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一十二章 遭遇败退
司马懿和庞统将除去守城的部队之外,全部都投入进入了战场,其攻击太过凶猛了。
一日之内,豫章郡内的东吴城池被攻下三座,防御工事被摧毁无数。东吴在豫章郡的兵力充足,且拼死抵抗,然而却无法挡住刘军不计伤亡的进攻。
东吴守备豫章的将领本是周泰,然鲁肃和陆逊有另外的任务交给周泰,将其重任转交给了东吴世家出身的朱恒。
前文提到朱恒虽是世家出身,但是对于孙策和东吴是百分百的忠心。但忠心却不能完全代表其能力。
面对司马懿和庞统两个大谋士的联手,朱恒的能力就有点不够看了。
刘军的进攻手段层出不穷,各种阵型、计策、谋略全部都用了上来,还不怕损失伤亡,朱恒拼尽全力也无法扭转自己溃败的局面。
接连丢了三座城池之后,朱恒不得不退守永新城,以空间换取时间,重新构造防线。
朱恒也看出司马懿和庞统对豫章郡势在必得,他立马就给整个豫章下达了人在城在,城亡人亡,全民抗击刘军的命令,任何人不得不有半点迟疑,不得和刘军有任何的接触,死战到底为止!违令者杀无赦!
豫章郡是东吴和神武朝廷接壤的郡县,这些年来,东吴和神武朝廷都在这里爆发了争斗。哪怕是最和平的时期,豫章也是有不少的小规模战斗。
刘军曾经占领过豫章大半城池。但由于一时的疏忽,孙策更是让人将豫章郡夺了回来。
由于神武朝廷的政策比较利于普通百姓,百姓们更喜欢自己生活在神武朝廷的治下,对于东吴的回归没有什么好感。如果不是华夏民族自古有之的故土难离,可能豫章郡的百姓都会逃到柴桑那边过去了。
而孙策为了抑制百姓们外逃,更是杀了不少人。百姓们心里面怕得要死。豫章郡的百姓更加希望神武朝廷可以尽早前来,把东吴给灭了。在孙策称公建国之前,当地的百姓就一直都梦寐以求自己可以生活在神武朝廷的治下可以安居乐业。现在当今天子御驾亲征,他们的梦想很快就要实现了。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战乱越早结束,百姓们当然是欢喜的。
就是这样的民众基础,东吴守将朱恒想要让百姓一同全心全力抵抗刘军,那是不可能的。
司马懿和庞统能够一日之内拿下三座城池,也是由于百姓们暗地里的支持。
百姓们能够帮助刘军的机会并不多。胆子小且害怕被东吴算账的他们不敢当带路党,顶多就是攻城的时候不帮助守城就是了。
而这一点,就已经足够了!
没有壮丁充当后勤,守城的东吴部队的实力大大折扣。
朱恒就是看到这一点,所以才会下达那样的命令。百姓们暗地里支持刘军,那么朱恒就断了他们的念想。
果断的朱恒直接让各地守军实行连坐制度。一家不肯能为官府和军队服务,一条街都要麻烦。
还真别说,这样的措施真的很管用。
在高压的政策下,百姓们为了自己的小命和利益,变相监督其他人了。
只能说,朱恒是在没办法中找办法。不过却大大丢失了豫章郡的民心。
朱恒的手段使得豫章的防御加强了不少,也仅仅能够延缓一下以司马懿和庞统为首的刘军进攻速度。
司马懿和庞统在攻下一座新的城池,这一次的损失比之前的要大很多。
敏锐的庞统立马就察觉到不对劲。通过观察,庞统发现前三座城池中没有出现的壮丁,居然现在都出现了。于是乎,庞统就寻找那些幸存的百姓,从他们口中得知了朱恒的命令。
“好家伙,这朱恒是一个人物!”庞统当即给朱恒点了个赞。
随后庞统找来司马懿,两人着手下达了一个针对朱恒死守命令的反制命令。
