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土城(第一更,求月票)
有了铸炮厂,炮自然是不用担心。
有了船厂,自然也不需要考虑造船的问题。
对身处清河的朱明忠来说,他所需要考虑的问题无外乎,就是新兵的训练、武器的制造,当然还有就是城北土垒城墙的修筑。是那只平均起来每天行军都不到30里的所谓的“安南军”,根本就不在他的考虑范围之内。
相比于清军,对朱明忠而言,城墙反倒更为重要一些。
清河县没有城墙!
清江浦向来没有真正的城垣,也没有哪一任知县提出过要造一座城池。虽说清河水陆交汇,南北要冲,是淮海道、淮关道和漕运总督府驻地,虽说是市井繁华,可也就是这市井的繁华造就了沿河数十里的市镇,却限制县城的扩建。
在洪武年间清河修县城时,人口数千的清河县城宽不过两百丈。后来随着永乐北迁这清河便成为了南北要冲,依河而兴的市井完全将那小小的城垣包围其中,加之种种原因,这清河县虽是繁华但却大抵上等于没有城墙,甚至就连旧时的城墙也因年久失修,而几近垮塌。
在过去,或许没有筑城的需要,但是现在,面对数万南下的清军,加之清河县本身就位于黄河以北,筑城也就成了第一要务。
只不过,这应该修建什么样的城墙,从开始,就在经略使府中引起一番争论,毕竟这清河市井数十里,这么大的城,不是想修便修的。最终,还是朱明忠作出了决定,修建先动工在运河以北筑了一道土圩作为防御工事,
“清河县地处苏北冲击平原腹地,一马平川,周边无山石可采,到数百里外开山取石又远水不解近渴。”
这是朱明忠决定修建土圩的原因,毕竟战争形势紧迫,土圩或许不及城墙,但是仍然能起到防御作用,而且时间上要求越快越好。
一大清早,朱明忠便在亲兵的护送下来到了城外的施工现场,刚一出城,便能够看到一道高达3尺多高土圩,在土圩上,到处都是从淮扬乡间招募的民夫,或许民间的百姓并不愿意当兵,但是并不意味着他们会排斥在农闲的时候,挣上一笔“外块”,毕竟在家里闲着也是闲着,也得亏这数万民夫,才使得长达十三里的土圩,能够在短短半月内,就修出了近三尺高。
“平虏门”是土圩最北方的“城门”,也是最重要的“城门”之一。来到“平虏门”之后,朱明忠便看到他的那位师兄,正在城门处与几名年青的士子在那里讨论着什么,那些士子大都是清江书院里的士子。建于嘉靖二十年的清江书院号称是“河北第一书院”。书舍大门北向,面朝运河,历任督理清江漕船厂的工部主事多次增修,先后建先师殿、大观楼、文昌楼、“斯文在兹”坊等,并改名为“清江书院”,书院内常年有学士近千人之多,即便是在此时,也有数百学子与书院中就读,而现在朱明忠的师傅朱之瑜就在书院授教。而这书院中的士子,自然也就成为了朱明忠治理淮扬的一个人才库。而现在,督建城墙的朱大咸,自然从书院中招来了一些士子作为助手,协助他筑城。
登上“平虏门”后,朱明忠并没有去打扰朱大咸,而是直接站在城门上,看于不断的夯实土墙百姓,那些浑身灰土的百姓的嗓间发出一声声整齐的号子声,那五六人操作的石夯更是不断的随着号子被人扬起,落下将松土夯实。
与普通的城墙不同,这道土圩并没有采用板筑夯土的工艺,而是用黄河岸边百姓们最擅长的筑坝法,利用筑建河坝的方式,筑建守城的土圩。只不过与普通的河堤不同,这土圩每隔五十丈,都有一个大型的棱角,只有那一区域才采用板筑夯土的工艺。
而这正是朱明忠借鉴欧洲的棱堡设计的“城墙”,它更类似于荷兰式棱堡,使用厚达十数米的土墙作为防御,不过因为并非是土木工程师,而且对棱堡的了解仅仅只是通过网络资料以及图片对其有一定的了解,所以,现在清河县的土圩“棱堡”不过只是借鉴了“棱堡”的些概念,比如通过降低城墙高度减少弹着面,梯形厚实的圩墙,这种类似于河堤的墙体可以充分运用地势和土壤的体量,吸收炮弹的动能,而且城墙位置低矮,大幅提高了对应大炮的防御能力。
当然还有就是“河堤”上的那一个个大型的棱堡,它使得无论进攻城堡的任何一点,都会使攻击方暴露给超过一个的棱堡面,防守方可以使用交叉火力进行多重打击。
“……挖出的生土,要全都堆夯在护城河前,形成一个十丈的缓坡……”
尽管朱大咸并不是工程师,但是和这个时代的许多读书人一样,作为工地上的主管,无疑是称职的,甚至在最短的时间,他已经领悟到了这个城墙的特点,就是可以防止炮击。
“学生明白了!”
跟在朱大咸身边的看着那护城河外特意堆出的土墙,稍作思索后,便点头说道。
“只有如此,才能够抵挡清虏红夷大炮对土墙的炮击,其所发炮子,皆可为土坡所吸,而不至于对主墙造成损害,而主城上火炮却可随意炮击清虏……”
听着那少年的解释,朱明忠略微一笑,这正是棱堡中的那道壕沟前“冲击坡”的作用,看着朱大咸身边跟着的那些年青士子,或许对于这个时代的读书人,后世的人们有可各种各样的评价,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们是这个时代最聪明的一群人,现在所需要的是的对他们加以引导,让其向着“学以致用”的方向发展,而不是沉迷于八股文章之中。
或许,改变时代的重任,最终就在他们的身上。
“经略用意正在于此,清虏入关之所以攻无不克,皆凭其炮火猛烈,所以……”
突的,正与学生说话的朱大咸,看到朱明忠就在身边,双眼一瞪,然后诧异的问道。
“经略,您怎么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