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

936 歌声叙事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阿尔梅达剧院的下半场演出开始了。
    漫长的等待,对于任何一名观众来说都是一种考验。
    两个半小时,似乎很长,却又似乎很短,对于一个三明治加上一杯咖啡的晚餐来说,如此时间着实太长了;而对于一顿正式的法国菜或者意大利菜的晚餐来说,如此时间又太多短促,甚至就连一杯红酒的时间都抽不出来。
    如此不尴不尬的时间长度,对于观众的忠诚和耐心着实是一个挑战。
    在今天的正式首演之前,剧作的时长和休息的间隔,成为了诸多主流媒体的担忧重点,“三个小时加三个小时”,整个六个小时的作品,即使是资深专业爱好者来说,这也是一场煎熬,更不要说那些普通观众了,足以让许多人都望而却步。
    脸书和推特之上就有网友打趣地开了玩笑:
    “场休息着实太太太长了。一不小心,观众可能离开之后就再也找不到回来的路了;又或者是,在咖啡屋里打个盹儿,结果却醒不过来,错过了下半场的演出。所以,也许阿尔梅达剧院应该考虑缩短休息时间,把晚餐改在剧院里,避免下半场的灾难。”
    调侃,无处不在。
    但事实呢?
    马克拉坎特确确实实地感受到了时间的漫长,两个半小时就好像两个纪一般,每一分每一秒都是煎熬,他一直在等待着,等待着重新回到剧院的时间,迫不及待地就想要进入下半场的界之。
    上半场的三个小时演出,细细回味来,收获无穷无尽,脑海之残留下来的片段着实太过精彩,也太过美妙,让人无法自拔,恨不得立刻就再次坐在阿尔梅达剧院之,接受另外三个小时的洗礼。
    离开?打盹?煎熬?
    这一切都是根本不存在的,也从来不是马克所担忧的事情。亢奋而激动的大脑简直停不下来,只是想要阅读完这部鸿篇巨著,成为时代弄潮儿的一员。
    所以,下半场重新开放入场之后,他第一时间就冲进了阿尔梅达剧院之,哪怕仅仅只是坐在红色天鹅绒的椅子之,这也心满意足。
    演出再次开始之后,惊叹声就不曾停止下来,完全让人如痴如醉,马吕斯和安灼拉联手奉献的“红与黑”,艾潘妮那首经典的“形单影只”,还有主要卡司演员轮番上阵的“再多一天(OneDayMore)”,绝对是高/潮迭,精彩纷呈。
    那些熟悉的桥段,那些陌生的剧情,从下半场的第三幕一路延续到了第四幕,真正地将整个时代的画卷展现在观众面前,寥寥数笔就以一众角色勾勒出时代的悲怆和命运的恢弘。
    当看到所有人民团结来,挺身而出,勇敢地对抗统治,对抗不公,那股沸腾的热血瞬间冲上脑门,整个灵魂都激动得颤抖不已。恍惚之间,他们也成为了历史洪流之的一员,高高地举了自己的右手,加入了这场反抗的大潮之。
    革/命的浪潮,终究到来了!
    意外之,冉阿让发现了珂赛特的秘密,珂赛特与马吕斯之间的秘密。
    这两个年轻人奋不顾身地相爱了,飞蛾扑火一般地相遇了,在时代的悲剧和社会的恐惧之,他们却成为了彼此最大的牵挂和依靠。他是她内心的最大牵挂,而她则是他持续前进的动力,心心相印,不分彼此。
    察觉到真相之后,冉阿让陷入了天人交战之。
    因为他知道,今晚的战役一触即发,马吕斯仍然战斗在最前线,面对声势滔天的军队,那些反抗者们可能全军覆没,而马吕斯也可能成为街道之上无数尸体之的一员。
    冉阿让不是拯救界的英雄,也不是改变社会的烈士,他无能为力;但至少,他可以守护着珂赛特,守护着最后一丝希望,守护着坚贞不渝的承诺。他应该拯救马吕斯的性命。
    奋不顾身地,冉让来到了街垒,加入了前线的战斗。
    在这里,他遇到了沦为阶下囚的沙威,他见证了满腔热血的年轻斗士,因缘巧合之下,他拯救了安灼拉,作为感谢条件,他选择了放走沙威,没有任何条件,也没有任何交易,就是单纯地宽恕了沙威。
    这一举动,彻底颠覆了沙威的整个界,命运的轮回终于形成了一个回环。
    但更重要的是,沙威还见识了马吕斯、安灼拉等斗士们,即使敌众我寡,即使希望渺茫,即使前途未卜,他们依旧毫无畏惧地站在了前线。那些曾经被沙威认为是社会不安份子的罪犯们,却正在以实际行为颠覆这个社会,为人民谋取福利,这让沙威陷入了深深的震撼之。
