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

第235章 胖狐狸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金殿上鸦雀无声,落针可闻。
    皇帝李治都已经身子前倾,屁股离开了龙椅,他嘴巴微张,满脸震惊之色。这本是他梦里都想的事情,元老们处处干政,让他早就想赶几个元老走了。
    可是不管他怎么明示暗示,长孙无忌他们根本就不理会。
    好不容易才赶走了褚遂良,但朝中还剩下了好几个老不死的。
    谁能想到,长孙无忌会主动请辞呢,而且是三位元老同时请辞。
    侍中长孙无忌、尚书左仆射于志宁、门下侍郎韩瑗同时请辞,这简直就是一场地震。
    李治震惊之后,首先想到的,莫不是长孙无忌等人想以退为进,以此要挟他?
    他冷静下来,身子又坐了下来,脊背往椅背上靠去。
    心思急转,却一时又得不出什么结论来。
    本来今天会有一场恶斗,他已经做好了最坏的准备,按原本计划,御史大夫宇文节会出列弹劾长孙无忌,然后他着有司调查,到时再拿出点证据来,那时就要治长孙无忌的罪,将他马上贬离朝堂。
    李治还在沉默,这个时候,龙椅后面传来一声轻微的咳嗽,这声咳嗽隔着龙椅后的屏风传来。
    这是武氏的声音,今天本会有场腥风血雨,因此武氏请求在殿后屏风后面旁听,李治答应了。
    明显,武氏觉得这是一个极好的机会,不管长孙无忌三个怎么想,可这不正是他们一直想要的结果吗?
    正好将计就计,顺水推舟的答应了下来,然后将三个老不死的赶出朝堂,岂不是一了百了。
    虽然武氏不知道为何来济没有请辞,但只要这三个走了,元老派也就剩下一个来济和一个宇文节、李绩了。但李绩和宇文节早就是皇帝的人了,这等于来济留下来也是孤木难支,以后朝廷就再没碍皇帝眼的人了。
    李治回过神来,目光扫过大殿。
    “长孙太师、于仆射、韩侍郎,你们都是元老功勋,国之宰相,朝廷离不开你们啊,朕离不开你们啊。”虽然心里巴不得这几位滚蛋,可该做的表面功夫还是得做的。
    长孙无忌却很干脆的再次请辞。
    两辞两不许。
    最后,再次请辞。
    三辞。
    这下,李治终于扭捏着假装无奈的点头同意了,一声叹息。
    金殿上,百官还处于震惊之中。
    他们到现在都还没明白,怎么来了这么一出。
    唯有后面的李逍,惊了一会后,这会已经唏嘘着长孙无忌的果决。
    昨天自己只是提醒了长孙几句,长孙马上就已经想明了其间的厉害关系,与其等着皇帝把他们如老狗一样赶出朝堂,还不如主动离开。
    李治几声挽留之后,长孙无忌、于志宁、韩瑗三位元老终于光荣退休了。
    长孙无忌不但辞去了同中书门下三品、侍中职,还辞去了扬州大都督职。
    李治心情非常高兴,他想不到长孙无忌转变这么快,之前亲自上府又送钱又说好话的,长孙无忌都不肯退。
    高兴之余,李治便忘记了昨天答应武氏要对长孙无忌先贬后杀了。既然长孙主动退了,那就没必要动手了。
    念叨着长孙无忌的扶保之功,李治便当即下旨,拜太师长孙无忌为河南府尹、东都留守,令镇守东都洛阳,增赵国公实食邑三百户,并前食实封共一千六百户。
    拜于志宁为太原府尹、北都留守,加太子太师,进封燕国公,增食邑三百,前后共八百户。
    又以韩瑗为太子太傅,进颍川郡公,增食邑三百,通前共实食封八百户。
    老臣识趣,李治也大方了一把。
    每人赏了三百户实封食邑,还各给了几个荣衔。
    太师、太子太师、太子太傅这些衔虽尊,但毕竟不过是荣衔,不视事无实际职权。而河南尹、洛阳留守和太原尹、北都留守,其实也是遥领,并不用他们去实际任职。
    这也算是李治对他们扶立保驾之功的酬谢了。
    屏风之后,武氏听到皇帝的御封,眉头紧皱。她并不相信长孙无忌几人有那么识趣,她觉得这里面肯定有问题。
    本来不管什么问题,先将计就计把三人踢出朝堂再说,可皇帝却还给三人如此高的荣衔。
    长孙无忌三人又是三辞不许方受。
    “臣长孙无忌有本上奏!”
