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 南方局势
相比于孙享福的这点小谋划,王浩下的才是一盘大棋,他在收到王志给他传过来的消息之后,只是淡淡的笑着说道,“我这个大哥,还是那么不长进,所思所想,都不过是为了自己的私怨而已,太无趣了。”
如果王浩的词汇量再大一些,他一定不会用太无趣来形容王麟,应该是太低级。
“浩公子,那咱么下一步该怎么做?把这个消息透露给孙正明吗?”王浩属下的得力干将之一张诚,向他请示道。
“不,我反倒是觉得,让李世民,孙正明这样的人,尝试一下灭门丧子之痛的感觉,会他们变的更强大。
所以,咱们不仅不能泄露消息,还要帮助吐蕃人隐瞒消息,只有让他们真的马踏长安,才会让李世民疯狂,放弃那种无知的民族融合政策,真正的与异族人划清界限,不死不休。他们的能力不弱,就算不能让汉人实现大一统,至少也能再度开创一个如汉武时期的盛世。”
王浩的话语说的很淡定,没有一点点情绪,就好像长安城内百万民众的生命是草芥一般,一点也不需要怜悯,倒是听的张诚背心发寒。
“那么,咱么接下来还是继续帮助舍龙,发展蒙舍诏?”
云南诸部这个时期已经逐渐的分为了六大支,又称为六诏,分别是:蒙嶲诏,越析诏,浪穹诏,邆赕诏,施浪诏和蒙舍诏。
而张诚所说的舍龙,就是蒙舍诏的酋长,历史上,是他的儿子细奴逻在高宗时期,才统一六部,建立南诏国,此时,细奴逻还是个十二三岁的半大小子而已。
而王浩之所以支持舍龙,是因为他带领的蒙舍诏是亲汉的,李世民登基之后封的云南镇守大将军,白子国的国王张乐进求,虽然明面上是云南地区的统治者,但在军事实力上,却没有同是白族的蒙舍诏部强,根本压不住其它各部。
王浩已经预见到了蒙氏会取代张氏,是以,来到蒙舍诏的领地之后,他很快就靠自己的智慧,成为了这里堪比大巫师地位的存在,因为,他会治病,像大肚症这样的绝症,他都能轻易医治。
“嗯,你还要让岭南那边的人盯的紧些,但有什么新东西,立即摸索技术,传送到这里来,咱们要让蒙舍诏迅速的崛起,统一诸部,建立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国度。”
王浩并不是穿越者,但是,他非常的聪明,或许不擅长创造,但却非常擅长学习,所以,他只是学习了孙享福在岭南的一些做法,就快速的在蒙舍诏站住了脚,能够帮助百姓解除病痛,带给他们一些更好的生活物资,足够让处于贫穷落后状态的蒙舍诏百姓对王浩感恩戴德了。
所以,在蒙舍诏的王浩,就跟在岭南的孙享福一样的,是受全民爱戴的人物。
而王浩为什么要跑来蒙舍诏,策划将诸多分散的部落整合成为一个国家,那就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前番有属下的探子回来说,林邑国沿海有个小部落,跟岭南那边的联系比较密切,还看到孙正明的水轮帆船给他们接济物资,细查之下才知道,这个叫巴塔的部落,原本只是一个几百人的小部落,首领叫巴木,三年前就是他给孙正明提供了稻种,后来在孙正明的支持下,他的部落壮大了好多倍,现在,光是配有铁质武器的青壮就有数千人,占据了沿海周边数百里的范围,连林邑王范梵志都不敢与之交恶,而且,他们还在快速扩张,据说已经在筹备建立城池了。”
“孙正明在交趾沿海发展了一股势力?”
听到这个消息,即便是智慧如王浩,也有些意外,林邑国便是建立在汉朝的交趾郡旧地,其情形与云南这边没什么两样,各处深山老林的部落,并不认同所谓的王,处于多部落自治的状态。
而巴木这股势力,其实是赵龙为了练兵,偶然发展起来的,现在,却是很有可能影响王浩的一些计划,因为,他原本就打算将云南六部统一之后,继续向南边方向扩大发展的。
他丝毫不怀疑在孙享福更多的支持下,这个巴塔部落,会发展成为南方沿海的主宰,因为在这里,有铁质刀枪箭头,就已经比大多数用竹枪竹棒子的部落先进很多了,更何况,他们还会获得很多孙享福的技术,或者武力上的支持。
“这个部落的崛起跟您的计划有冲突吗?要不要属下想办法将其除去?”
