!
“快快!相国陷在就去准备!由您亲自前往前线!”
赵集傻眼了,怎么弄了半天,这事情怎么到自己头上了。
“啊……大王,这……”
赵王这个时候哪里能让他在提意见:“爱卿啊,我赵国的未来就交给你了啊!”
赵集无奈只得接旨。
而这个时候的前线,景然已经到了公孙止大营当中。
景然已经大营老远的就看见公孙止朝自己走了过来,自己也不敢托大,下马快步走向公孙止。
景然:‘阿翁,一别数月,您老人家身子还是那么健硕啊。’
公孙止握住景然的手,拉着他就往大帐走去。
公孙止“哈哈。楚王笑话了。老朽一生操劳的命,这不,现在又成了个忙人啊,也不知道我的鱼竿斗笠家里的管家有没有给我收拾好。”
两人就这么有一搭没一搭的聊了起来,不一会就到了大帐。
公孙止倒是说停就停,闲话打住,直接分析敌我实力。
老半天之后,景然心中基本也有了大致的脉络:
第一,秦军人数多于赵军
第二,赵军内部有了分歧
第三,赵军后方因为李信的出现,已经有了动摇之势。
第四,赵军占领区内出现大批楚民复国军。
对于最后一点,景然倒是没有疑惑,因为他已经派出人员,专门去收编这些复国军了。
“阿翁放心。”
公孙止呵呵一笑:“老朽自然放心啊。”
“对了,等战事结束,我们俩去河边钓鱼啊。”
景然:“那是自然。”
又待了一会,景然告辞离去,因为从现在开始,他的军队也要加入战斗了。
景然新军大帐之中:
“诸将,李信将军已经得手了。”
顿时底下欢呼一片:
“李信将军动作到快啊。”
“果然英雄啊!”
就在众将喊成一团的时候,景然又放出一个重磅消息:“李牧,战败与李信,战死!”
这下子整个大帐安静了下来,李牧何等人物啊,居然也死了……
“嗯……可惜了啊”
一个新军将领说道,但是立马觉得失言,便停了下来。
景然看了看他。倒也没有生气:
“是挺可惜的啊。”
众将都看着景然。
景然继续说道:“我等都是军人,自然对李牧老将军崇敬至极,但是战争不是谁喜欢谁的问题,今日老将军战死,与我大楚而言,自然是好事,这是李信将军的荣光,也是我等的荣光。”
说罢便站了起来,面朝亳阳方向举起茶杯:
“在下以茶代酒,遥祭老将军!”
说罢便一饮而尽。
随后放下茶杯,看着舆图。众人早就知道了这时景然的习惯。
只要看舆图就是有行动了。
“众将听令!明日我等前往亳阳!”
众将心中不解,既然到这儿了,为何又要去亳阳啊……
景然见众人不解,也不多做解释:“众将听令即可!”
“是!”
众将赶忙答应道。
景然将手放在亳阳,又看了看一进做好标记的楚民复国军所在的地方。
“如此良机,错过就没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