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9 纵虎归山
自泗水决堤,大水溃出。盖海并兖州水军大舰,尽数搁浅于泗水河道。曹孟德虽面不改色,谈笑风生。然心中惊惧,不可与外人道哉。
此,必出陈公台之谋。借下邳地卑,决堤蓄水。非但令盖海大舰,无用武之地。更令兖州水军,深陷死地。徐州水军,只需尽遣游艇火攻,或前后夹击,火上浇油。兖州水军,全军覆没矣。
曹孟德,看似稳坐钓鱼台,实则如坐针毡。数问水情。然下邳低洼,譬如巨大海碗。泗水河道高悬,不注满海碗,如何积水升船。
唯令革船四出,抢占大义。虽不能入城,却可救助千艘画舫女眷。好言宽慰,尽数送至城下。见曹军赤手空拳,城头守将张超,亦自知大义当前。重开水砦,放入女伎。
见曹军,急公好义,解兵救急。张超亦是,将信将疑。开水砦,未尝没有,请君入瓮之嫌。只需曹军,裹挟女眷,冲杀入城。便正中张超下怀。如此,便可叱骂曹孟德,假仁假义,愤而还击。军师妙计成矣。
奈何,曹军轻舟往来,井然有序。虽近在咫尺,然守城弩士,却引而不发。只因杀之不义。
时间分秒流逝,军士来报,城中积水渐止。下邳行将水满。不出一日,兖州水军,脱困矣。
便在此时,斥候来报。徐州水军回援。
张超大喜过望。
健步登楼,居高远眺。果见徐州水军,二路兵分,沿大小沂水,左右合围。将兖州水军,堵于河道。曹孟德,插翅难飞。
“军师,计成矣!”
盖海,爵室。
“报——”便有兵士来报:“徐州水军,出大小沂水,已成左右合围!”
曹孟德早有准备:“传命,却敌。”
“喏!”
确切而言,曹孟德此时,正搁浅于大沂水道。徐州水军,沿泗水左右包抄。西入大沂水道,东驱小沂水道,再入大沂水。遂成前后夹击。
须知,舟师必行于水路。且常列队通行。正如兖州水军,今亦列队搁浅于河道正中。距左右河岸皆远。楼船纹丝不动,即便船翼翻转,亦无从搭建舟桥。且河道中亦有积水,人马具装,泥足深陷。便轻身上岸,辎重尽失,又如何结阵对战。
故曹操并未轻易,弃船登岸。窃以为,凭借盖海座舰,水上坞堡,足可一战。唯一所患,便如蓟王攻广宗,浮油纵火。一旦火起,浓烟滚滚。虽未燃火,恐皆呛毙。
正如眼前这般。
见徐州水军,多出轻舟。列队河道,鱼腥刺鼻。曹孟德心中惊怖,可想而知。
船上必满载鱼油。点火冲撞,油火爆裂。船上船下,遂成火海。与蓟王,不惜工本,内置火浣布,迥异。关东水军,皆无此物辟火。
试想,鱼油爆裂,火雨倾盆。
曹孟德喃喃自语:“吾命休矣。”
便在此时,忽听徐州水军,齐声高呼:“请,司空一见。”
“请司空一见。”三军齐呼,声震四野。
曹孟德抖擞精神,自下爵室,船首站定。
“曹某在此,陈元龙何在?”
“司空,不入下邳,解兵救急。”陈元龙亦自出舱。独立船头,遥施一礼:“真心否?”
“香饵之下,必有悬鱼。”知九死一生。曹孟德遂小心作答:“且天子诏命,共击泰山。某为三公,岂能假道灭虢,行大不敬乎?”
“司空,所言是也。”陈元龙,不置可否:“今,还击泰山否?”
“未可知也。”曹孟德,亦是有感而发。绝非有意隐藏。“此一时,彼一时”也。今日,深陷囹圄,生死一线。再忆,先前意气风发,率军开拔。可谓,判若云泥。
话说,史上周郎火烧赤壁,曹孟德败走华容道(注①)。彼时心情,是否与此时,一般同。
“司空,所言是也。”陈元龙言道:“汉室三兴,不可逆也。今,卑下,放(走)司空。非出私心,乃为公义也。”
“元龙高义,急人之困。”曹孟德,如临大赦。却将信将疑,不敢尽信。
“待水升,司空自去。”陈元龙言尽于此。
曹孟德,长揖及地。当真,置之死地而后生矣——
是夜,水涨船高,盖海脱困。徐州水军,举火如龙,列队相送。
唯恐乘风纵火,曹孟德一路胆战心惊。待船入淮水,下邳遥不可及,这才心安。泰山,不去也罢。
目送兖州水军,鱼贯起航,经小沂水,顺下泗水。
功曹陈矫,叹声道:“虎放山林矣。”
陈登笑言:“曹操若亡,关东必乱。二袁过江,民坠涂炭。”
“府君,所言是也。”陈矫亦知大局,转而言道:“恐被吕镇东所忌。”言下之意,陈元龙抗命不遵。私放曹孟德。吕布并陈宫,必心生忌惮。
“无妨。”陈登早有预料:“然,(为大局计)不可不为。”
“‘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陈矫叹服。
此战罢。湖海豪士陈元龙,必再扬美名。
泰山,南武阳。
悉知下邳军情。陈公台,如遭雷击,久久无言。
吕布亦未料到,陈元龙,竟“纵虎归山,放龙入海”。然比陈公台,心中扼腕。吕奉先,颇多后知后觉。
少顷,陈公台,捶胸顿足,仰天长叹:“张孟高无智,陈元龙不明!”
吕布,却不知,该如何规劝。
待垂首。陈公台,竟已涕泗横流:“曹孟德,乱世枭雄也。命三军高呼‘不入下邳’,乃‘乘伪行诈’之计也。吾料,必行反复。张孟高,先出女伎,有失计较。反令曹孟德生疑!”
吕布顺其言,发问道:“孟高不智。何言,元龙不明?”
“见曹孟德,解兵救急。陈元龙,自以为,攻之无义。实则大谬矣!”陈公台,切齿言道:“曹孟德,狡桀多疑。然素有权变。少好飞鹰走狗,游荡无度,其叔父数言之于其父。曹操患之,后逢叔父于路,乃阳(佯装)败面喎(歪)口;叔父怪而问其故,操曰:‘卒中恶风。’叔父以告其父。父嵩惊愕而呼,见曹操口貌如故。遂问曰:‘叔父言汝中风,已差乎?’操曰:‘初不中风,但失爱于叔父,故见罔耳。’嵩乃疑焉。自后叔父有所告,嵩终不复信。于是曹孟德,益得肆意矣(改摘自《曹瞒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