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

分卷阅读864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慕南枝 作者:吱吱

    分卷阅读864

    说了半天的体己话,第二天一大早姜宪又送了康氏出门,回来后让绣儿去库房清点了很多补气血的药材,准备让康氏带去甘州,之后又重新邀请了陆氏和董大小姐,现在应该称董大奶奶的董珊瑚一起去踏青,应了周夫人之约去赏花,应了林夫人之约去听戏,等过了三月三把情客和百结嫁了人,又过了佛浴日,就要开始准备端午节的节礼了。

    京城那边传来消息,说白愫抱着已经大好的大妞儿去宫里向太皇太后谢恩。太皇太后看了大妞儿之后非常的喜欢,赏了不少东西给大妞儿,要不是顾忌着大妞儿是李家的孩子,李家此时和内阁的关系紧张,不易高调,太皇太后都想赏个什么封诰给大妞儿了。

    姜宪接到白愫的信非常的高兴,让人转交给康氏,也好让她安心。

    情客和百结则进府来给姜宪送端午节礼。

    两个新娘子,又嫁得是李谦的心腹,府里的那些大小丫鬟都非常的羡慕,一路上都有人“姐姐”、“姐姐”的叫个不停。见到姜宪,又被姜宪打趣了一番。

    情客和百结两个都是七、八岁时进宫,一直都是在服侍人,骤然间自己做了太太,云林和卫属又都跟着李谦去了榆林卫出公差,两个人一时居然不知道怎样打发时间了,问姜宪这边有没有什么事,她们都可以随时进府来帮忙,偶尔住在府里也行。

    姜宪却觉得她们应该过点自己的小日子了,笑道:“你们要是没事,就去七姑那里帮忙吧?”

    七姑自办了善堂之后,姜宪就放了她的籍。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七姑知道自己办的事对姜宪和李谦的影响很大,再加上有了良籍对她要办的事也方便。她就没有矫情,收了放籍书,恭恭敬敬地给李谦和姜宪行了礼,搬去了善堂。

    香儿和坠儿依旧在府里,但只在姜宪出门的时候跟着,平时有空也常去善堂帮忙。

    两年过去了,七姑一开始还有些手忙脚乱的,还请了几个她原来在江湖上行走时认识的人来帮忙,现在已经把善堂打理的很好了。不仅接了两司被服的活,还让善堂里的人绣些小物件拿到集市上去卖。因西安府的人都知道这是善堂里出来的东西,买得人很多。七姑就用这些银子给那些因战乱残疾了的孩子治病,也用来改善他们的吃穿嚼用,慢慢有了些好名声。

    百结笑道:“您从前不是很反对我们去善堂的吗?怎么现在又鼓励我们去了?”

    姜宪笑道:“你们从前不是没成亲吗?现在已经是主持中馈的太太了,再去就无妨了。”

    百结就想起李冬至来,笑道:“怎么没见大小姐?听说左家来催婚了?”

    “嗯!”姜宪笑道,“说是姑爷的祖母身子骨大不如前了,想看到孙媳妇进门,加上这两年左以明在京中站稳了脚跟,不怕别人的非议,而冬至也到了适婚的年纪,左家就想把这件事给办了。”

    情客笑道:“可定了日子?”

    “现在还不知道。”姜宪笑道,“横竖也就是那几个好日子。倒是我这边,冬至要开始收拾行李了。”

    她总不能从哥哥嫂嫂家里出嫁。

    想到这里,姜宪又道:“你们不是没什么事吗?她也算是你们看着长大的。你们这两天就帮她收拾收拾箱笼吧?正好和她说说话!”

    ☆、第八百七十一章 探亲

    李冬至这去可能就再也没有机会来西安了。

    情客和百结跟她相处了几年,她又是个讨人喜欢的孩子,虽说成亲的日子还没有定下来,两人已生出淡淡的伤感。

    姜宪却在寻思着李冬至成亲的事。

    看日子,李冬至最快也要到秋天才能嫁,那时候慎哥儿都快满两岁了。他的身体直以来又都很健康,应该经得起长途赶路。

    她想送李冬至出阁之后,就带着慎哥儿去趟京城,让孩子去给太皇太后磕个头,也顺道看看白愫家的念慈和托给白愫照顾的大妞。

    等到李谦从榆林卫回来,姜宪就和他商量,他却沉吟道:“你先别急着过去,等过完了夏天我们再定行程也不迟。”

    姜宪直觉是有了什么事。

    李谦自然不会瞒她,道:“这些日子没有什么事,两司的将士都有些疲态,我想着,等到了秋天,正是牛羊肥美的时候,去草原上练练兵。”

    这是委婉的说法。

    实际上就是去抢把。

    姜宪嗔道:“定要如此吗?”

    李谦嘿嘿地笑,道:“这是最好的办法了。安逸生淫,不是件好事。”

    军营里的事姜宪不懂,也没打算学,闻言点了点头,没有深问,和李谦说起李冬至的嫁妆来。

    李骥和李驹成亲的时候他们两口子都送了重礼,没道理李冬至出阁的时候没有,而且姜宪考虑到李冬至是姑娘家,想要比给李骥和李驹的再多给些。

    李谦知道她这是拿自己的嫁妆在贴补李冬至,笑着亲了亲她的面颊,道:“我以后补给你。”

    姜宪斜睨着他,道:“你别到时候还要向我借就不错了。”

    李谦讪讪然地笑。

    这两年他跟董家合伙做生意赚了不少钱,可养私兵也要花不少钱,他总是捉襟见肘,没有宽裕的时候。

    好在是姜宪并不和他计较这些,家里的开销全是姜宪在负担,他拿回来做家用的银子怎么拿回来的就怎么送了回去。

    李谦心里是觉得对不住姜宪的。

    姜宪知道李谦的心思,她觉得既然是夫妻,就不用分得这样清楚,但也没有打算去劝说李谦。

    她就是这样个人,娶了她就意味着会被人非议,也意味着没办法摆谱,如果李谦连这个都看不透,他们很难愉快地生活在起。

    太原那边写信过来,说是把婚期定在了十月二十四。

    这样慎哥儿就能随着姜宪回太原了,还能在太原做三虚岁的生辰。

    姜宪知道自己要是再不带慎哥儿回去给李长青看看,李长青怕是要不管不顾地跑到西安来了。

    李谦就和姜宪商量,夏天的时候姜宪带着慎哥儿去骊山别院避暑,等过了重阳节再启程去太原,在太原送李冬至出嫁,给慎哥儿过完了生辰,就启程去京城。姜宪母子陪着太皇太后在小汤山的别院住些日子,再直接回西安。

    姜宪觉得这样的安排挺好。

    因白愫家的念慈是六月十二的生辰,她打人给念慈送了生辰贺礼之后,没等到过端午节,就约了6氏,带着慎哥儿、淼淼、冬至去了骊山的别院。

    这次董大奶奶没有跟过来。

    分卷阅读864

    -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