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

分卷阅读42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皇城故人(四八顺治朝) 作者:焦糖布丁

    分卷阅读42

    次女。幸好孟古青早年跟随妹妹去了京城,见过的人真不多。

    这一次刚嫁出去就死了丈夫,昭乌达长子儿子女儿一大堆,孟古青就算继室也得不了多少好处,吴克善也舍不得女儿刚回来又守寡,只得慢慢打算等风波平息了,再把孟古青嫁得更远。

    京城里皇帝收到蒙古的折子阴阴笑。

    吴克善,你有本事就把女儿嫁去喀尔喀以北,只要还在朕管得着的地盘上,朕保证她丈夫嫁一个死一个。当然,如果真是人才朕也不会杀,一定体恤臣工亲自赐下福晋侧福晋并一众小妾替

    作者有话要说:今天最后一更 吐血仰倒 多谢大家捧场

    四哥睚眦必报了

    捉虫啊各位亲耐的

    31

    皇后养胎的时候是太后一手照顾,四阿哥足月落地,康健白嫩得很。除了皇帝总喜欢用审视的眼神打量四阿哥,太后皇后加上皇贵妃都很喜欢这个奶娃子。

    宫里风向有了明显变动,原本一心紧跟太后的佟妃受到的冲击最大。

    她自然察觉了四阿哥一出生,太后对待三阿哥的态度就隔了一层。原本就指望不上皇帝的恩宠,这一次太后有了自家族孙,更加记不得半个汉人血统的三阿哥了。

    大赦天下代表着四阿哥中宫嫡子的出身被皇帝肯定,佟妃不敢有所怨言,一连几日白日强装笑颜在慈宁宫奉承太后,晚上抱着三阿哥暗自垂泪,叨叨念着:“三阿哥,你今后要给额娘争口气啊。”

    三阿哥年纪小,但也能分辨周遭人喜怒,好几日闷闷不乐拼命卖萌讨好太后与额娘。

    对此皇帝皇贵妃都知道的一清二楚,当然更是无动于衷。在皇帝看来,他们当年都是这样长大的,没理由舍不得爹。

    只是胤禩却怕二伯的待遇也被四阿哥的出生波及。宫里不受宠的阿哥是个什么情形没人比他更清楚。宁妃的二阿哥这两年不被太后喜欢,很大程度也是因为他的缘故。

    于是皇贵妃一连几日不去议政侍候皇帝笔墨了,都跑长春宫宁妃处喝茶吃点心,逗弄二阿哥。

    皇帝对此并没有特别不满,议政时老八的确无需亲自出面,横竖晚上被窝里也能商量。他只是担心承乾宫外的茶水有没有太后做手脚。蒙古人古里古怪的药不少,他可是吃过亏的。

    连皇后都一副常年久旱的模样,宁妃早息了争宠的心思。董鄂氏与她出了五服,但太后迁怒自己不需要理由。对皇贵妃她感情复杂得很,但宫中情形早已容不得她选。

    皇贵妃待二阿哥和善至亲,二阿哥在宫里的身份待遇也水涨船高,虽然拍马也及不上嫡子四阿哥,但好歹也比夹缝中求存的三阿哥强些。宁妃知道太后到死也不会待见自己,说句大不敬该杀头的话,就算四阿哥活不到成年,太后宁愿选三阿哥也不会选自己的儿子做储君,她不如干脆抱紧皇贵妃大腿以表忠心。

    剩下的全看老天爷的意思,皇帝长命百岁,她与二阿哥顺遂一生,反之她跑不了被太后迁怒的命运

    慈宁宫的茶水胤禩自然是不会碰的。牛不喝水强按头没有用,太后现在最怕的就是董鄂氏肚子里也忽然有货了,她可不敢再指望日益叛逆的儿子。

    于是太后借着关心皇帝后宫的名义,将太医院心腹宣去慈宁宫训话,质问承乾宫独占君王雨露为何一直没有消息,是不是你们太医院的都不尽职?

    太医院从上到下都被皇帝威胁过了,连应对都提前准备妥当。只一口咬定皇贵妃娇怯体虚,两度小产时隔太近,又操劳宫务没休息好,不坐胎还好能多活几年,若真有孕了反倒减寿,大的小的都不好。

    太后闻言心思一动,不动声色只问:“什么叫大的小的都不好,说清楚了不许遮遮掩掩。你是皇帝的奴才自该拼死替皇上分忧。”

    太医冗长而生僻地解释了一遍,大致的意思太后弄懂了:董鄂氏不生儿子病歪歪也能活个七八年十来年,若生了子嗣立即折半,而她底子太差,就算有命生阿哥,也养不活。

    这次试探令太后非常满意,她忽然觉得后宫子嗣繁茂也不是件坏事,承乾宫的草药可以停一停了。

    太后与皇帝本着南辕北撤的心愿一同期盼皇贵妃的肚子也冒出好消息。承乾宫空前干净,皇帝几乎一日摸弟弟肚子三回,述说对他的期望。

    胤禩却一点也不着急,拒绝服用太医院开出来的宜子宜母汤。

    他自觉那日被雍正一番感言说得头脑发热,竟然应下了替他生儿子这样匪夷所思的事情。事后她常常去宁妃处听她唠叨生子育儿经,独处时只要想到个中细节就免不了后悔纠结。

    可惜男人一言九鼎,他不能真学老四反复无常,索性全数推给天意。

    如果老天要他生,他就生。

    如果生下来护不住,或者生了丫头,他宁死也不再折腾了。

    皇帝虽然恨不得让太医院一日三餐地煮宜子汤送去承乾宫,但他也知道弟弟不张嘴浪费再多阿胶黄芩也没用。

    所以胤禛只能小心翼翼地观察并且侍候弟弟,继续用宏伟蓝图如画江山做饵,兄弟二人画饼充饥。

    胤禩越沉得住气,皇帝就越急躁。

    皇帝越急躁,胤禩就越沉得住气,指使皇帝端茶递水桥引松肩越发顺手。

    这样的气氛奇怪而诡异,胤禩不得不祭出政事打马虎眼,转移哥哥虎视眈眈的目光。

    胤禩的借口是:“再过三四年,延平王郑氏就要收复台湾,从此割据称王对抗大清。四哥一贯未雨绸缪,不如也及早应对?”

    又是打仗啊,胤禛真心不擅长这一口。一说打仗就牵扯兵力粮饷以及旷日持久的压力与割据。

    所以皇帝说:“就等郑氏赶跑了荷兰人,不过几年,郑成功一死,趁着郑氏打乱的时机出兵不更好?这一次咱们提前知道郑经两面三刀,提前防范即可,何必这个时候赶着出兵?南边可不大太平。”

    胤禩鄙夷看他:“说得好听皇上是求稳,说得不好听四哥就是固步自封胆小畏虎。兄弟阋于墙,外御敌辱,这个时候朝廷只要出兵助郑氏打荷兰人,汉人人心就会向着朝廷多一分,攻打台湾就更名正言顺,这笔账要不要臣弟替四哥算一算?”

    为了弟弟心情着想,皇帝忍气吞声不敢有丝毫抱怨。

    前天半夜里老八辗转反侧,挣命般呓语将他惊醒。

    分卷阅读42

    -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