    同样,冉阿让也找到了马吕斯。
    在战争即将到来之间的哀伤和低落之,马吕斯深情地回忆了珂赛特,满心眷念和爱恋,这让冉阿让心如刀割。他希望可以拯救马吕斯,也希望可以拯救这群年轻人,更希望可以改变整个社会,但瘦弱的肩膀却不足以支撑时代的重量。
    于是,冉阿让再次想了米里哀主教,他选择了祈祷,虔诚地向上帝祈祷。
    这不仅仅是为了拯救马吕斯而已,经历了沧桑,经历了磨难,经历了痛苦,冉阿让的人生终于再次顿悟,来自内心的呐喊和忏悔,发自灵魂的顿悟与救赎,爱情与信任、原谅与牺牲,怀抱着一颗温暖的大爱之心,拥抱着生活里的每一处苦难,呼唤着上帝的拯救与宽恕。
    从惶惶不安到坚定信仰,从独善其身到投入洪流,从满心怨恨到坦然面对,站在沙威面前,站在珂赛特面前,站在马吕斯面前,冉阿让终于完成了彻底的蜕变。
    当视线落在马吕斯的身上时,充满了温柔和呵护,虽然这仅仅只是他们的第一次正式见面,可是对于冉阿让来说,马吕斯却代表着每一个年轻而鲜活的生命,更代表着每一个蓬勃而朝气的希望,那是属于整个社会的生机。
    冉阿让虔诚地期待着,这一抹生机,能够生存下来。
    “带他回家(BringHimHome)”,这是冉阿让的心声,也是冉阿让的忏悔,更是冉阿让的感悟。这首曲目对于普通观众来说,并不熟悉,至少没有其他几首名曲来得广为人知;但对于专业观众来说,难度之高甚至超过了芳汀、艾潘妮的经典桥段,堪称是这部作品之的神来之笔。
    不仅因为这是冉阿让的蜕变和升华,真正地将这出剧目的核心思想拔高足足一个高度;还因为歌曲本身的难度就令人侧目。
    女王剧院版本,这首歌对于每一个版本的冉阿让演员来说,都是严峻考验;而阿尔梅达剧院版本,人们还一直在好奇着,整个剧目发生改动之后,是否会撤掉这首歌,又或者是做出改编。
    但是,当第一个音符响动来时,全场观众都不由屏住了呼吸,他们知道,真正地高难度时刻来临了,真正地考验时刻来临了!
    不由自主地,马克正襟危坐,身体微微前倾,目不转睛地盯着舞台,似乎只要靠近这么一点点,就可以更加生动地捕捉到那一方天地之的细腻变化,整颗心就这样缓缓地上升来,期待和亢奋缓缓地氤氲开来。
    享受,这才是真正的享受!享受着置身于剧院之的每一分每一秒。
    旋律在缓缓流淌着,但站在舞台右侧的冉阿让却没有着急着立刻开口,脚步缓缓地在马吕斯的身后经过,注视的视线在灯光之下徐徐地发生变化:
    从陌生到忐忑,从生涩到好奇,从关注到呵护,从关爱而怜惜,从悲伤到坚守。
    那一抹视线光晕之的变化,在迟疑而踌躇的脚步之下一点一点地漾开了涟漪,犹如守护在孩子身边的父亲一般,背负了整个界的重量,阻挡着暴风雨,却只留下一个温暖的笑容,陪伴着孩子成长的旅程。
    不需要语言,也不需要动作,所有的故事就这样缓缓流淌而出,周围的灯光慢慢地黯淡下来,仿佛一把大伞一般,收拢来,四周的其他年轻斗士们渐渐隐藏在了黑暗之,所有,灯光化作了一束聚光灯,笼罩在冉阿让和马吕斯的身上,构建出了奶油色的界。
    美好得让人热泪盈眶。
    冉阿让迈开了脚步,最后在舞台右侧前方停了下来,如同一盏明灯,指引着马吕斯前进的方向,也如同一个导航人,拨开迷雾、阻挡风雨,开辟出一条道路,走向生存。
    缓缓地,冉阿让抬了头颅,眺望向了无穷无尽的远方,那一缕投射下来的光芒,犹如上帝的光环笼罩在他的脸颊之上,勾勒出那张面孔的沧桑和疲惫,风霜留下的沟壑承载着苦难和艰辛,然后,虔诚而神情地呼唤着。
    “上帝在上,听我祈祷,当我需要时,您总在我身边。”
    当第一句歌词脱口而出时,那股强大的力量就让整个阿尔梅达剧院安静了下来,每一个音符、每一个词句似乎都在讲述着故事,视线一动不动地锁定着眼前的冉阿让,仿佛他不是在歌唱,也不是在表演,而是发自灵魂深处的颤抖和共鸣。
    就连一个转音的颤抖都是如此真诚。在这一刻,他们欣赏的不是表演,而是真实。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