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

一千一百一十六章 辞官归里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看着陶望龄春风得意的样子,而林延潮却想的是功成身退。
    此时此刻,不由让林延潮想起了儒林外史里一句话‘有人辞官归故里,有人星夜赶科场’。
    此话很贴近林延潮此时的心境。
    面对众同僚的道贺,林延潮不知为何心底有了一点倦意,沉浸官场久了,心也是渐渐麻木了。
    焦竑,陶望龄,吴道南从金銮殿上降阶而下时,不少官员都是向他们作贺。
    林延潮见了这一幕想起了九年前的自己,不由欣慰地笑了笑。
    众官员道贺一番后,但见陶望龄,袁可立,黄辉,周如砥等人走到林延潮面前,一并道:“学生拜谢师恩!”
    林延潮笑了笑上前扶起,道:“功名是你们自己挣的,不必言谢。”
    礼部尚书朱赓上前道贺笑着道:“所谓名师出高徒,少宗伯何必过谦呢?”
    吏部右侍郎沈一贯也是上前,笑了笑道:“是啊,天下桃李,尽在公门也,少宗伯可比当年的狄公了。”
    林延潮双眼一眯,桃李满天下这话赞的是狄仁杰,赞的是当年他的门生众多,遍布于朝堂上。
    沈一贯此言看似无心,却是有心啊。
    林延潮笑容敛去,朱赓却看出了玄机,他是深知林延潮厉害的,生怕对方因此对沈一贯落下什么芥蒂。
    他当即上前对陶望龄道:“吾乡后辈矣,沈少宰,你看还是我绍兴出人才啊。”
    陶望龄闻言谦然一笑,沈一贯听朱赓之言一愣,他知道朱赓平素颇忌讳别人说他朱山阴整日拉帮结派,专门提携他的绍兴老乡,但现在却主动提起此事。
    沈一贯马上明白,以长辈的身份负手对陶望龄道:“前几年汝泰山商公过世,本部堂不胜惋惜,所幸看汝成才,也算是后继有人!”
    陶望龄的岳父正是前福建巡按御史商为正,浙江同籍官员之间都是相互联姻通婚,都深了说都是世交。
    朱赓笑着道:“是啊,老夫与沈部堂,令尊都是商公的莫逆之交,他若在世如何欣慰才是。”
    陶望龄想起父亲,岳父先后病故黯然道了一声是。
    朱赓又道:“老夫的女婿与你同拜在林部堂的门下,他平日心高气傲,最爱与人比较,但唯独是对你最佩服。”
    陶望龄认真道:“肃之才华出众,及第也是早晚的事,这一次学生不过是侥幸而已。”
    沈一贯笑道:“肃之我也是见过的,人才出众,说来少宗伯也是栽培了不少吾乡后辈。”
    沈一贯转过头示好,林延潮也是不愿再说什么,两下扯平了。
    还有周如砥,黄辉也是林延潮的学生,只是平日都在乡读书,没有住在林府,但有了师生这二字,也就打下了林学门人的烙印了。
    但是这都是以后的事了,他们此刻都是沉浸于科举给他们带来的喜悦之中,一如自己当年及第时。
    众官员们见了这一幕不胜羡慕,但偶尔也有人冷声冷言。
    下面就是御街夸官,林延潮没有再留,而是早早回府了。
    林延潮回府之后,但见徐火勃,张汝霖,袁宏道正在厅里。
    林延潮闻言笑了笑,知道他们为何如此,他却并没有入内而是立在窗旁听他们说什么。
    但听徐火勃道:“今日御街上看陶兄,袁兄肯定是很风光吧。”
    张汝霖问道:“你说我们要不要去看看?”
    袁宏道道:“我们与袁兄,陶兄如此要好,一般而言是要去御街上贺他们的,可是……”
    三人闻言长吁短叹,徐火勃黯然道:“我虽拜再老师门下,可是屡试不第,实在是给老师丢人了。”
    袁宏道黯然道:“是啊,前几日大家还一起登山,说说笑笑,畅谈胸中抱负,但放榜之后,大家云泥有别。纵使他们不以为意,我们又能如从前一般。”
    张汝霖道:“云泥有别不算什么,只是这其中滋味如何排解?”
