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

分卷阅读114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重生]投资人生(H) 作者:捂脸大笑

    分卷阅读114

    有这样不按理出牌的攻势,瞬间就进陷入了被动。

    而在广告宣传和媒体科普的共同作用下,越来越多普通消费者开始明白“盗版”二字的含义,曾经廉价的碟片已经不好拿出来在亲友间炫耀,贩售盗版光盘的商家也自觉收敛起了气焰,想要避开这个风头浪尖。更有甚者一些支持和亲自经营盗版业的官员闭上了嘴巴,挪开了视线,焦点访谈意味着什么,任何一个有脑子的从政者都不会漠视。

    只是这样的被动没有持续太久,如果说正版代表着一些人的利益,那么盗版同样也代表着另一些人的利益。在铺天盖地的正面言论开始退潮时,有些人冒了出来,用迂回的方式为盗版——尤其是工业范畴的仿造和拷贝撑腰。他们开始努力渲染垄断的危害,强调当前中国社会的消费水准,为千千万万非自主创新的贴牌、仿冒公司摇旗呐喊。悲情牌有之、经济牌有之,甚至连仇富和活该的言论都冒了出来,似乎支持正版成了一种奢侈,一种并不符合国情的浪费举动。

    针对这波攻势,飞燕迅速做出了反应,以新华书店和各大城市图书馆为依托,慢慢开始推行影碟租赁业务,化买为租。第一波行动涉及全国2o个主力销售城市,也让一批头脑灵活,敢想敢干的人摸到了先机,触发了后世几大影碟连锁租赁店的原型。

    与此同时,另一些深受仿冒产品危害的行业也站了出来,加入了飞燕的反盗联盟。比如制药、食品、烟酒等关乎民生的企业,在他们的宣传语里,“喜欢”变成了“必须”,变成了“生命”这样高昂的砝码,道理却依旧浅显:如果真为盗版和仿冒大开其门,不惩罚不严令禁止,你又怎么能保证那些丧尽天良的盗版商只碰碰服装或出版发行业,不向食品和药品伸出黑手呢?难道仿造药物的成本就比拷贝光盘高吗?难道酒水的惊人利润就不让黑心厂商们垂涎吗?没有法律的监控,没有道德的扼制,谁又能保证自己不会成为这场盗版盛宴的下一个受害者呢?

    一边是休闲娱乐,一边却是国计民生,这场反盗版宣传最后演变成了全民意识的洗礼,也成了一场真真正正的论战。从报纸到电视,从广播到现实,拉锯战式的辩论随处可见,争吵的声音越响亮,对于民众的启发就越深刻。而在这一片口诛笔伐的混战中,引起这场战端的导火索却悄然安静了下来,关于利达、劲科的侵权案庭审,不声不响的拉开了序幕。

    在进入法庭之前,几家公司的高管和法人率先坐到了一起,开始了一轮对于中国今后影视业至关重要的会谈。

    (这里是防抽分割,本章完)

    ☆、第六十九章

    这次会谈由飞燕方面发起,劲科首先相应,踌躇了几天后,利达终于也跟上了脚步,最终会面地点定在了深圳的劲科总部。并非那种带着公关部、法务部的正式谈判,与会的只有公司法人和零星几位高管,在独资企业为主流的9o年代初,这些人就能全权代表自己一手创办的公司,因此这也是一场真正“王对王”的谈话。

    飞燕参会的自然是孟力生和燕乔森两位,没有带口舌如刀的林学文,也不方便让陈远鸣这样年龄的孩子在正式场合抛头露面,两位飞燕当家人自然义不容辞的踏上了旅程。巧的是这两家公司的法人也跟孟、燕二位一样,都是由技术转经营的前辈,因此三家公司4位高管,坐下来到有些学术研讨会的味道。

    劲科的创始人林总是四人中年龄最长的一位,也是背景最硬,后台最强的一位,作为真正的红二代,他经历过新中国的诞生和发展,也是第一批响应改革开放号角,弃学从商的专业人才。论资历论身份,他都能稳稳压住在场所有人,因此当众人坐定之后,也由他率先引起了话头。

    “这次我和小吴可被你们打了个措手不及啊。”虽然带着一丝笑意,但是林总脸上的表情依旧十分严肃,尤其是那双极其锐利的眼眸,让他更像一位军人,而非学者或商人。

    “哪里的话。”孟力生却只是无奈的摇了摇头,“是我们没有料到两位的公司会如此介入vcd产业,实在是飞燕被逼上绝路,只能发动群众力量进行这场论战。其实作为我国光盘业的发起人,我还是很尊敬劲科公司对于激光唱盘业的推进和努力,如今市面上还有很大一部分正版碟是由劲科灌装生产,也可以说vcd业的发展同样离不开劲科的帮助。”

    “帮助?”林总脸上最后一丝笑容也逐渐散去,“我看是拖了你们的后腿吧。”

    这话实在是不好回答,孟力生笑了笑,没有接话。

    林总却似乎明白孟力生的尴尬,淡淡说道,“这次飞燕的宣传可谓别出心裁,其他人不好说,我是相当吃惊的,没想到会被这样回击。我做了一辈子的高科技,从建国初期一直到8o年代初,所接触的人物,经历的事件,何止万千,但是从没有人这样对我说过什么盗版、侵权的问题,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燕乔森本想说些什么,却被孟力生一把按住,带着一丝难以掩饰的怅然,他静静的直视着对方锐利的双眸,平静答道,“我同样出身于科研院所,对这个问题,我说不好还真知道。是因为……技术封锁,对吗?”

    林总挺得笔直的腰背没有放松,表情却有了一丝松动。“果然只要是科研院所出来的,都清楚这里面的道道。”锐利的双眼扫过在座几人,他的声音不紧不慢,带着一种经历了时间冲刷的沧桑。“你们还年轻,没有经历过那个最艰难的时代。建国初期中国的工业就是一片废墟,是彻彻底底的白地,别说高精尖的机床、发动机,就连手表、收音机这种最基础日用品都难以独立生产。西方国家对我们实行了封闭和禁运,尤其是工业和军事方面,如果没有苏联的支持,我们恐怕连基础工业都无法建立。”

    “但是他国的支持就是那么便宜的吗?”林总的声音不大,话里的东西却让人揪心,“告诉你们个实价,一斤资料折合一斤黄金,唯有苏联肯卖,还是落后世界三代以上的产品,有些实在买不起,人家也不肯卖的,我们只能高价买回实物,一点点拆开来研究。2o米长的导弹,彻底分解要分成多少份?光这样还不够,还必须仿造生产,因为我们买不起足够日耗的配件。”

    “为了研究吃透那些对我们来说几乎就是天书的技术,整个新中国的科研人员花费了难以计量的气力,可是刚刚看见曙光,6o年代苏联专家撤走,留下一地烂摊子,紧接着又是饥荒和内乱,别

    分卷阅读114

    -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