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

第753章 准备出使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既然出使的事情基本定下来了,那么,孙享福也得准备准备。

    山南道的一些海外过来的物种,有很多,倒是可以引进一些,到大食和拜占庭那边去种植。

    自从两年前李恪升任了山南道大总管之后,孙小妹的工作也一早就从开辟种植园,转为了向全民推广这些新作物,两年的功夫,推广已见成效,关中各地的农田已经不像早前那样,种那么几种作物了,新作物至少有数十样,百姓们的餐桌上,早已变的十分丰富。

    目前来说,大唐方面是更加希望拜占庭和大食的百姓的口味变的更加刁钻一些的,这样,他们就会更加依赖大唐。

    所以,许多种子,他都需要大量的收集,储藏,到时候带过去,倒是忙活了好一阵,直到腊月,才返回长安。

    大明宫,孙享福难得的来参加了一次朝会,终于又站回了文臣序列三号位,在兵部就各路大军出动的情况给李世民做了汇报之后,马上就说到孙享福出使的事情了,几个月的准备,朝廷甚至帮孙享福规划好了路线,和所有使团成员,物资的征调。

    正月过完之后,他会先走善阳,定襄,把一部分出使需要带上的物资带上,顺便讲几天假历史,然后再去乌兰巴托停留几天,再讲讲假历史,之后再向西而行,进入原可萨汗国的首都伊铁尔城。

    不过,这里现在已经设置成了大唐的伊铁尔州,原属于可萨汗国与拜占庭帝国的交界线,现在就是大唐与拜占庭的交界线,孙享福可以从这里,直接进入拜占庭帝国境内,十天之内就可以到达拜占庭帝国首都。

    在拜占庭帝国,使团可以停留三年之久,甚至,拜占庭方面,还希望他停留的时间更长一些,但是,朝臣们商议的结果是一年半到两年为宜。

    然之后,他会带团回转到碎叶城,进行物资,人员方面的调整,开始向西亚,进入大食帝国境内,进同样行为期可达三年的访问和农耕技术教育,农学宣传等活动,当然,朝廷会随时根据实际情况,接应使团回国。

    出使的线路定下来之后,就是出使的人数,根据各部门报上来的各行业的人数,总共达到了八千多人,其中,士,工,商,医各有七八百人,文工团两千余人,农学生以及熟手农夫三千余人,再加上到了边境之后,会加入团队的三千护卫军,总人数过万。

    除此之外,就本次出使,想要达成的预期目标,大臣们也在朝堂上各抒己见,总体意思,就是在达到文化宣传的目的的同时,为各个行业团体,谋一些利益。

    比如,在两国开设汉语培训学院,工厂,商铺,以及收费的高端医院等,这些,看似可以提升他们的需求,但却会加速他们的资金流向大唐的机构。

    散朝后,孙享福毫无意外的被李世民请到了御书房中。

    “对于明年的拜占庭之行,你有把握吗?”在沙发上坐定了之后,李世民也没有跟孙享福客气,直接开口问道。

    “希拉克略此人,跟我还算是有些交情,而且,我此去,是确确实实教他们种田,扩大生产的,所以,他没有什么理由对我不利,就是文化宣传这一块,臣的把握不太大,您知道的,越是往西,他们从小接受的语法,与我们几乎是完全相反,虽然他们确实是想学习农学技术,但估计也只会派少量懂得汉语汉字的人学习,然后翻译成他们的文字之后,再向大众传播。”孙享福如实道。

    李世民笑了笑道,“这个没关系,你只管用汉语教学就是了,等他们发现跟咱们种出来的产量还是有差距的时候,就会自己去找原因,找着找着,就会找到文字理解上来,这个,朕自有安排。”

    说到这个,孙享福就不得不佩服马周,唐奉义他们两人了,居然将拜占庭和大食等国的一大半留学生,发展成了自己人,当年的一次出手,便将他们各国引入了欠债的道路上。

    现在,这么多年过去,这些被收买的留学生的人数规模不知道扩大了多少倍,再出手的话,估计效果会更大,毕竟,自私自利的人,在任何时代,任何民族,都是最多的,而大唐这个金主,太财大气粗了。