    林延潮闻言暗叹,此事别人帮不了他们,只能靠自己了。有人熬过去了如同涅槃重生,其实熬不过去也未必如何,只要不钻牛角尖就好。
    想着自己学生有的为科举之事犯难,有的为科举之事正春风得意,林延潮再度想了了那句话‘有人辞官归故里,有人星夜赶科场’。
    回到了书房后,林延潮将种种之事抛之脑后,认认真真地写了第三封辞疏。
    次日林延潮第三封辞疏上达后,令官场同僚都有些吃惊了,因为这代表林延潮辞官的意愿已经非常强烈了。
    这要从官员辞官的流程说起,低级官员辞官一般是通过吏部转奏,说是转奏,其流程就如同吏部选拔官员一样,天子说一声知道了,其实不会亲自过问。
    但到了三品以上,大臣要辞官就要天子亲裁。
    大臣不同于小官,官越大辞官越是一件频繁的事,心底一个不爽就会辞官。
    申时行一个劲的说自己身体不好,整天头晕眼花,奏章里写的自己病得很重,连起床都困难,更别说处理公务了。但申时行辞呈这边在写,那边在宰相的位子上干得好好的,平日锦衣玉食,吃门门香看上去还能再干十几年的样子。
    所以皇帝也习惯了,一般大臣上疏辞官,前面两疏天子都会挽留一下,不管是不是真的,都以全君臣之礼,但官员上第三疏开始,就说明官员是认真的,我要力辞了。
    当然也有你要辞官,但皇帝不肯,非要你干到死的。比如历史上李廷机一连上了一百二十五疏辞官,但天子仍是不肯,最后他被迫挂冠而去。
    不过这是特殊情况,一般而言三疏后,天子都会答允的。
    三疏是三品大臣的标准,如果是内阁宰相,天子还要多挽留几疏。
    当年吕调阳得罪张居正后辞官,他上了四疏,天子就令他告归。
    以吕调阳为标杆,另一个时空的历史上申时行辞相时,天子一共挽留至十一疏,王锡爵留了八疏,而对于与申时行同时罢相的许国,天子只是留了三疏,许国身为宰相待遇却与大臣无二,言下之意就是朕不太喜欢你了。
    林延潮第三疏上后,已是走完了流程。
    但天子再度不允,圣旨上以‘林卿功在朝廷,朕甚是倚重’之言谕留,并且还遣太医去林府上探病。
    这一般而言又是不轻易施予的恩典了,在明朝这只有顾命大臣,肱股之臣称疾辞官时才有的待遇。
    尽管遣御医探病,但林延潮仍是再度连上了两疏辞官。
    上到第五疏,林延潮觉得天子对自己已是不薄了,也算为二人这九年来的君臣恩遇画上了一个不错的句号,给足了自己面子,想来不会有第六疏了。
    而辞官之际,林延潮仍是强撑着‘病体’去礼部上衙。
    圣旨一日没下来,林延潮就要不能走,否则就是擅自离岗,如李廷机上了一百多疏,天子仍不肯他辞官,最后他实在等不起天子答应,一个人跑回了老家。
    当时朝堂上就有人说,要把他抓回来问罪,当然李廷机为什么跑回家,大家都知道,最后也无人追究,不了了之。
    其实从第三份辞疏一上,众官员都知道林延潮这是铁了心的要走了。
    称疾不是假的,林延潮是真病了。
    御医回禀天子也是这么说的,说要让林延潮好好调养一段日子。
    第四疏上天子说给假行不行,林延潮则说不愿堵塞贤路,大意就是与其给假死撑在岗位上,不如退位让贤。
    所以礼部上下都知道林延潮是真的要走了,平日林延潮治衙署严苛,却唯才是举,下面的官吏只要有才能的,都会予以重用。故而礼部上下对林延潮都十分服气。
    礼部官员中董嗣成与林延潮最要好,舍不的他走。
    林延潮知道董嗣成人品正直,是一个可以交的朋友,但是他祖父董份,前礼部尚书,申时行的老师,为人却是……士林多有鄙视。
    这日二人正在官衙说话,这时候圣旨下达。
    “部堂大人……”董嗣成知道了什么,露出难过之意。
    林延潮笑了笑道:“伯念,临别之际,我有一言相赠,你出身世家,做官第一事就是守住禄位,朝堂上的事能不过问就不过问,以后天各一方,大家珍重。”
    董嗣成闻言当即点了点头道:“多谢部堂大人。”
    当即传旨中官入内,但圣旨的内容出乎林延潮的意料之外。
    “陛下让本官与司礼监的陈公公主持抄没张鲸之事?”
    “正是。”
    林延潮当即问道:“但本官即不是刑部,大理寺的官员,也不是都察院的御史,只是礼部副员。”
    内官恭恭敬敬地道:“启禀部堂大人,圣旨上确实如此说,小人不过负责传个话而已,其余的事小人是一概不知,眼下陈公公,锦衣卫已在外面等候,只待部堂大人一声令下了。”
    林延潮点点头道:“知道了,还请公公稍待。”
    等对方待离开后,董嗣成也是不明所以问道:“圣上怎么会请部堂大人主持此事?这实在令人看不懂啊。”
    一旁的陈济川道:“老爷与张鲸有隙,这是众所周知,或许这是陛下替老爷出气来挽留老爷呢?”
    董嗣成道:“不错,张鲸已是软禁了一个多月,陛下一直不作处置,这一次降旨处置,必然挽留部堂之举,就如同当年丘橓与张江陵有隙,于是陛下就派丘橓去抄没张府一般。”
    林延潮闻言道:“圣意难测,只是本部堂已决意归隐田园,陛下在这时候让本部堂抄没张鲸,着实叫我为难。”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