“那倒不用,你先派人密切关注吧!要是现在动了他们,很可能引起岭南方面的注意,孙正明和冯盎联手,在南方,没有人是他们的对手,咱们以后行事,必须要更加谨慎些了。”
王浩说完,就开始闭目沉思起来,张诚知道他思考问题的时候不喜欢别人打扰,便不再作声,退了下去。
蒙舍诏的领地在六诏之中处于最南边,所以被人称之为南诏,其部落子民,也被称之为南诏人,他们特别喜欢养猪,而且还养在自家房子底下,这导致村落里面总有一股臭烘烘的猪粪味道,可他们似乎并不抗拒这种味道,张诚却是有些受不了。
据说长安那边现在有好多一年就能出栏过万头的猪场,那里的猪长的很快,猪舍也干净,关键是杀出来的猪肉,不像南诏人养的那么大骚味,张诚很想让人去学习,然后将技术引进过来,教这里的人养猪,反正王浩目前只是想帮舍龙发展蒙舍诏,在他们的主要产业上帮助他们升级,会让他们的发展进步很大。
不一会,张诚就召唤了自己的属下分配任务,谁知道,他又从属下哪里得到了新的情报。
巴塔部的人确实开始建城了,虽然城墙不算高大,但建筑的城池,完全是汉人城池风格,据说这座城将取名广治城,而这还只是他们建立的第一座城池,稍后,他们将恢复整个汉朝时期日南郡的建制,也就是说,他们要将这里归入大唐,成为一个郡。
这是一个重要消息,张诚马上将其汇报给了王浩,让他终于在王浩一向古井不波的脸上看到了一丝兴奋。
“日南郡旧地现在属于林邑国,看来孙正明一早就对南方之地有想法了,去告知舍龙,稍后我要见他。”
王浩下达命令之后,便快速的在自己的桌案上做起了计划,他的料想其实出现了偏差,孙享福连北方的问题都没有解决,哪里顾的上南方,巴木一系列的举措,都是冯盎在得知了这边的情形之后,推动进行的。
熟读历史的冯盎知道,这里在汉朝时期就是一块是非之地,时叛时降,而且,这里受南印度文化影响较深,用的文字,也是南印度文字,虽然武德六年林邑国王范梵志遣使朝贡过大唐,但此后,却是跟南印度,吐蕃,交往密切,其国内也并不推行中原文化,久而久之,必成祸患。
在冯盎看来,居安要思危,岭南现在日渐富裕,就更别要防备别人打这里的主意了,早日将汉文化推进到周边,后面就会少很多麻烦。
孙享福在北方都在不断的向外拓展,他在南方怎么能闲着呢!等巴木这样完全由他扶植起来的势力将林邑国推翻之后,整个南方沿海,便都在他的管辖之下了,平白为大唐扩土数千里不说,还能垄断整个南亚的海上贸易。
他这个计划,却是让王浩加快了自己的计划节奏,整个南诏之地,开始笼罩起战争的阴云。
在长安的孙享福,根本不知道南方的情况,他只是通过定期与冯盎和赵龙的通信,知道一些岭南的基本情况。
得到了周纯属下几个建筑方面的人才的支持,新广州城已经开始建设了,为此,冯盎征调了百越各部十几万青壮,同时,还有他的水军在东南亚沿海,以及东边沿海抓来的数万奴隶,总施工人数超过二十万。
而冯盎的本部人马,却依旧以粮食,糖,生鲜瓜果,海鱼,海上贸易等几个项目,和军队建设为主,这些项目发展起来之后,冯盎对于百越各族的震慑力度更强了,而且,各部的青壮,都在不断的脱离自己的部落,流入到冯盎手下。
这种情况让百越各族的首领,对于自己部落内的子民逐渐失去了控制,归化一统,已经成为了百越各族的大趋势,当然,过程还会有很多小坎坷,冯盎已经随时准备对最后的那些死硬份子挥起屠刀了,因为,经过一轮军事装备大换装之后,他已经有了绝对的军事实力。
所有人都在照着自己的计划干着事情,长安的那些世家子也是如此,无影儿属下的人马在三天之后,终于探查到了卢文渊几家在矿场方面的一些情报,结合王家和崔家给孙享福提供的一些情报之后,孙享福已经能够很明确的知道,这几家暗地里控制的矿场的数量和位置了。
将这些情报整理成册之后,孙享福就转交给了侯君集,相信以他的军事才能,用十万大军,对付分散在各地,几百千把人的山贼土匪小股势力,应该不在话下。
接受了孙享福的一些建议之后,侯君集很快就出兵了,他只是去了一封密信给各地带兵来长安集训的将领,那些府兵便被直接调派到了侦查到的地点,形成了包围圈,相信,用不了几天,就会有捷报传来。
而这时,李世民回长安的队伍已经过了黄河,没几天就能回到长安了,然而,长安城内却突然出现了一丝异样。
“都督,长安城内有新情况,读书人聚会的规模越来越大,似乎开始抨击新的科举制度了。”无影儿进了孙享福的书房,禀报道。
情报组扩充了之后,不仅会随时接受孙享福指定的侦查任务,还会将一些市面上一些异常情况及时汇报给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