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

第一百零四章 来客 一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莫斯科大公谢尔盖-亚历山德罗维奇,按照最初的计划,本应该五月初就来柏林了,但是由于自己的父亲在德俄边境的突然增兵行为,惹恼了德国人,尤其是惹恼了俾斯麦宰相,强硬的宰相直接否决了莫斯科客人的来访计划。

    1879年五月的前大半个月,德俄之间陡然出现唇枪舌剑的局面,令欧洲各国侧目,德俄之间互相抨击对方的激烈程度,俨然就是一副,双方一言不合就准备挽起袖子开打的模样。

    但是在军事上,有心人却发现,双方的军队依然在军营训练,既没有加强军备,也没有在边境修整工事。

    两国的经济往来上,更是另外一番热火朝天模样,在俄罗斯新任帝国大臣会议主席,彼得-舒瓦洛夫将军的一番强势的就职演说后,德国人突然悄悄地降低了对俄国人的谷物高关税,虽然没有恢复到1875年之前的水平,但是也远远低于之前的高关税。

    五月中旬一过,当法国政府砸锅卖铁,在格雷维为了钱,恨不得典当掉爱丽舍宫的劲头下,法国人奇迹般的用一个月凑足了20亿法郎,交到了亚历山大二世的手上之后。

    就在法国人满心欢喜,希望这笔钱能买到一场德俄之间的冲突的时候,俄德之间的紧张的风格却诡异的一变。

    在德意志皇帝威廉一世对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友好的隔空喊话后,亚历山大二世一改之前的强硬立场,画风一变,大谈起了世界和平与俄德之间的传统友谊。

    在全世界人民面前,德俄两国的关系,从剑拔弩张直接变成你侬我侬的局面。

    甚至俄罗斯的外交大臣早早的在莫斯科离奇的失踪了,在莫斯科官场里有个谣传,说一个很像戈尔恰科夫的人,最近经常出没于柏林的舒伦堡。

    在俄罗斯,亚历山大二世因为去年在柏林会议受损已经跌至低谷的声望,凭借五月一连串成功的军事和外交欺诈,奇迹般重新高涨起来,在俄罗斯宫廷、贵族、资本家、军队,甚至是俄罗斯强硬的民族主义阶层中,又重新变成了那个伟大的、无所不能的“老爸爸”。

    莫斯科的强硬派报纸,直接用头版高呼“老爸爸回来了!”

    而自由派的报纸也理智不到那里去,在分析了德国重新进口俄罗斯粮食,以及俄罗斯从法国顺利拿到了(骗到)20亿法郎的资金之后,也整版整版的吹嘘亚历山大二世与帝国大臣会议主席彼得-舒瓦洛夫将军,这对新的政治搭档是俄罗斯有史以来最好的皇帝与大臣组合,远超彼得大帝与叶卡捷琳娜女皇时代。

    原本对俄罗斯跟德国人谈判第二次三皇同盟的反对声,一如亚历山大二世预料的那样,也全部变成了赞美声。

    这笔贷款本来应该发生在8年后的1887年,由老沙皇的儿子亚历山大三世,在第二次三皇联盟破裂时得到的法国贷款,却不想被亚历山大二世的神来一笔,提前了8年。

    在高涨的、全体俄罗斯人都热爱伟大的“老爸爸”的声音中,原本蠢蠢欲动的民意党、民粹党的极端分子也偃旗息鼓了。

    俄罗斯警察第三厅的警察们,破天荒的自成立以来,突然工作变轻松了。

    俄罗斯的这场变化,对于德国来说,好坏参半。

    坏的地方,俄国人的增兵给德国东线带来了军事压力,俄国人的威胁从德国人的想象中变成了现实的存在,但这个压力在德国总参谋部将军们的眼里,还是能够承受的,著名的施里芬将军在短短的一个月内,居然立刻搞出了一份先东线后西线的作战计划。

    好的地方么,腓特烈皇储的新经济政策的粮食来源则更有保障,因为俄国人粮食的进入,美国、阿根廷和印度的粮食价格又跌了二成,德国工人们的饮食水平又有了些许的提高。

    另外一个,就是俾斯麦宰相个人威望的提升,老宰相在全体德国人的心中变得更加不可或缺,在如此艰难国际局势下,只能寄希望于宰相大人精准的外交艺术,原先德意志帝国外交部内部,对三皇同盟的反对声也戛然而止。

