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八章 新式军服
桃花石汗怕局面恶化,影响了自己的统治。所以向李承绩提议修建边墙,防止本国刁民逃入呼罗珊的地界。同时也防止了呼罗珊的蚕食,阻止了东扩。
这个提议,李承绩自然是不愿意的!因为他的想法,本来就是步步蚕食。但是桃花石汗可不管他愿不愿意,当即在边境上修建边墙。并派出大批士兵,在边境上巡逻。
为了防止李承绩有由头攻打汗国,桃花石汗在边境上还自愿后退十里。一些村落和镇子的百姓,被勒令迁。但百姓们不从,大肆逃亡发呼罗珊或是往荒僻的地界躲藏。
负责修建边墙的官吏就将剩下的人一起迁走,放火烧了村子和镇子。然后加紧修建边墙,好阻止呼罗珊的东扩。
为了加快进度,还从呼罗珊购买了大量铁丝网。结合土墙,形成一道绵长的边境线。既然桃花石汗主动放弃了十里的土地,李承绩也就顺着意思收下了。
于是两国的边境,就此定了下来。
也是为了和大辽保持一定的缓冲,所以李承绩并不急着吞并西喀喇汗国。所以才允许桃花石汗修建边境墙,并故意放开对西喀喇汗国的铁丝网买卖。
要知道,呼罗珊对铁是控制得很严的。若不是得到允许,哪有商贾敢卖给西喀喇汗国这么多的铁丝网。
现在随着西喀喇汗国的大乱,驻守边境的汗国守军也失去了归属。除了少数人在主将的带领下返回寻斯干,大多数守军都投靠了呼罗珊。
所以边境西喀喇汗国一侧,已经无人管理。正是这个原因,逃难的百姓才敢这么肆无忌惮的侯在这里。
提姆买买登上最近的一座土堡,眺望着下方黑压压的难民。就让守在这里的边军拉起铁丝网,放难民们进来。再让人通知另外几处入关守将,让他们同时放难民入关。
董权正好来到关口外,瞧见丝毫不减的人流,就随便拉着一个人询问告示的事。但对方知道也不清楚,他只好往里面挤了挤,再次询问别人告示的事。为了了解得更透彻,他又往里面挤了几分,询问了好几个人。
这时候,前方突然传来一声欢呼。就听:
“开关了!开关了!”,
“快走!快走!”,
“哎呀!我的脚!”,各种叫喊声传出,人群急速往前。董权想回去接阿爹和可哈尔一起,但涌过来的人实在太多了。使得他拼命挣扎,还是被裹挟着往前。
这么过了关口,立有军将迎了过来。
“快!往这边走!”,一个军将冲着有些茫然的百姓们道。董权挂念阿爹和可哈尔,就想返回。但那军将见着,马上呵斥道:“不准乱跑!”。
“这位军爷,我阿爹和娘子还没过来,小的想去接他们一起。”,董权神色紧张的解释道。
“不准乱跑,快走!”,那军将听着,依旧面无表情的命令道。
董权急得满头大汗,哭丧着脸解释道:“我真有阿爹和娘子在那边。只要接到他们,就还会过来的。”。
此时等因为他,而等待在一旁的百姓们都有些不耐了。就没好气道:“你就别耽搁了。这关口一开,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关上。”,
“是啊!你就别耽搁了,快听军爷的,跟我们一起走吧!”。其它人也七嘴八舌的,劝着董权赶紧走。
“军爷,求你放我回去吧!我只要接到阿爹和娘子,就会过来的。”,董权没理会别人的劝说,央求着看守他们的军将道。
“哎!不是我不帮你。而是你也看到了,这关口全是进来的百姓。就算让你回去,你也出不去啊!还是快跟我走吧!那边有扎好的营帐,你先待着。等晚些时候你阿爹和娘子,说不定就过来了。”。
常年驻守边关,军将也体会得到董权的感受。便语气软了下来,劝解道。
“可这么多人,我阿爹和娘子即便进来了,也怕是难以寻到他们。”,董权面色一暗,接着道:“军爷还是放我回去吧!关口不能通行,我可以从铁丝网翻过去的。”。
“不行!军中有规定,严禁任何人翻越边墙。”,军将严词拒绝道。
董权有些急了,军将也不好耽搁。因为进入的难民太多,所以每到两千多人,就有军将将他们带到营帐处。现在董权的停留,致使人数早已超过两千,达到近四千人规模。
守在边墙上的边军统领已经注意到了这里的异样,快步走了过来。军将便冷着脸,直接推着董权走。只是董权生得高大,挣扎起来,军将一个人应付不了。
其它军将看着,还以为董权闹事。便都跑了过来,直将董权制服。
“这是怎么了?”,李承业穿着齐整的绿色军服,搭着长筒的牛皮靴子,走过来问道。因在军中表现过人,所以他的军职升得很快。只是他不属于蒲华边军,而是马鲁边军。
但因蒲华周边的局势吃紧,马鲁的边军也被调拨了过来。不过因为没有出战的缘故,使得他没有穿甲胄。毕竟甲胄在具备防护力的同时,也非常笨重、闷热。
因而护教军也人性化的做出改动,允许将士们在没有作战任务的时候,身着便衣。
但为了体现出护教军将士的军容、军姿,便衣也要进行统一。李承绩就将后世的陆军服饰借鉴过来,袖口收窄,突出T字造型。将士穿着,既显身材,又彰显阳刚之气。
当然,这是后世人的眼光。在刚推出来的时候,军中的将士们只觉得不伦不类。但因是李承绩亲自设计的,将士们也不敢明着指摘。如今穿戴了一段时间,将士们也适应了过来。尤其是骑马的时候,更能体现出便服轻便的好处来。
所以将士们从刚开始的抵触,也慢慢转为接纳。
当下军将听着李承业的问话,赶紧将事情的原委解释了一遍。
“嗯!我知道了!你先将百姓带走吧!”,李承业听着,吩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