其命令是这样的,他们麾下所有部队,不得向手无寸铁的人展开攻击,打开城门放弃抵抗者,既往不咎,秋毫不犯。率部归顺者,保证其利益,并且不夺其军权,原职留用。拼死抵抗者,只诛首恶。
就是这么几条简单的对策,彰显了王师的风范,使得豫章郡的风向瞬间投向了刘军这边。
百姓们安心了,哪怕他们是帮助守城,但是一般不会给他们任何的兵器,就算是被攻破了城池,他们手无寸铁,王师是不会为难他们的。王师还保证了秋毫不犯,家里头也可以放心了。
东吴部队的士兵也轻松了不少,哪怕他们死死地守住,最后城破了,只是把大头的那个给宰了,当兵的啥事没有。更有一些士兵希望自己的上峰可以带领他们加入神武朝廷。不为别的,听说神武朝廷普通士兵的军饷比他们东吴这边的要高很多,而且在民间的地位也很高。在东吴,军饷这玩意,有很多士兵只是听说过,根本就没见过。能够吃饱肚子就非常不错了。而且还要担心武将们是不是喝兵血,克扣口粮。对比了之下,东吴士兵开始有了异样的心思。
武将们就有点为难。刘军宣传的政策,对于他们来说,只有投降才可保证性命安全,其余的就是死。
加上士兵和百姓都有其他的出路,这部队里面人心有点涣散,难带了。
武将们表面上没有任何异动,但内心深处是在想着自己如果真的拼死牺牲了,家里人会得到什么东西啊?所以一些武将心中就开始有了想法。
朱恒可能没有想到自己的命令居然会被别人反过来利用了,等他真正明白自己的错误之时,已经很晚了。
随着司马懿和庞统对豫章郡的进攻,东吴的局势就变得紧张了起来。
鲁肃立马向豫章郡派出援军,他知道一旦豫章郡有任何的闪失,那么刘军就会直接杀到鄱阳郡的边界,更有可能会绕过鄱阳湖这个天然的屏障,直接南下从临川郡进攻东吴的腹地。
之前司马懿和庞统无法攻破豫章,那是因为兵力不足,且东吴可以全力应对。现在情况不一样了,东吴最大的压力就是盘踞在寿春,且还没有南下的神武朝廷大军,哪里可以是有将近十万大军啊!
鲁肃明白刘军的意图就是让现在的这些部队先扫清障碍,同时消耗东吴的实力。等东吴被消耗得差不多,各种障碍都消除了,殿后的大军在一次性扑过来,把东吴一口吞下。
这是阳谋,赤裸裸地用实力拖死东吴。
东吴唯一胜利的希望就是鲁肃和陆逊的计策。一旦成功,东吴将获得大胜,可以有多年的和平,甚至更加冒险一点的话,可以进军中原,大扩实力和地盘。
但现在对于东吴和鲁肃来说,时机还未成熟。东吴要做的就是稳住和忍耐,抓住时机来一个致命一击。
鲁肃是选择了坚持和忍耐,可刘军这边似乎不给他这样的机会了。
张辽在对皖口发动的进攻很是迅猛,东吴将领吕范不断地败退,退到只剩下皖口这一座港口城池了。
“援军怎么还没有到啊?再这样下去,皖口就要丢了!”吕范不断祈求大本营派来的援军可以早一点到。
皖口的东吴士兵现在都快崩溃了。刘军士兵那杀气通天的气势,已经让他们畏惧了。而说好的援军却一直没有出现,士兵们的士气降到了最低。
“哈哈!东吴也不过如此罢了!都给本将上!把皖口拿下!”一鼓作气打到现在,张辽发觉东吴的部队也强不到哪里去。
张辽亲自上阵带领麾下士兵对皖口发动了进攻。
吕范看着威风凛凛的张辽,知道自己是守不住皖口了,心里想着是不是要放弃。
而在这个时候,江面上出现了大批的船只,船上的旗号是一个“蒋”字。蒋欣带着五千兵马及时赶到了。
皖口港距离东吴水军大本营鄱阳湖非常的近。要是这里丢失了,那么刘军对鄱阳湖的东吴水军就有一定的威慑。这也是为何曹操出了派出张辽带领一万兵马之外,还让曹仁带着三万兵马压上去。按照道理来说,蒋欣应该更早一步到皖口才对的,为何到这个危急关头,蒋欣才姗姗来迟呢?
