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2章 定成都
河西军长达一年,几乎每日都有军队前来挑战,对面的董阿兴看到李元吉杀来,立即下令撤军;李元吉正奋力追杀,忽然连环炮响,河西军竟然这么长时间,还是每日设伏。单雄信、翟长逊分路杀出,董阿兴返回,将一万唐军四面围住,把李元吉困在垓心。李元吉引兵连杀数百敌军,可是在河西军弓弩的射击下,唐军死伤累累,包围圈越来越小。
李元吉冲向河西军帅旗,正遇单雄信,两人都是使槊的高手,同样也勇力著称,厮杀了五十多个回合,李元吉力尽落马,拔剑自刎。李育德、刘德威都死于混战中,诸葛全下令攻打绵竹,高季辅、贾闰甫晓得守城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举白旗献城投降。
王雄诞得知诸葛全大军过了绵竹,面见李靖要求攻城,李靖摇头笑道:“越王有令,要一座完整的成都,城中还有一万唐军和十五万百姓,粮草充足,最起码还要一年的时间,等诸葛全一到,留苏胡儿帮他,你我回江陵,催成宁长真和冯盎归降;诸葛全在巴蜀呆了两年多,这个功劳就让给他吧。”
王雄诞猛然醒悟,李靖和自己从丹阳出兵,横扫江南到荆襄巴蜀,打下了半个江山,必定遭人眼红,是到收敛的时候了;什么越王的命令,不过是李靖的一句托辞罢了。诸葛全和李靖在成都城外见面,是相谈甚欢,诸葛全也不愿意强行攻打回了成都城,让人把李元吉的人头挑起,希望激怒李渊出战,可是城内毫无反应。
李渊每日只是醉生梦死,再无当年气吞山河之势;左仆射裴寂、内史令萧瑀、南州刺史庞孝泰、中书侍郎温大有、左屯卫大将军许世绪,鸿胪卿刘世龙、库部郎中武士彟,骠骑将军魏道仁、卫彦、李高迁等人几经商议,还是不得要领,只能静观河西军在成都城外的发展,看有无激起民变的机会。
随着蜀郡的全部攻克,成都平原上只剩下成都一座孤城,李靖留苏胡儿、宇文成都一万五千人协助诸葛全,自己和王雄诞带着水军离开成都,在内江县登船顺江而下回江陵。快到白帝城的时候,就看见两艘快船驶来,姜夺打下了白帝城;。
峡州刺史许绍献了瞿塘关,陈智略率领一万善于走山路的岭南兵和僚兵杀上山去,偷袭唐军在白帝庙的外寨,杀死了并州刺史杨文干。唐军剩下不足五千人,与陈智略在山道上逐地厮杀,姜夺这时候才放出飞艇,轰炸白帝城,帮助陈智略一路杀进城中。
李光度率八千水军登陆助战,双方搏杀了六天六夜,唐军左翊卫大将军李叔良战死,会州都督朱知瑾投降;李建成率领一千骑突围的时候,被姜夺指挥的大军团团围住,膘骑将军雷永吉被姜夺斩杀阵前,建成中箭被俘。
李靖晓得姜夺的几万人马一旦到达成都,唐军必定覆灭,于是登岸与姜夺见面,参观了白帝城,把酒尽欢,休息一日以后,带上李光度的水军,一同回去。姜夺和李靖想法相似,自己留在巴东处理政务,派陈智略、王君廓、王珪再带一万五千马步军,前去增援成都;另外命谢映登从巴西出发,统一万人马也去成都。
诸葛全也没闲着,安排工匠打造各种攻城器械,每日射书入城,劝降唐军上下,等各军到达,成都城下有了近十万人马,诸葛全决定开始攻城。诸葛全选择的是太城,战国时期,秦张仪、司马错先筑太城,后在在太城以西筑少城,太城是李唐的行宫与益州总管府所在,少城是蜀郡郡治和成都县治所在。
诸葛全为了避免成都有大的损坏,就是死攻太城的东门和北门,箭楼、云梯、撞车等攻城器械一次性全部压上去,然后不断利用飞艇在空中掩护,摧毁唐军对两处城墙的增援。连续三天的攻防中,杨横终于指挥霹雳营炸开了三处城墙,谢映登、宇文成都、董阿兴身先士卒,带着手下蜂拥而入。
唐军骠骑将军魏道仁与宇文成都鏖战于街头,三十个回合被宇文成都一铛砸死;指挥巷战的唐军刘世龙被谢映登射中喉咙而亡,等夺下城门,河西军步兵推着木牛流马攻进去,胜利的天平完全倾向于河西军。唐军左屯卫大将军许世绪、骠骑将军卫彦先后被杀,河西军直扑蜀王宫,却看见宫中燃起熊熊大火。
裴寂、萧瑀、温大有、武士彟带着两千多官员、内侍、宫女、护卫,呆呆地站在蜀王宫外,原本准备劝降的王珪情知不妙,急忙上前询问;裴寂木然说道:“李渊准备焚城而战,被我等劝阻,就把我们赶出了蜀王宫,听最后出来的护卫说,李渊不愿家人受辱,将自己的女人孩子全部杀了扔进桔井,自己一路点燃了内宫自焚。”
裴寂不再称唐帝,直呼其名叫李渊,正说明他的心态起了变化,从内心里承认李唐已经是历史,愿意正视长安和大隋。王珪心中一阵悲哀,裴寂哪怕早一天这样转变,投降长安,最起码性命无忧,能做一个不大不小的官;可是,哎,王珪体谅裴寂的无奈,李渊不仅是他的君王,更是他多年的朋友,不忍在最后时刻背离。
骠骑将军李高迁一看见蜀王宫火起,就下令少城的唐军放下武器投降;太城守将庞孝泰随即打开城门投降。河西军将士想冲进蜀王宫救火,可是李渊早就让人摆好了助燃材料,以至于火势太大,难以靠近,一把火烧了一天一夜才逐渐熄灭;蜀王宫彻底成了废墟,根本无法辨认出李渊尸体。
诸葛全怕李渊借着火势逃走,一面安抚百姓,一面让单雄信暗中访查,裴寂等人全部押送长安;长安松了口气,连天的爆竹狂放,不管李渊多么坚强,最后还是倒在了杨崇面前。但是长安现在反而是最困难的时候,并州、代州、巴蜀、荆襄、河北都是千疮百孔,依靠江南、河南、江淮、关中供给,很是吃力。如果不是粮食、食盐供应充沛,各地早就乱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