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

第331章 伦敦炮击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这个时候的伦敦人口仅仅是核心意义上的脱农市民就已经达到了三十万人之多,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超过了欧陆一带其他主要城市,这还是在英国本土人口明显少于诸如俄国、波兰、法国这样的国家的情况下做到的。当一个国家超过十五分之一的人口都集中在首都的时候,它很大程度上也就成为了春秋战国时代那种具有中心意义上的都城。从财富到武器制造业乃至上层统治阶级人口都在很大程度上以此时的伦敦为核心利益中心。

    虽然经过之前多佛尔一带从海上到路上的一系列战败,此时云集于伦敦的联军兵力仍然达到了七八万人之多,还有数万伦敦市民乃至退伍的官兵们在这时候利用库存的武器装备全副武装起来,让登陆之后的志愿部队主力及革命军主力要再次面对一次规模不小的主力会战。

    然而通过之前一系列交锋,不论是萧轩还是部队内的各个军官将领们都对这一仗充满了信心。登陆而来的兵力虽然并不具有明显的优势,可是在战力和火力上却应该明显的超过了敌人。

    就在大军在登陆后的第一个下午从陆海两路兵临此时的伦敦附近的时候,城内如同战鼓或者雷声一般的隆隆炮声开始接连不断的传了出来,估摸至少两千门部署于陆地的中重火炮用重霰弹打出了骇人的声势,让在城外一时之间还没有做好防御准备的官兵们付出了三四千人的严重伤亡。城内的联军骑兵趁此机会展开了一次猛烈进攻,企图彻底打破包围圈,不过进攻的队伍也拥有声势骇人的火力。再加上队伍的骑步兵也反应过来,还是终究击退了城内守军的反击。

    不过这猛烈的炮火也开始让人们正视起守军的力量来,或许这一次“最后的决战”终究还要花费不少的代价,不可能像之前那样轻松了。

    在城外的部队展开忙碌的战备的时候,萧轩也开始询问队伍现在还拥有的火药乃至弹药规模,情况似乎仍然比想象中的乐观。虽然在夜战交锋乃至海上的对决中消耗掉了不少欧陆作战中缴获的家底,可是在滩头的决战中,大军还是在反击中缴获了不少火炮和弹药,火药方面的净亏损只有二十多万近,重霰弹或炮弹则因为缴获和回收反而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不少。不过即便如此,火药的规模因为登陆的时候携带能力有限,似乎也没有到可以毫无顾忌的挥霍的程度,仍然在不到六十万斤左右的步兵火器以外炮兵和爆破部队的火药家底左右的规模。

    回想起之前几次爆破攻击的报告与评估,萧轩终究还是决定慎重的对待这种作战方式。至少在西欧的不少作战中,在面临有准备的防御之敌时,单纯依靠爆破攻击本身带来的杀伤效果似乎已经并不太过具有决定性了,奠定胜负也往往是伴随爆破攻击的步骑冲锋起到了主要的效果。

    就在这个时候,城内的英吉利人也终于派出了前来和谈的使者,提出英国人可以在选择支付十万磅折合一二百万两以上的黄金,百万磅折合一两千万两左右白银,还有英伦地区的不少地盘的情况下祈求停战。

    此时此刻,萧轩却没有准备接见对方求和使团的打算,只是告诉那些人:真正意义上的有条件和谈往往要建立在双方在战场上的力量相去不远的情况下才有意义。在我方的大军进攻真正意义上的受挫之前谈有条件投降很显然还为时尚早。因为我军觉得我军可以提出的条件是要求整个伦敦城内的武装彻底的放下武器并无条件的投降,这不像是你们能够最终接受的。

    登陆之后的第二个早上,围攻伦敦的大军已经做好了总攻的准备,为了避免在炮火下的过多伤亡损失,萧轩却没有下令立即展开大规模的进攻。而是让至少十多名操作小型热气球的孩子们携带者精良的望远镜升到了天空之中开始观察城内守军的情况。

    果不其然,在伦敦市中心附近的一片区域内,虽然那些炮手们也利用民房和临时修建的工事进行了一些基本的掩蔽,但还是暴露出了规模不小的炮兵阵地。毕竟上千门中重火炮乃至上万名炮手本身也要占用不少的空间,此外在王城附近也依稀可见很多聚集起来的大军。让萧轩在这个时候多少有些庆幸的是或许是因为装备的数量不是太多,使用也比较谨慎。志愿部队主力在会战中往往拥有侦查热气球辅助作战的消息似乎至今还没有泄露出去,这毫无疑问让队伍以并不算太大的代价取得这远征中很可能是最后或者倒数第二三次大规模的会战以不太大的代价取得胜利提供了一丝可能。

    火炮属于不太容易淘汰的装备,冷战以来生产的坦克和装甲车淘汰比例并不大,M109系列各种自行火炮产量多达9000左右,还有不少M110等;加上苏联生产及其他国家生产的各种自行火炮;规模应该在2万左右;而中国大陆两三千自行火炮中122还占明显多数。备用装备大多较落后;

    M113系列装甲车生产8万多,大多也没有淘汰,中国步兵战车及装甲车占全球兵力比例应该也不到10%;轻武器,应该也是如此。

    总的来看:中国现役军事存量大概全球百分之六七左右的规模;

    当然,在军事增量来说:全球每年军火交易额(包括各国国内采购)大概4000亿美元左右的规模;中国大陆500亿美元左右的内购,考虑到一些外贸武器价格上的问题,总体上军事增量等同经济比例,大概百分之十几。

    从中国大陆的军事目标来看,也是比较明确的:不谋求同经济地位不匹配的军事实力,不搞冷战对抗。但也谋求建立不像历史上那样始终受到本土安全顾虑的军事实力。

    中国全部军火与军事装备存量应该在四千亿美元左右的水平

    (本章完)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