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

第114章 公鸡中的战斗机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离开戴月轩,预定一套当家笔,按照齐白石当年私人定制标准,鲁善工回到家,现在纸笔基本搞定,第三项:墨!
    齐白石选墨讲究,十分苛刻,不注重墨的名气、年代的久远和价格的贵贱,而是从实际出发,根据使用效果来选择。
    他曾说过:墨都是由烟黑所制,只要墨的烟子细、胶轻,就可用。
    常用徽墨的龙翔风舞,油烟墨,这种墨在当时并不是什么上等墨。一般不用新墨,而是将墨存放五至十年再用。
    新墨胶大,用之光浮而不黑,略陈则胶性轻,好用。凡是以什么宋、明及清初之陈墨为宝者,都是好事者。
    为防止墨开裂,他常常亲手在墨的外表涂上一层大漆,保护墨色不失,陈化如新。
    “曹素功!”
    “紫玉光!”
    鲁善工仰天长叹,现在终于明白修复极品的步步惊心是什么感觉!
    通常情况齐白石用的都是精品徽墨,在市场上也算高价货,虽然老人生活节俭,但对艺术丝毫不吝啬。
    特别是这张松石苍鹰图,因为尺幅巨大,题材特殊,赠与之人身份高贵,所以任何细节都精益求精,力求完美。
    纸不用说,荣宝斋珍藏,百年造纸曹家的白鹿宣。墨也是千挑万选,最后居然用的是清宫廷御用,曹素功的紫玉光!
    曹素功,徽州人,清代四大制墨名家之一。早年潜心科举仕宦之途,因不遂心愿,便返乡以制墨为业。
    最初借用名家吴叔大的墨模和墨名,并开店营业,以后墨质和工艺造型日渐精良,名声亦渐远扬,在社会上层影响很大,被誉为天下之墨推徽州,徽州之墨推曹氏。
    子孙世守其业,绵延300余年,著有《墨林》2卷,辑录珍品墨和墨客题咏。康熙南巡金陵,曹素功以墨进,帝赐紫玉光三字,名满天下。
    后自创天琛、千秋光、天瑞及豹囊丛赏等名墨,子孙相传,历经十几代,绵延300多年至今。
    文房四宝两大世家,一是造纸曹家,二就是制墨曹家,二曹名扬天下。
    “哎,没办法,还得去求人!”
    鲁善工摇摇头,刚拜访完荣宝斋和戴月轩,纸和笔算是搞定,现在又要出门,不过这回是老熟人,打电话给纪华诚,直奔纪家。
    “你要找紫玉光?”
    纪华诚给鲁善工倒上茶,吃惊道:“难度很大,据我所知京城圈里还真没有人手里有!”
    “不会吧?”鲁善工放下茶杯,不解道:“天子脚下居然找不到一块墨?”
    “你太小看御用贡墨喽!”
    纪华诚从柜子里拿出几张照片,展示道:“这是我年轻时候出国偶然在拍卖行见到的一套曹素功的紫玉光墨,该墨一式10锭,长方条形。”
    “每锭长5.8厘米,宽2厘米,厚0.6厘米,重13克。墨面上镌刻白岳一景,分别是天柱峰、五老峰、罗汉峰、香炉峰、万寿山、紫玉屏、玉屏峰,剑峰、狮子峰、沉香洞。”
    “当时被一个匿名大藏家电话委托竞拍走,从此再也没有见过整套紫玉光!”
    “这……”鲁善工深吸口气,居然连纪家都找不到紫玉光?那……
    纪华诚沉思片刻道:“不过也不好说,如果是全套墨锭难度很大,可要是零墨,说不定还有点线索。”
    鲁善工灵机一动,脱口道:“您的意思是去徽州曹家?”
    “不错,曹家制墨工艺传承至今,历经三百多年不衰,必有精妙之处。现在的掌门人曹德辉是我的多年好友,如果是他,应该有办法。”
    鲁善工点点头,看来真要下江南一次,给纪华诚满上茶,笑道:“墨我就不难为您老,可这砚台,总要让晚辈开开眼界吧?”
    “哈哈哈,就知道你无事不登三宝殿,好,等着!”
    纪华诚开怀大笑,站起身,往藏宝柜里拿好东西。鲁善工嘿嘿一笑,开玩笑,纪家先祖是谁?
    大学士纪晓岚,别的不说,收藏砚台绝对是发烧友级别,九十九砚斋名满天下。
    “乾隆御制白玉籽料云龙纹文房用具八件套?”
    鲁善工第一眼看见最上面的玉器,眼前这套白玉籽料文房晶莹剔透,有笔山,镇纸一对,砚台,印章,臂搁,水呈,笔杆一共八件。云龙纹浅浮雕,阳文篆刻乾隆御制,霸气十足!
    “不愧是皇室御制,就连盒子都是上好的紫檀,可惜少了一个铜扣。”
    “漆盒有乾隆乙未年重装的落款,装饰双龙戏珠纹饰,上好的锦绣。墨为葵花形,通体漆黑如玉,坚硬如铁,为防潮还加上漆皮。”
    鲁善工研究着,感叹皇家做工的精细程度,金漆刻着御墨山水清音,渊映斋珍藏。
    小心的拿起墨锭,不同形状,不同用途,巧夺天工,精美之极。
    然后打开漆盒,竟然全是砚台,足足有六方!
    “纪晓岚的半边山端砚,有铭文,此葛山蔡学士所赠也,喜而识之,不忘……”
    “虽非砚,著录于阅微草堂砚谱第三十六方,乃自用砚台……”
    拿起最后一块砚台,吃惊道:“这难道就是大名鼎鼎的紫云砚,比虽非砚更珍贵,排名第六!”
    纪华诚笑道:“正是紫云砚,先祖号称第一才子,学富五车,更是大收藏家,一生嗜砚成癖,将其书斋命名为九十九砚斋,所藏多为古砚名品。”
    “每次得到佳砚,都会约桂馥、伊秉绶等书法名家一同赏玩品评,并题诗砚上。他与时任宰相的刘墉更是志趣相投,不但诗文唱和,而且相互赠砚甚至攘夺。”
    “家传笔记中风趣地写道:城内多少贵人居,歌舞繁华锦不如。谁见空斋评砚史,白头相对两尚书。”
    “晚年将所藏古砚拓编成《阅微草堂砚谱》,特把乾隆嘉庆两位皇帝的三方赐砚列于砚谱之首,对这几方砚极为珍重,铭嘱子子孙孙世宝用之。”
    “紫云砚,存世量仅为八块!宝岛翦淞阁阁主黄玄龙有块紫云,这是第二块。”
    鲁善工暗自点头,不愧是书香门第,家传深厚,早就听说纪家最擅长文房,特别是砚台,在圈里首屈一指。
    至于铁齿铜牙纪晓岚,本人也是传奇人物,史书记载:年八十犹不衰,日食肉数十斤,终日不啖一粒谷,真奇人也。
    翻译成白话文,就是不吃饭,只吃肉,还是一天好几十斤的食量。别人一夜七次,纪晓岚更是日御五次。别人擅长持久战,他打的游击战。
    男女之事很有原则,采用多食多餐的策略。每天上朝前一次,下朝来一次,午间休息来一次,下午来一次,睡前来一次。偶然感觉上来,还能临时加场,公鸡中的战斗机!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