    总体来说,亚历山大二世这番表演,对德意志来说,危害可控,利益长远。

    上帝是公平,有人得意必然有人失意,亚历山大二世这种纯粹的利益至上的外交方式,不谈双赢的博弈方式,最终受伤害的只能是法国人。

    为期十年,总额20亿法郎的对俄贷款,基本上是把当年法国GDP的一半拱手送给了俄国,虽然说是贷款有利息,还有所谓归还的一天。

    但是,如果格雷维知道历史上法国对俄国贷款的最终结局,就会知道这绝对是杯毒酒,借给俄国人的钱你想要回来,就好比让领导在开会讲话的时候,不说空话假话一样难。

    历史上的历任沙皇们,从来没有还上法国人的贷款,贷款到了最后,变成了沙皇用新贷款偿还旧贷款利息的死循环。如果历史上没有一战,法国的经济说不定就要被俄国给拖垮了。

    钱送出去了,原本期望的俄德之间的冲突甚至战争,却变成了俄德友谊万古长存,格雷维总统在听到消息的那天中午,直接瘫在床上,都没从睡到午后的床上起身。

    为了筹集这笔20亿法郎的贷款,并能快速的提供给俄国人,格雷维亲自出面强迫法国政府为贷款做了背书。此举不但掏空了法国政府的行政和行动预算,还让法国政府额外背上了这笔贷款前五年的利息。

    法国人原本计划中的安南行动,突尼斯行动和非洲行动,也被迫全部停止。按照法国人最初美好的梦想,只要俄德之间爆发冲突或者战争,法国人推迟两年殖民地扩张的代价也是可以承受。

    但是现在钱给了,梦没了,人也只能宅在家里,不能出去进行殖民地扩张,这次法国真的是悲剧了。

    最最悲剧的法国人不是格雷维,也不是巴黎和里昂的借贷商人们,而是法国政府的负责人总理沃丁顿。

    面对议会与媒体强烈的批评和指责,总统格雷维坚决且肯定的将锅甩给了沃丁顿,理由是,这笔贷款是由法国政府出面组织的,对俄信贷的计划是政府批准的,俄德冲突没有发生是政府推进不力,总之一切的一切与总统无关。

    做为法国总统保险丝的法国总理,终于起到他最大的作用,法国议会正式弹劾法国总理沃丁顿。

    还好,民主国家也有不少优点,尤其是复杂且派系众多的舆论力量,它们是强大的,能当上法国总理的沃丁顿先生也不是善茬,通过与自己亲善的报纸开始了绝地大反击。总之,总统甩给自己的锅,我是死都不接的,广大的法国民众们,你们要擦亮眼睛,事实的真相是.....

    一场民主国家常见的,舆论血战开始了,从私生活幸福不幸福,一直扯到谁身上有体臭,从情妇有几人到私生子是谁,总之格雷维与沃丁顿的任何一点私事,都被拿到阳光下,被媒体用放大镜反复的观察和解读。

    当德国报纸在5月下旬,如实的报道自己的死敌兼邻居法国人的窘态时,乔伊看着报纸不由得笑了,这下自己的非洲开拓计划的一个重要敌人,只能束手束脚的待在家里,而德国人有希望拿到本属于法国人的殖民地了。而且在安南,法国人也没有钱进行扩张,那么在清国的巴兰德公使将更加容易挤兑法国人。

    至于法国人给俄国人贷款,在乔伊眼里并不是一件特别可怕的事,法国人支撑一战和战后复兴的源动力是广大的殖民地,现在法国人不把心思放到殖民地上,却为了给俄国人放贷而在殖民地上放慢脚步,这种不智的行为只能让德国在非洲殖民地上快你法国一步。

