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七章 假期 四
在军队事务上,尤其是与德国陆军相关的方面,腓特烈皇储与老宰相之间,都极有默契的从不做任何的讨论。
所以,从乔伊作为父亲与老宰相的智囊起,时至今日,与父亲和老宰相能谈论的,也就是他们负责下的经济、外交、社会、文化教育等内政事务。
皇储与老宰相不谈论军队的原因,就是德意志帝国境内的军队们,要么直接隶属于皇帝,要么是属于国王的,从来不是属于帝国的。
即便,出于军政要与军令分开的分治平衡原则,德意志帝国在国家层面有负责军政的战争部,或者更确切讲,应该叫陆军部。同样,德意志帝国境内的其他王国,也有隶属于自己王国下的战争部。
战争部表面上是划归在帝国政府的名下,属于俾斯麦宰相领导下的德国政府的一部分,但实际上,任何涉及到德国军队的事情,战争部长都是直接陛见皇帝,由威廉一世皇帝直接对军队事物做出决断,绝非老宰相大人。
所以,德意志帝国的战争部,实际上是普鲁士国王,或者德意志帝国皇帝的陆军部。
自德意志帝国成立之日起,就是这么一个充满了古怪的、妥协的政体。
你说它专制吧,可它却是由各个王国、公国等等组成的联邦,每个联邦成员都有相当大的政治自由性,有些成员甚至拥有在国防与外交上的绝对权力,根本没有任何权力集中制的表现。
政治上的自由度,这一点不要说不如英国,即使连号称民主共和的死敌法国,也都远远不如。
你说它民主吧,但它的军队属于皇帝和国王,并且不受帝国政府的管辖,甚至在乔伊的前世,到了德意志帝国的末期,帝国完全变成了是被军人把持的军政府。
军队对德意志帝国的把控能力,比公认独裁的俄罗斯帝国还要厉害。
在这么一个复杂的政治环境里,皇权威严最重要的体现,就是对军队的控制力,即使老宰相敢于欺负老皇帝,但也从来不去触碰帝国的军权。
同样,腓特烈皇储那怕有最优先的皇位继承权,身为曾经的普鲁士战争英雄,帝国元帅顺位中的第三人,有大量的军中袍泽旧部,那怕是寻求施托施将军在海军方面的支持,也要经过老皇帝的允许。
无论如何,皇储夫妇再怎样支持自由主义,但也明智的从不去挑战,自己父亲对于军队的掌控。
德意志帝国的军队,依旧还是威廉一世陛下一个人的军队。
所以,乔伊也只能从哈索的嘴中,大概的听着老皇帝与一群军人们,讨论这个源于自己的智利计划中的军事部分,而谋划这件事的腓特烈皇储、俾斯麦宰相和自己,只能是静静的旁观。
夏洛腾堡宫东厢,白厅旁的巨大会议室内,关于这个智利军事计划的争论,已经激烈的延续了很多天。
所有的欧洲人都承认,普鲁士军队的血液中充满着纪律,可普鲁士的军人们明白,自己血液中的纪律并非天生,而是源于腓特烈大帝制定的《军事统一法典》,这本法典是所有普鲁士军人的行为准则。
这场争论的起点,就是《军事统一法典》中,对于普鲁士军事力量的定义。
在法典中,明确的定义到,皇家普鲁士军队是普鲁士国家与民族的唯一的军事力量,而乔伊提议的组建的日耳曼民族志愿军,就与这个定义形成了严重的冲突,普鲁士境内绝不能允许出现两支武装力量,而且其中的一支,还没有宣誓效忠于德国皇帝陛下。
在威廉一世老皇帝召开的军事内阁会议上,对日耳曼民族志愿军的地位提出严重质疑的人,正是腓特烈皇储的老熟人,帝国战争部长格奥尔-冯-卡梅克将军,一个重视传统,留着雪白山羊胡子严肃的老容克。
卡梅克将军进一步的指出,假使日耳曼民族志愿军宣誓效忠皇帝陛下,但这就意味着帝国在官方层面正式的插手南美事务,而南美并不是帝国的战略方向,法国与俄国才是帝国的军事重点,分散有限的德国军事力量,并不符合德国陆军集中力量获得对敌优势的传统。
老皇帝对于这位罗恩伯爵推荐的古板继承者,心中也是颇为无奈,自己召开军事内阁会议的初衷,其实是想支持儿子腓特烈皇储的计划,也是准备让帝国军事内阁为儿子在智利的计划做军事背书。
可卡梅克将军的意见,尤其是在战争部内很有代表性,即《军事统一法典》的权威性不应被侵犯,普鲁士军队才是普鲁士王国的唯一力量。
毕竟现在是和平时期,德意志帝国的主要精力都放在经济建设上,能分配给军队的资源就是那么多,多一个不受战争部管辖的竞争者,受到利益损失的必然是自己。
