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

分卷阅读50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穿入农家 作者:空号

    分卷阅读50

    了。何泽在宣州城中管着这新开的米铺,生意倒是不错,主要的是这铺子的米价实在是便宜,有些余钱的人家都会从米铺里买些粮食。安珉那儿以工代赈派发粮食的干脆也停了,将发下去的粮食都改为工钱,也有助于宣州城的经济发展,总不能让大家出门买个东西都带上一袋子的大米。

    为了给阿清和何泽制造更多的机会,林晓盈便让阿清每天中午给何泽带午膳。阿清也是个有头脑的,自然知道自家的少主君是在撮合他与何泽。他也极力配合,顺便考察一番何泽的人品,自个儿在心里也是有一番打算。经他的一番考察,何泽的确是个值得托付的人,长相端正不说,品格良好,做事也能干。阿清还是很满意的,虽说没有什么一见钟情的心动,内心却也是有几分好感。

    林晓盈私下里问过阿清对何泽的感觉,阿清也如实回答。林晓盈对阿清这般说道:“你若是不喜欢他,也无事。再找一个也行。”

    阿清摇了摇头,拒绝了。他对何泽很满意,虽然没有太多的感情,但他还是会选何泽,因为他认为何泽很适合与他过日子,至于感情一事,将来便会日久生情。不是因为爱情才一起过日子,而是因为适合过日子才在一起,无关爱情。

    林晓盈对阿清的想法有些惊讶,但又很快接受了。阿清是安府的家生子,从小受到的教育便是听从主子的话,对待生活也自然是现实的。林晓盈表示,只要阿清愿意就好,他也开始给阿清攒起了嫁妆。

    作者有话要说:

    ☆、第 72 章

    这些日子,何泽也后知后觉地发现,阿清总是会与自个儿待在一起,主子们的心思也猜到了几分。阿清面容清秀,却是耐看,行事作风又是由安阿么与林晓盈一手□□的,自是不差。林晓盈将他当作心腹,吃穿也比一般的小哥儿好些。何泽看重得倒不是这些,他看重得则是阿清的细心与体贴,他想寻个贤惠夫郎,平日里嘘寒问暖,将家里收拾得整整齐齐,往后再生几个孩子,这生活就美满了。于是体贴入微的阿清便成了何泽的理想型,不免动了心。

    对于阿清与何泽的感情问题,林晓盈也会关注了些,他寻来阿清询问了详细,也知道他俩的感情算是有了进展,便不管这么多,接下来就由着俩人去,林晓盈便一心为阿清攒嫁妆。

    阿清从十岁起就开始在安府里正式干活,他虽是家生子,爹么就是安府里的下人,一生下来便是安府的下人,可自他干活以来每个月都有发下来的月例银子,虽然不多,好在安府包吃包住,只要省着些花,也是能攒下一大笔钱的。这些年来,阿清攒的银子再加上偶尔主子赏的,林林总总也是有十五两左右。阿清不知他的阿爹阿么是否有给他攒嫁妆,但这十五两银子如果是在农家嫁哥儿倒是绰绰有余了。

    林晓盈对于阿清这位手下第一哥儿,也用上了心,他翻出自个儿当初出嫁时的嫁妆,整理了许久,想找些阿清能用到的东西。林晓盈当初出门子时的嫁妆倒是不少,大多都是银子与土地,还有些许的铺子,林阿么深知林晓盈不喜珠宝首饰,便只为他备了一大盒子的首饰,里头簪钗居多,还是五六副头面头面。做工倒是精细得很,镶得珠宝也是由林阿么精挑细选的。林晓盈的嫁妆自搬进安府以来就被原封不动地安置在仓库里,安家还没穷到要动新夫郎的嫁妆的程度。林晓盈挑选了番,才从首饰盒子中选出几支满意的簪子,又挑了副金头面来。光这些首饰的价格也快有百来余银子了,其中占大头的就属那金头面,虽不是林晓盈嫁妆中最好的头面,却也要五六十银子了。至于布匹,林晓盈嫁妆里的那些锦缎早被裁成了衣裳,他准备为阿清买些时新布料做新衣。另外,再拨一百两白银给阿清。

    林晓盈琢磨了下日子,想来一年多也够做身嫁衣了。阿清的绣工虽不如林晓盈来得好,可这世界上的哥儿哪个不会几下,倒还算是拿得出手。想当初林晓盈的嫁衣可是花了他几年的时间才完成,其精致可见一斑。

    作者有话要说:

    ☆、第 73 章

    宣州城的百姓开始农耕,争取在秋收之前获得过冬的粮食,可大部分的人都选择种植红薯。红薯产量大,光一两亩田就能种得一家子的口粮。就连当初作用于喂猪的红薯藤都被凉拌做菜上了餐桌,一时间红薯成了大家心头宝。

    对于大家一天到晚三餐皆是红薯的行为林晓盈大吃一惊,这么单调的吃食,不会吃腻嘛?然而,绝大多数的人对这样的生活很知足了。晨起,烤一些红薯充饥,然后开始一天的工作。到了午间,再回家做午膳,从自家的田里拔一两株白菜,切碎了做菜羹,用一些大米和红薯掺杂着熬红薯粥喝。到了夜里,简单地将中午的红薯粥热一热,当作晚饭。

    宣州一直不是个富饶之地,连年的水患一遍遍冲刷走了百姓的希望,于是好些人都出走他乡,导致宣州人口不足三万,没有边界纠纷,本应富饶昌盛的宣州城与其他城市相比,可谓是地广人稀,田地价格极为便宜,即使是这样,长期的水灾还是打消了一些人定居于此的心。被派发到宣州城的官员也算是倒霉,这地儿油水本就不多,做出成绩也难,被派到此地的大部分官员都选择尽量享福,没准儿明天就发大水没命了呢。

    早些年,现皇帝还未即位前,宣州就大发水灾。当时,也像之前那样粮食不足,百姓们啃树皮,吃观音土,就差易子而食了。由于没有足够的粮食,一些人选择远走他乡,做乞丐四处讨食。幸好过了五个月后,朝廷下派官员分发粮食,好多人才能得生。但是好景不长,最可怕的不是水灾后的饥荒,而是水灾后的瘟疫。因为发了大水,淹死了不少人,待大水退去,一些人的尸体便出现在地上,尸体已经泡烂了,根本认不出谁是谁了。起初还有人将尸体埋了,可后来的饥荒让百姓们无暇再去理会那些陌生人的尸体,只是一心想着要活下去。尸体暴露在四处,日子一久就引起了疾病。宣州城里的好多人都得病而死了。好在不久后朝廷便下派御医,瘟疫便被制止住了。这次水患后,百姓们吸取教训,对于尸体及时下葬掩埋,才使得瘟疫没有发生。所以,对于现在能吃得饱,有蔽体保暖的粗布衣裳,睡在简陋却能遮风挡雨的茅草屋里的现状,宣州城的百姓已是很满意了。

    对比百姓的知足,便有小部分的人不知足。虽然宣州城较为贫穷,可还是有一部分人过着富足的日子。这次的大水冲走了他们的宅子,淹死了他们的家人,使他们失去了财产,只能与这些贫民们一起下地干活,吃得差,穿得差,住得差。为此,这些曾经的富人便聚集到知府府前抗议。

    分卷阅读50

    -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