    只要法国慢一步,乔伊自信就有办法让法国一步慢步步慢。

    再说了,俄国获得法国的巨额经济援助,最担心的应该是英国人,毕竟现在英俄争霸,还有接下来的英法争霸才是世界的主旋律,俄法这么亲密,英国要更担心才是。

    就在这种俄国开心,德国平静,法国伤心的氛围中,原本五月初的访问德国之旅,莫斯科大公谢尔盖-亚历山德罗维奇终于在五月末成行。

    相比于自己父亲、舒瓦洛夫将军和俄国民众们喜悦心情,谢尔盖的心情是焦急和失落的。

    1874年的4月,也就是5年前,谢尔盖陪同自己的父亲第一次访问德国。

    在那次访问中,17岁的谢尔盖第一次遇见了11岁的伊丽莎白公主,从那时的第一次见面起,就有一种莫名的情绪一直萦绕在谢尔盖的心中,用这五年来谢尔盖写在自己日记中,想对伊丽莎白公主说的最多的话,来形容这种情绪就是:伊丽莎白,你就是我的!

    1879年的这个五月,是谢尔盖这辈子最难熬的五月,访问的时间一推再推不说,在俄德关系恶化的那几天,更是从德国传来了,自己心爱的伊丽莎白公主与那个五年前,跟自己打架的残疾王子热恋的消息,这个消息如刀子般,每天都切割着谢尔盖已经流血的心。

    原本谢尔盖以为俄德关系会恶化到,自己再也没有机会访问德国,再也不能拥有伊丽莎白的时候,世界再次颠倒,俄德关系又变成了一家亲,原本已经遥遥无期的访德之旅,突然变成指日可待了。

    得到访德消息后的谢尔盖,立刻变成了一个上紧发条的闹钟,开始在大克林姆林宫,在帝国大臣会议主席办公室里响个不停,不停的催促相关的人员立刻成行,甚至不停地的给外交大臣戈尔恰科夫发电报,以确定具体的访问时间。

    总之,莫斯科的贵族们现在都知道,老沙皇的小儿子现在已经疯狂的爱上了一位德国的公主。

    对于此事,新任的帝国大臣会议主席彼得-舒瓦洛夫将军,做为莫斯科知名的亲德派领导人,是非常非常乐见其成,认为这是俄德友好关系在两国皇室宫廷的延续,虽然伊丽莎白公主已有恋人,但如果谢尔盖能横刀夺爱,这也是给俄罗斯脸上贴金的事,只要谢尔盖成功了,对于自己威望的增加总是一件好事。

    对于已经是莫斯科新政治斗争的牺牲品,前帝国大臣会议主席伊格纳耶夫而言,这绝对是坏的不能再坏的消息,但是作为一个老牌政治家,把坏事变好事的技巧,伊格纳耶夫还是驾轻就熟的。

    虽然伊格纳耶夫自己已经被踢出莫斯科的政治圈,但是作为泛斯拉夫主义政党的大佬,在他的策划下,斯拉夫主义者们再次通过俄罗斯男人要娶俄罗斯女人的民粹行动,将他重新推回了莫斯科的聚光灯下。

    所以对舒瓦洛夫将军而言,一场贵族之间的联姻,又变成了政敌之间的角力,如果不能帮谢尔盖娶回伊丽莎白公主,那么就是自己这位亲德派领袖的失分。

    做为来自德国的公主,同样是亲德派旗手的帕夫洛夫娜女公爵来说,阻止下一位德国公主嫁到俄国也成了自己的使命。帕夫洛夫娜女公爵甚至在自己丈夫弗拉基米尔大公举办的舞会上,公然驳斥了舒瓦洛夫将军和谢尔盖想迎娶一位德国公主的想法,为此俄国的亲德派内部,也闹得十分不愉快。

    脾气火爆的帕夫洛夫娜女公爵更是写了一封私信给俾斯麦宰相,信中直言自己将尽一切方法毁掉这门婚事,而且要求老宰相要站到自己这边,否则如何如何......

    这个狗皮倒灶的事让老宰相也很无奈,有心不管,但是一想到帕夫洛夫娜女公爵是自己在莫斯科最大最重要的树桩,也只能硬着头皮应承下来。

    就在这么乱七八糟的背景下,莫斯科大公谢尔盖-亚历山德罗维奇终于踏上了柏林火车站的站台。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