    长孙无忌再次上奏。
    “太师有事直言。”李治心情很好,以后在朝堂上就看不到长孙无忌这张胖脸了,也看不到于志宁那张苦瓜脸了,还有韩瑗那张黑脸,通通都不用看了。
    长孙无忌缓缓出言,“臣奏请陛下赫褚遂良之罪,褚遂良年老体弱,岭南瘴厉之地,还请陛下念其往日之功劳辛苦,赫其过错,让他致仕还乡。”
    李治一听提到褚遂良,先是有点警觉。
    等听说是让赦免其过错,放褚遂良回京后,又不由的心头一松。褚遂良刚被他又贬为桂州都督,桂州都督虽说是贬官岭南,可桂州却是一个要地,桂州都督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职务。
    若是长孙无忌出面要求让褚遂良回老家,倒是不错的。
    让褚遂良回家养老,总比他还继续当官好,哪怕是个岭南的都督,那也得提防。
    “允,进褚遂良太子太保、周国公,加实食邑三百,通前八百户。”
    “臣韩瑗有本上奏!”
    长孙无忌说完,韩瑗又出来了。
    李治眉头微皱,不过沉吟一下还是点头,“韩卿请说。”
    “臣斗胆请陛下赦免薛万彻、执失思力、房遗直之罪,允其还朝。”
    意料之外,又是一个意料之外。
    薛万彻、执失思力、房遗直,那都是之前房遗爱谋反案里的谋逆之臣,他们和李道宗、李恪等本都是判了死罪,结果后来李恪免死,李道宗近日又起复,没想到,现在韩瑗这个当初亲自审理此谋逆案的人,却又提出要把这几人赦免回朝。
    当初若不是后来因李恪之事,李治心有不忍,本来薛万彻这些人都被杀了的,事后没杀,但都流放岭南,除籍为民了。
    “陛下,薛万彻、执失思力等皆为本朝名将,如今四海未靖,诸藩不服,正是朝廷用人之时,请陛下念在他们以往功劳,给他们一个戴罪立功的机会。房遗直是梁国公房玄龄之子,功勋之后,请陛下怜悯。”
    武氏在屏风后已经渐渐听出点味道来了。
    长孙无忌、于志宁、韩瑗三人主动请辞,可却也是有条件的。他们留下了来济在朝继续为相,然后又给薛万彻、执失思力、房遗直等翻案。
    为何要为当初他们一手打翻的这些人翻案?
    武氏觉得长孙无忌他们肯定所图甚远,虽一时还搞不清楚,但肯定不简单。
    她咳嗽了两声,想提醒皇帝莫要答应长孙无忌他们。
    可这个时候的李治却想到另一边去了。
    当初那个案子是长孙无忌主张,他也默认过的。但事过境迁,李治觉得已经无所谓了,如今他皇位稳固,大权得掌,就连长孙无忌都主动请辞致仕了,又岂还会担心薛万彻等人?
    要不然,他也不会赦李恪,召回李道宗了。
    “可!”
    李治终于出声同意。
    武氏在后面急的跺脚,气的凤眉倒竖。
    达成目的的长孙无忌三人终于退下,不再说话。
    李治也长松口气,三位元老终于退下了。
    殿中,御史大夫宇文节站在那里愣神。
    他看看皇帝,看看长孙无忌,知道自己错失了一个最好的报仇机会。本来今天能置长孙无忌于死地,可长孙无忌居然提前一步主动请辞。
    现在,长孙无忌他们全身而退,他再无机会报仇了。
    心里有些黯然,甚至有些索然无味。
    殿中君臣,此时或许唯有李逍是最明白长孙无忌今日的一举一动的。
    从主动请辞,到为褚遂良、薛万彻他们平反,这是一步很大的棋子。
    薛万彻和执失思力都是驸马,两人自然也是关陇贵族的一员,这两员都是悍将,若他们回朝,重新使用,依然是有机会统带大军的。
    若加上已经还朝的李道宗,那么关陇集团一派,虽然长孙无忌他们退出朝堂,可是李道宗又将接过大棒,重新团结关陇集团。
    李道宗入中枢,再又有薛万彻、执失思力这样的名将还朝,那么在军方,就不再是李绩和程咬金这等山东新贵们独掌军权了。
    至于为房遗直平反,则算是长孙无忌他们走前顺便卖个人情。房遗直是房玄龄的长子,房玄龄为相几十年,朝野故吏亲朋遍天下,这个人情总不会白卖的。
    李治继位后,最大的两场政治斗争以一种奇妙的发展结束了。
    房遗爱谋反案,除了死去的几个宗室亲王和几个小角色,大半被牵连打倒的人又被平反了。
    而本来极为紧张,形势一触即发的元老派和皇帝的斗争,也以元老派的主动投降告终。
    皇帝李治觉得心神舒畅,一直压在心头的几座大山一扫而光。
    李逍坐在殿中,则是在想,历史又一次改变了。而这一次,究竟是不是因为自己的原因呢?
    长孙无忌究竟是听了自己昨日那番话才有了今天的决定,还是说,大唐的历史早在不经意间,就偏向了某条岔道?
    抬头,却正好看到长孙无忌回头向他望来,还向他微微一笑。
    这个胖狐狸,似乎笑的还挺得意!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