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十一章 敲打裴仁基
看到裴仁基二话不说便跪下来请罪,杨杲不由得嘴角微抽。刚才的长孙无忌是宁死不肯投降,而现在的裴仁基却是连自己劝降的环节都给省了,落差之大倒让杨杲不由得暗叹不已。
不过杨杲心知裴仁基此人老奸巨猾,不管是对唐还是对隋都毫无忠义可言。此时投降不过是保命之举,若日后隋朝战事不利,他也会毫不犹豫地叛隋投敌。
若裴仁基只是单单一人,那杨杲今日连见也不会见,直接下令枭首示众。裴仁基此人老奸巨猾,不管是对隋朝还是对唐朝都毫无忠义可言。可裴仁基这厮命好啊,有一个骁勇善战的长子,武艺之高几乎不在薛仁贵、高宠之下。如此勇将哪个君王不爱?
想要收服裴行俨这员猛将,最好的方法便是从裴仁基这里打开缺口。因此杨杲的确也有收降裴仁基的打算,但是考虑到裴仁基过去的种种,杨杲并没有打算这么轻易地就让裴仁基活命。
当下杨杲冷哼一声,缓缓开口说道:“罪臣,裴仁基,看来你还是有些自知之明啊,不过你所犯下的罪孽可不是就靠你一句罪臣就能赎清的!”
裴仁基连忙拱手答道:“回陛下,罪臣当年之所以叛投瓦岗,完全是因为监军萧怀静公报私仇污蔑罪臣,罪臣无奈才铤而走险。此事罪臣昔日的旧部如秦琼、罗士信等人都可证明。”
“那昔日你率军攻打荆襄一事又是怎么回事?”
杨杲目光凌厉地盯着跪在下方的裴仁基,冷冷说道:“想当初朕奉先帝旨意讨伐萧铣,你却率八万大军来袭。若非杨延昭尚师徒新文礼三人力挽狂澜,力拒瓦岗贼军于安养县下,此时此刻朕都不知道会在何方?”
裴仁基闻言顿时大惊,说话也变得语无伦次:“陛下,罪臣,罪臣,这。。这。。”
“还有,当初李密那贼子斩杀他的恩人翟让时,罗士信、牛进达等众多隋军旧将都不齿李密忘恩负义,纷纷离开瓦岗寨重归大隋。唯有你,依旧留在李密那当你的上柱国。”
裴仁基冷汗溱溱而下,连忙开口辩解道:“陛下,不是罪臣不想跟着重归大隋,实在是李密这逆贼盯着罪臣太紧,罪臣实在找不到脱身的机会啊!”
“是吗?”
杨杲冷笑一声,道:“那当初朕率军平定中原剿灭瓦岗之时你为何不来归降反而率军远遁,跑去投奔李渊这贼子?你不要告诉朕那个时候李密还在盯着你吧?”
裴仁基面如土色,哪里还敢再辩解,把头磕得砰砰直响:“陛下饶命,陛下饶命,罪臣只是一时糊涂,陛下饶命啊!”
杨杲并没有继续开口说话,暗暗向侍立在旁的陈平使了个眼色。
陈平极善揣摩圣意,见到杨杲向他使眼色哪还能不明白天子只是想敲打裴仁基,并不是真的想取裴仁基的性命。当即出列躬身说道:“陛下,裴仁基虽然先后跟随李密、李渊等逆贼抵抗天兵,但是他在大隋任职二十余载,曾服侍过文帝武帝两位先帝,就算没有功劳也有些苦劳啊。”
裴仁基闻言好像遇到了救星,连忙大声附和道:“陛下,罪臣在任职期间虽然不能说政绩出众,但也是兢兢业业,从无差错。若不是萧怀静逼人太甚,罪臣也不会走上逆反之路。罪臣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不知陛下宽宏大量,生怕陛下因此事追究罪臣,因此一错再错。陛下,罪臣只是一时糊涂,还请陛下饶命啊!”
刘伯温暗想裴仁基之子裴行俨勇冠三军,依杨杲的性格必然是想收为己用。如此一来则他必不会杀裴仁基,因此也出列为裴仁基求情道:“陛下,裴仁基毕竟是裴矩老大人的侄儿,还请陛下看在裴老大人的薄面上饶他一命。”
其他文武众臣见状也都纷纷出列求情,杨杲就势借坡下驴,赦免了裴仁基:“也罢,裴仁基,看在诸位爱卿都在为你求情,还有裴矩裴老爱卿的薄面,朕便饶你一命!”
裴仁基连连叩首谢恩道:“多谢陛下,多谢陛下!”
“朕还没有说完。”
杨杲罢了罢手继续说道:“死罪可免活罪难逃。当初你投降瓦岗,不仅将张须陀大将军辛苦操练出来的数万精锐拱手送于李密,还使得中原局势恶化,险些就让李密那逆贼攻取了洛阳。若不惩处那将来朝廷还有和法度可言,从今往后你就安心在家养老吧!”
裴仁基也心知凭自己的本事和过往的那些罪事,如今能够保住一条性命已是万幸,可是骤然间失去了过去那种高高在上的权利还是懊恼不已,有些垂头丧气地拱手说道:“罪臣多谢陛下圣恩!”
杨杲见状淡淡说道:“你也不必如此气馁,想你现在也已经年过五旬,就算留在军中也待不了几年。倒是你的儿子裴行俨,武艺高强,朕麾下几员猛将都曾在朕面前夸赞过他。若是你能够劝说他归降与朕,以他的本事,将来的成就或许还能超过你。”
裴仁基顿时恍然大悟,当即叩首说道:“陛下放心,罪臣一定劝说犬子迷途知返效忠陛下!”
杨杲淡淡点了点头,裴仁基在几个侍卫的引领下拱手告退。
有了裴仁基出面,裴行俨虽然性子执拗,但是在老父面前却不敢太过放肆,不过多时便被裴仁基说服,和裴仁基一同前往大殿向杨杲告罪谢恩。
虽然杨杲发现裴行俨看向自己的目光里满是不服,但是杨杲毫不在意,他心知裴行俨为人耿直,只要自己以诚相待,日后定能让这员猛将。当下便赏赐了裴行俨一个职位,令他留在薛仁贵帐下听用。
处理完裴仁基父子之后,杨杲又接见了很久之前便被俘虏的唐将郭知运。
郭知运是个聪明人,目光长远。他心知此次洛阳大战之后,隋唐双方实力之间已经出现了巨大的差距,只要杨杲不犯战略性的错误,隋朝日后定能剿灭唐朝。所以当杨杲亲自劝降之后,他也就顺势归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