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

1830 角色设定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侏罗纪公园”系列重启项目,这是继“星际穿越”之后,蓝礼连续第二次参演商业电影。
    此前颁奖季期间,社交网络之上就出现了不少冷嘲热讽的声音:现在蓝礼已经开始高傲地拒绝艺术电影了,专心致志地挑战自己的“钱”途,这位自诩为“演员”的演员终究也还是不能免俗地向金钱看齐,那么,以前的那些豪言壮语是不是全部都是“人设”呢?
    在韦恩斯坦兄弟的煽风点火推波助澜之下,此类负面言论非常有市场,进一步干扰了蓝礼的奥斯卡征程:先是“侏罗纪公园”,后是“星球大战外传”,一部接着一部商业电影确定拍板的新闻传出来之后,针对蓝礼的攻击也越来越汹涌、越来越激烈。
    但对于蓝礼来说,却根本没有回应的必要。
    经过“爆裂鼓手”的蜕变之后,在蓝礼看来,商业和艺术的作品之间没有一个清晰界限,因为艺术本来就是来源于生活并且高于生活的,商业电影所带来的艺术影响也是同样客观存在的,如果排斥了商业电影,那么艺术电影也就没有了基础。更何况,对于蓝礼来说,最最重要的始终是他将再次回归演员身份,再次站在镜头面前,再次投入表演,这才是最令人激动也最令人亢奋的,不是吗?
    旁人无法理解蓝礼,但这无关紧要,因为蓝礼不在乎。
    “侏罗纪界”的剧本改写和调整工作进行过程,就可以隐隐地察觉到“商业电影与艺术作品”之间互相对立又互相融合的有趣现象,当然,因为靶向不同,这也注定了二者拥有诸多不同之处,但归根结底,这都是一种“创作”,而创作过程的思考与反思都是客观存在的,甚至可以说是无法避免的——
    即使是最空洞最枯燥最乏味的爆米花大片,比如说“变形金刚”,它也同样寄托了一代人对于变形金刚玩具的怀念,也寄托了普通观众对于狂轰乱炸视觉特效的沉溺,这就是电影艺术所带来的魅力和影响力。
    不过,修改商业电影剧本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首先需要意识到的是,商业电影的角色形象和主题深度是绝对不可能与艺术电影相媲美的,因为二者之间的目标就是不同的;同样,演员的表演空间也是截然不同的。依托在如此背景之下,蓝礼提出了意见,科林细心聆听之后,完成了剧本的调整。
    对于欧这一形象来说,其实他所需要的发挥空间是相对简单的:为什么他对于利用恐龙当做武器的行为深恶痛绝?同时,为什么他愿意坚守下来,展开对抗?
    因为爱护动物保护动物?因为痛恨战争排斥战争?因为保护爱人坚守信仰?亦或者是因为英雄情结拯救界?
    如果希望走轻盈路线,那么完全可以选择个人情感作为支撑点和出发点,家人、朋友以及爱人等,所谓的拯救界对抗敌人,其实只是为了保护自己所爱的人不受伤害,而欧恰好出现在了这场灾难的爆发点位置,于是被迫成为了英雄。
    上一的“侏罗纪界”就可以算是如此路线。
    但遗憾的是,即使是情感作为支撑点,导演和剧本也都没有给予角色太多空间,最终只是在欧和女主角克莱尔的爱情层面上给予了少许笔墨,更多还是其在了欧与迅猛龙之间的羁绊做章——
    这也是强调,欧为什么能够成为拯救灾难的主角,问题就在于,如此焦点在第一部适用,第二部就有些胡扯了,更不要说遥远的第三部了。
    显然,克里斯帕拉特担任主角的时候,环球影业根本就没有在考量续集;否则,他们完全可以增加更多笔墨,在男主角和女主角之间,也在男主角和朋友之间——这些内容对于商业电影来说其实已经是管用伎俩:即使地球毁灭了,男女主角也不忘谈情说爱。
    如果希望走深刻路线,那么就可以选择战争和信仰作为出发点,欧是前职军人,他亲身经历过战争的残酷和血腥,他也亲身体验过死亡的痛苦和凶残,这使得他对生命和生活都有了不同的理解。
    欧和克莱尔成为了彼此的前任,真正的内核还是欧内心深处的伤痛无法愈合,以此所造成的不信任,主动将克莱尔推开;而克莱尔也意识到了欧的自我疏离,于是也拒绝妥协,理智地转身离开。