人都是自私,尤其是在利益面前。
有的人觉得日耳曼民族志愿军是一种威胁,同样也有人认为,这支军队或许是个机会,能为全体普鲁士军队争夺更多的资源,只要把军队的蛋糕做大了,也就意味着大家的机会更多了。
这同样是一种利益。
看重后一种利益的人,多是军事内阁中的普鲁士陆军的督察长们,他们渴望德意志帝国能继续的扩大军队,军队扩大了,军人在德国社会中的话语权就越重,对军队的利益也就越大。
至于军队内部的利益分配,毕竟那是军队内部自己的事,关起门来,大家都好解决。
顺便说一句,督察长是普鲁士陆军中特有的职位,在一战时期被改称为集团军长官。其实督察长在中国有个更接地气的名字,叫做督军,原因么,就是北洋陆军参照的是普鲁士陆军架构,都有这么一个职位。
当然,很多中文资料喜欢把督察长意译为军团长,言简意赅,所以后续将沿用军团长的称呼。
1914年之前,德国陆军的组织架构是:德意志皇帝-普鲁士督察长/军团长-普鲁士军长-普鲁士师长-普鲁士团,外加其他三个重要联邦,巴伐利亚、萨克森与符腾堡的国家特遣部队构成的。
当然,霍亨索伦家也通过不懈的战争与联姻,终将萨克森与符腾堡的军队并入了普鲁士的军事体系,这两个王国的军队番号与普鲁士一致,并且在参谋部与战争部内部,也有着大量的军事人员交流,在装备、后勤与作战模式上是高度统一的。
当然,巴伐利亚王国,依然是德意志帝国内部,一个特殊的独立存在。
五位普鲁士军团长中,常驻柏林的第三军团的冯-库舍尔将军,是参加军事内阁会议的军团长代表,作为腓特烈皇储的铁杆部下,无论是从自身利益,还是腓特烈皇储支持者的身份,自然从军事内阁会议一开始,就与卡梅克将军,就在日耳曼志民族愿军一事上争执了起来。
冯-库舍尔将军的观点很简洁,《军事统一法典》中规定,普鲁士军队的职责在于,保护全体普鲁士人民的生命与财产安全,而且在智利的普鲁士人中,有很多人拥有德国与智利的双重国籍,所以普鲁士军队理应担负起保卫普鲁士人的责任。
第一次的军事内阁会议,就在毫无结论的争吵中结束,但利益之争却远未结束,争论的双方为了获得对自己有利的结果,都在努力的积蓄着力量,也都在寻找支持自己的盟友。
卡梅克将军意外的获得了军事内阁长官冯·阿尔贝迪尔将军的支持,要知道自从卡梅克将军接替罗恩伯爵,出任战争部长后,就在谁应该对普鲁士陆军的军政管理负责上,与冯-阿尔贝迪尔将军龌龊不断。
明面上,阿尔贝迪尔将军与卡梅克将军在维护军事法典的尊严性上立场一致,实际上熟悉阿尔贝迪尔将军的人则知道,将军的密友,新任总参谋部军需总监瓦德西将军对腓特烈皇储所提的智利计划并不感兴趣,瓦德西将军更是柏林总参谋部里,主张联合玻利维亚与秘鲁声音的背后支持者。
站在多数人的一边,谋求从战争中获得最大利益,这种思想在总参谋里,还是很有市场的。
支持库舍尔将军,或者说支持腓特烈皇储政策的人,很快就知道了军事内阁会议的重要成员,军事内阁长官阿尔贝迪尔将军倒向了卡梅克将军。
军事内阁长官是负责军事内阁日常事务的具体负责人,负责德意志帝国军队所有军政命令的上行下达,如果说俾斯麦宰相是德国政坛第一人,那么阿尔贝迪尔将军就是德国军届的第一人。
从职责上来说,总参谋长毛奇元帅都不能与阿尔贝迪尔将军相提并论,当年也就是战争部长罗恩伯爵能压军事内阁长官一头。
获得阿尔贝迪尔将军的强力支持后,几乎所有了解普鲁士军队的人都认为,那怕是腓特烈皇储和自己的支持者们,也不无悲观的承认,卡梅克将军的意见将最终获胜,而老皇帝威廉一世,将会按照军事内阁会议的结论,否定腓特烈皇储的智利计划。
或许,老皇帝可以被俾斯麦欺负,但是绝不会被自己手中的枪杆们欺负,更不会允许自己儿子的理想,就这么容易的让霍亨索伦家的枪杆子们破坏了。
很快,阿尔贝迪尔将军的前任军事内阁长官,十九世纪使普鲁士军队能够战无不胜的,一位真正的幕后英雄,艾德温-弗莱尔-冯-曼陀菲尔元帅,被老皇帝召唤出场了。
父亲始终都是儿子的父亲,无论多艰难,儿子的背后永远有父亲,这就是血脉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