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四章 廉价的皇帝
不好意思,昨天贪杯了,所以今天一万字保底更新。
……
你若害怕,就不要随我去。
简简单单一句话,却无形之中充满逼格。
勇敢、无畏的逼格。
恰若那句,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死国可乎?
魏良臣坐在马上,坦然看着那锦衣小旗李维。从对方被金忠带来到现在,他就注意到这位李小旗脸上始终有忧虑之色,故而他必须解决这个问题。
他不能带一个贪生怕死的家伙去,那样,会拖他的后腿,甚至,会泄露他的底牌。
李永贞也停了下来,手勒着马缰,若有所思的看着魏良臣。
田刚则是默默看着他的同伴,没有人比他更知道李维的胆小怕事。
“我…”
李维怔在那里,没有想到魏良臣会与他说这么一句话,他犹豫了下,苦笑一声道:“小案首这话说的,我若不去便是抗命,结果比去好不到哪里。”
李维说的是实情,他再是害怕,也不能不去,否则便是抗命。
良臣点头道:“既然如此,你无须想那么多,我们只是去看看而矣。”有些话良臣也不能说的太直白,他希望李维自己能明白。
“小案首放心,我不会误事的。”李维闷声应了。他虽胆小,害怕去兵变的山海关,但现在没有退路,他也不会愚蠢到拿自己的小命乱来。
“好。”
良臣点了点头,一拉马缰,扬鞭就是一甩,打马奔出。
良臣从来不是一个自己把自己往火坑里推的人,倘若真是九死一生,他万万不会嘴欠说让我去看看的。
他有底气,有信心,因为,山海关那里,要不了他的命。
终万历一朝,没听说边军造反的。
所以只要不是造反,那他自是没有性命之忧。
原因是,他固然什么都不是,可他身上却有虎皮,因为,他是替皇帝来看看的。
这,就足矣了。
………
良臣没有直接去山海关,而是决定先去永平先找事件的当事人高淮。
在此之前,他必须先弄清楚高淮的底细。
田刚和李维这两个锦衣卫小旗也不是吃干饭的,从他们口中,良臣得知这位高公公不但是辽东的矿监税使,还是司礼随堂太监,并且传言他在和天津税使马堂争夺司礼秉笔太监的竞争中胜出,已经是钦定的司礼秉笔太监,不日就能进京。
然而,现在辽东却闹出了兵变,这位高公公还能不能如愿荣升为司礼秉笔,眼下已是一件无法确定的事了。
良臣对田刚和李维提供的信息不是太满意,从刚才殿中万历对高淮的态度,良臣觉得万历对高淮有包庇之意,否则就不会同意让他先来看看,而是速召首辅叶向高了。那样一来,不管高淮在这起事件中处置是否得当,他的矿监职位都得被罢除。
高淮都从山海关逃到了永平,还吓得不敢进京,万历却依旧想要包庇他,由此可见高淮在万历心目中的份量。
良臣虽说只是去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但不代表他就得绕过高淮,甚至将自己看到的实情有一说一了。
因此,对于高淮,良臣有必要了解的更多。
免得老天爷好不容易给他的这个机会给白白糟蹋了。
在进入永平城前,良臣打马停住,他想到了李永贞。
他这也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毕竟对方做了八年牢,对于外界的了解,或许不是那么多。
让他意外的是,李永贞这个做了八年牢的未来大珰对高淮竟然了如指掌,准确说,李永贞对内廷人事都了如指掌。
这八年牢中生活,并没有让李永贞和外界隔绝。想到金忠别的人不叫,单将李永贞从牢中提出,良臣知道,李永贞自有他的关系网存在。
按李永贞的说法,高淮是个奇人,奇在他不仅仅是娶妻生子后净身入的的宫,在此之前,他是京师崇文门税课的承包人。
这个经历让良臣吃了一惊,能够承包崇文门税课,显然不是一般老百姓能够做到的。
这高淮,莫非有什么了不得的后台背景?
李永贞却说的明白,高淮进宫之前并没有什么后台,他能承包崇文门税课,完全是靠的自己能力。
可以说,高淮是白手起家,他不甘在老家种地,长年混迹京师,凭着自己的脑子和嘴皮子结识了不少人,混出了好人缘。机缘巧合之下,他谋到了承包崇文门税课的美差。
因为承包崇文门税课的原因,高淮进宫之前就捞了不少银子,而在进宫之后,他很快疏通关系,不但当上了长随,并在一年后成功当上了尚膳监的监丞。
尚膳监是宫中一个油水十分丰厚的衙门,此监专门负责皇帝及宫中饮食、操办宫中的筵宴。王体乾现在就在尚膳监,只不过他只是监中一个低品太监。
尚膳监监丞,是正五品的职司,上面还有正四品的太监和从四品的少监。高淮费尽心思,不惜自宫进宫,显然一个监丞是远远不能让他满意的,于是他瞄上了炙手可热的矿监税使。
万历二十七年,京师一个叫阎大经的千户上疏说辽东地域辽阔,不但盛藏矿产,珍稀土产也多,建议朝廷派出矿监税使往辽东开矿征税。看到奏疏后,万历很高兴,当即批准。于是疏通了大珰后的高淮得到了梦寐以求的圣旨,带着原奏官阎大经往辽东开矿征税。
“那原奏官阎大经一道奏疏,方成全了今日高淮。”
李永贞没有明说,但良臣从他的语气中猜测,这个阎大经和高淮肯定“内外勾结”,不管是高淮买通了阎大经,还是阎大经疏通了高淮,这两人之前肯定有过联络。也许,这压根就是他们自导自演。
“这么说来,高公公还得感谢阎大经了。”
“也许吧。”
李永贞话不多,良臣问什么,他回什么。除此之外,他就是知道什么,也不会说出来。
也许,是他们买通了皇帝,良臣心道,因为这件事表面上看是高淮和阎大经主动请旨开矿,从而飞黄腾达。实质却是万历这个皇帝非常需要钱,一拍即合之下,方成就的好事。
这也让良臣更加笃定之前的想法,开矿弄钱,再晋升绝对是一条捷径。
没见高淮通过开矿,不但深得帝心,还混成了司礼随堂太监,要不是山海关军变,铁定的进京为秉笔了么。
“听李公公一说,高淮还真是个能人,否则,焉有今日。”良臣有感而发。
李永贞瞥了良臣一眼,想了想,告诉他这么一件事。他道:“高公公二十七年三月为辽东矿监税使,上任不过五天,便给皇爷送了五百两银子。不过这五百两银子,高公公却给皇爷提了个条件。”
良臣一怔:“给陛下提条件?”
“嗯。”
李永贞拿着马鞭,看着永平城方向,淡淡说道:“高公公请皇爷给他在辽东开的税店命名并题字,这个税店就叫福阳店。”
“这…”
良臣简直是开了眼,那高淮用五百两银子就让皇帝给他开的店命名题字了?
厉害啊!
这他娘的简直就是穿越者模式啊!
不过,五百两银子就将皇帝收买,这可真是古今奇闻,怎么看,皇帝未免也太廉价了。
良臣惊艳于高淮的手段,不管哪行哪当,御笔命名,那都意味着财源滚滚啊。
后世多少穿越者不都是这么搞的么,难不成他们都是学的这位高公公?
不过,反过来想,或许这也是万历的高明之处吧。
这位皇帝,或许是在千金买马骨,通过这件事鼓励高淮还有那些在外的矿监税使好好干呢。
所以,到底是高淮廉价收买了皇帝,还是皇帝不费一文的给他们鼓励,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