蒋欣在没有加入孙策阵营之前,就是一番大水贼,专门做着打劫过往商船的勾当。深知水战的蒋欣准备很多好东西,保证可以守住皖口。
“援军到了!”吕范看到蒋欣的旗号,心中备受鼓舞,差点就激动得流出了眼泪。
张辽也发现了东吴水军的到来,他的心中隐隐有一种不安。
这种不安不是张辽畏惧,而是张辽觉得前来支援皖口的东吴水军会对张辽产生巨大的伤亡。
蒋欣站在船头,估计了一下和陆地上张辽部队的距离之后,对着自己的副将说道:“把强弩给本将亮出来,狠狠地对那些旱鸭子们射过去!”
强弩,这就是蒋欣精心准备的利器。
蒋欣的水军把强弩给亮了出来,弩箭全部四十五度角朝上,随后在蒋欣的一声令下,全部发射出去。
“是强弩!撤!”张辽看到如同满天蝗虫一般的弩箭,立马就下达了撤退命令。
然而还是晚了一点,不少刘军士兵被强弩射杀。
东吴水军的强弩一直都是东吴抗衡刘军的巨大利器,由于杀伤力和穿透力巨大,一般都是在舰艇之间的水战中运用。而蒋欣就用在了舰艇对陆地部队的攻击上,出乎别人的意料。
如同标枪一样的弩箭将撤退不及的刘军士兵钉在了地上。被射中的刘军士兵不断地哀嚎,巨大的伤口让他们知道自己是活不成了。
“速速撤离!”张辽即便愤怒不已,暂时也没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眼前这个问题,只能带领进攻皖口的部队后撤。
临走的时候,张辽不得不舍弃一些还没有死透的刘军士兵,因为蒋欣下一波的弩箭再次倾盆而下。这下子被钉在地面上的刘军士兵真的就是大罗神仙下凡都拯救不了。
张辽暗恨不已,他恨东吴水军的狠毒,也恨自己的不小心,没有把这种变数计算在内。
“蒋欣是吧!你给本将等着!”张辽发了一句狠话,就直接带着士兵后撤了。
等曹仁的三万大军一到,张辽发誓一定要蒋欣好看。至于皖口的守将吕范则是被张辽自动忽略了。张辽只是看对方的旗号是知道守将姓吕,其他的就完全不知道了。反正都是可有可无的小虾米。
可怜吕范在东吴算是一号人物,在张辽的眼中就是小虾米,真是悲哀啊。
吕范倒是无所谓了,能够在张辽手中保住小命就很不错了。
一看到张辽退了,吕范更是欢呼不已,皖口城终于保住了。不过为了谨慎起见,吕范并没有出城追击。
“还是保守一点,等蒋将军进城再说!”吕范觉着自己这个选择是最保险的。
然而战船上的蒋欣看到吕范没有出城追击,让张辽可以从容撤离,气得直跳脚,骂道:“怎么不出城追击啊!”
无论蒋欣如何叫喊,吕范是听不到的了。
等张辽完全消失在蒋欣的眼帘,蒋欣只能叹息不已。
而蒋欣的水军到达皖口,吕范就带着兵马,满脸庆幸地出来迎接蒋欣。
“末将吕范参见蒋将军!”吕范想要感谢一下蒋欣的支援。
谁知蒋欣对他破口大骂道:“你就是皖口守将吕范!你真是个废物。刚才本将已经把张辽给打了一个措手不及,刘军士气大降,你为何不出城追击?你只要把张辽给拖住,本将再来几波弩箭,张辽就死定了!”
吕范被骂得冷汗直流,直接辩解道:“将军,末将被张辽所部击退,伤亡惨重,将士们士气低落,无法……”
“混账!”蒋欣大喝一声,真想给吕范一巴掌。
为将者畏惧敌将,还打什么仗!
吕范也被骂得不敢抬头了。
蒋欣冷哼一声,说道:“此事暂且记下,日后再和你算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