    “如此,臣的整个差事就轻松多了。”孙享福心里稍微一松道。

    “也不轻松,毕竟,这一去,最少也是五六年时光不得归家,人生,可没有多少个五六年。”李世民有些感叹道。

    当想年初见时,孙享福不过是个十七八岁的一个毛头小伙子,现在,却也是一个胡子两大撇,三十好几的中年人了,而自己,两鬓的头发也都白了好多。

    现在,他都不敢留在长安城了,因为,一个又一个的老伙计,都开始离他而去了,亲眼看着熟人离世的感觉,真的不是很好,大悲是很容易伤身的。

    所以,年后,他还是会和长孙皇后和一干妃子一起,去碎叶城坐镇,留李承乾监国,反正现在从长安到那边,也就十几天时间,而李承乾,在治理国家内政的问题上,已经完全不输给李世民,在那边待着也省心。

    孙享福道,“臣不过三十几岁而已,正当壮年,本就应该多做一些事情的,而且,臣习惯走到那里,就把那里变成自己的家,所以,您无需担忧。

    倒是您自己,主掌整个南亚地区的并入,数千万人口的安置,不要太过操劳,多让年轻一些的官员帮您分担,一个国家,只有每一代都有人才涌现出来,有后继之力,才能长久的强盛下去。”

    “正明此言有理,朕将承乾交给你培养,算是当国以来,做的最正确的一件事情了,正好,说到这后继之力,朕近来正在思索一些事,不知正明可有教我。”

    “陛下请讲。”

    李世民想了想道,“国家传承的越久远,那些在安逸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后世子孙,就越缺乏开拓进取,修身自律的精神,如何防范?”

    这个问题,几乎是所有封建朝代都会遇到的问题,从李世民能够直接问出这个问题,孙享福就大致知道他思考问题的高度了,他是一个喜欢读历史的人,秦汉以来,各个王朝的结局都近在眼前,他又怎么可能不知道呢!

    眼下,在他心里,恐怕并入南亚,拿下拜占庭和大食,一统欧亚大陆,都已经是必然之事,只要按照规划好的战略完成就好了。

    而他更加需要去思考的问题,是如何把大唐这个繁华江山给长久的守下去,打江山容易,守江山更难,这可不是一句空话。

    作为一个后世人,孙享福都没有见过能够把帝国主义完美传承下去的朝代,更何况是在一个精神文明层次远低于后世,并且,国土面积远大于后世,治理难度比后世高出不知道多少倍的国度。

    所以,孙享福其实心里也是没有什么确切答案的,但是,没有答案,不代表没有想法,反正目前来看,他们这一代是不可能见证到大唐分崩离析的时候了,能做,就尽量做,说不定能有效呢!

    于是,孙享福开口道,“其实,咱们现在已经做的很好了,自古以来,君王昏聩,有多种多样的原因,生长在深宫,会限制了他们与民间的接触,久而久之,会出现不体恤额民间疾苦的情况。

    教育单一,使得所有皇子皇女的天性一定程度的泯灭,所知者,都在同一范围,知识面不够广,视野便不够开阔。

    再有,他们从小身边跟着一些唯命是从的宦官,让他们从小养成骄奢之气,嚣张跋扈,视平民如无物,等等等等情况,我们都在改进,您看现在成长起来的诸多皇子之中,不是有很多,才能足以治理州郡,甚至还有像魏王和吴王这样可堪当国之柱石的栋梁之才么。

    相信,再过几十年,这些问题,都不再是问题,皇家涌现出来的人才,也只会越来越多,足以辅助君王,管理天下。

    那么,您担忧的,其实应该只在君王自身。”

    孙享福说到这里,李世民便坐直了身子,露出了认真之色,示意他继续。

    “君王的权利,必须要受到限制,这是早前朝臣士大夫们就领悟到的道理,但是,怎么限制,却是一个大课题,不能由着君王自己的性子来。

    同样,也不能让朝臣士大夫,架空君王。

    因为,大多数君王,即便昏庸,也希望自己的国家安稳,而士大夫这个群体,是很容易因为私利,而枉顾朝政的。”

    说到这个,李世民很是认同的点了点头,他就是一直在摸索这一点,他此前在有些时候,会被魏征这样的人气的跳脚,有的时候,面对程咬金,尉迟恭这样的人,又只能无奈,对于李靖,冯盎这样的人,还需要敬重。

    可是他不觉得他的后世子孙,人人都能像自己这样,把各方面处理好,人克制自己的难度太大了,即便是现在颇有贤名的太子李承乾,也经常会撂挑子,跑去戏院看戏,或者强令执行一些自己认为对的政策,索性,基本没有什么大问题。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