    正是因为在人类亲密情感关系方面无法找到羁绊,这也使得欧下意识地开始靠近动物,而内心的善良与柔软使得他一步步地接近迅猛龙,与它们成功建立了信任的桥梁,在危难状况,成为了彼此的依靠。
    所以,当得知有人试图把恐龙演变成为武器的时候,对于战争的痛恨、对于迅猛龙的亲近,让欧主动地挺身而出——不是被动挨打,而是主动出击,他需要守护自己的信仰,他也需要坚守自己最后的港湾。
    以战争和信仰作为出发点,后续故事还可以演变出诸多可能,一点一点将欧的形象打造丰满来,尤其是欧与迅猛龙、欧与克莱尔之间的互动羁绊,完全具备了将故事主题衍生到更深层次的能力。
    最直接的参考作品就是克里斯托弗诺兰的“蝙蝠侠”系列,以布鲁斯韦恩对于家庭和对于爱情的理解来树立正义与邪恶、个人与集体之间的“两难全”,继而把整部电影的核心焦点落在了“黑暗骑士”的这一主题上,表明每一位超级英雄为了拯救界都必须牺牲自己的悲剧核心奥义。“侏罗纪界”的如此设计有些异曲同工之妙。
    当然,对于商业电影来说,导演还可以根据自己的风格来选择叙事方式,走黑暗系,那么就沉重悲伤一些,克里斯托弗诺兰就是如此;走明亮系,那么就将节奏控制地轻快一些,漫威系列电影则都是如此——至于那些内涵和底蕴则全部都交给演员的表演来完成。
    必须注意的是,不是说主题深刻就一定是苦大仇深!这往往容易成为一个误区,对于商业电影来说,最重要的还是叙事风格,从影像到光线再到镜头,最后还有台词内容以及表演风格,诸如此类等等,这对于电影的整体基调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如此内容又到底应该如何放置在商业电影之,却避免破坏电影节奏呢?同时又能够保持导演的个人风格呢?
    同样,借鉴“钢铁侠”就可以了——比如说,欧和克莱尔的初次重逢,克莱尔只需要补一句“我不在乎你和你的问题”、“你的问题还没有解决完毕”,诸如此类,暗示两个人之间的关系,远远没有那么简单。
    再比如说,欧和迅猛龙的互动过程,增加一个镜头,体现欧的柔软,与平时的嘻嘻哈哈不同;又比如说,面临危机,欧的表情好动作出现迟疑,似乎唤醒了糟糕的记忆,但随即就再次变得坚定来。
    不需要大段大段地改变电影结构和叙事节奏,只需要一句话或者一个镜头的交代,通过镜头画面的构建,把人物形象与故事架构结合来,又给观众留下更多的回味空间,并且让角色的棱角变得立体来,具备了衍生的可能,对于商业电影来说,这就已经足够了。
    这就足以在电影里埋下一颗种子,为续集电影的发展留下更多空间。
    不过,说来简单,实际操作来困难。对于演员来说,理解与呈现并不是难题;但对于导演来说,却需要顾及节奏掌控、镜头构建、内容输出等等多个方面,如何在内涵挖掘以及高/潮铺垫方面寻找到平衡,绝非易事,否则,商业电影就不会那么难拍了——漫威电影之外,DC电影仍然在苦苦寻找着自己的商业模式,这就是最佳证明了。
    但蓝礼是演员,不是导演;蓝礼和科林之间所讨论的也只是剧本,不是拍摄,事情就相对简单了许多。
    经过几次三番的讨论,最终拍板确定了欧一角的形象框架:“战争和信仰”成为了整个故事的驱动核心,科林还是希望能够在续集电影里讨论更加深刻也更加庞大的命题,以恐龙为出发点,将人类对战争和权力的欲/望表现出来,并且进一步将科林对人类与自然的反思融入其,对于当初“侏罗纪公园”所没有能够完成的探索,希望“侏罗纪界”能够延续下去——
    否则,系列重启之后,没有新意也没有深度,即使第一部取得了成功,剧组也很快就会陷入困境,重新回到前作的老套路上,无法真正地打动观众。
    整个剧本都完成了架构调整,关于欧的描写明显增多,并且因为“战争和信仰”的主题设置,这使得角色与主线剧情能够更加紧密地衔接来,叙事核心反而变得更加紧凑也更加凝聚来,让故事得到了“升级”。
    这是蓝礼第一次以制片人的身份,真正直接地参与到了电影作品的前期制作过程,在剧本之就凝聚了蓝礼的智慧结晶——虽然他不能在编剧栏之署名,但这的确是一次不同以往的独特经历。
    “侏罗纪界”就是最终拍板确定的名字。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