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

第2060章 小杏坛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诸位请坐。”方运道。

    众人这才老老实实坐下,一部分人甚至只敢坐半个屁股,其余人则正襟危坐。

    敬如神,畏如圣。

    接下来,方运开始处理象州的政务,一开始只涉及州衙门和各府衙门,后来涉及到各县衙,最后甚至还指出一些乡镇或街道的问题。

    所有官员越听越敬佩,尤其是一些杂家官员,差一点当众膜拜。

    杂家的最高目标是“兼儒墨、合名法,于百家之道无不贯通”,但后来发现这条路极为难走,吕不韦之后,杂家的主攻方向变更成为官。

    对于政务的处理,每一个杂家读书人心中都有一种骄傲,他们甚至认为,无论是儒家还是法家,包括其余各家在内朝堂之上都远不如杂家。一些杂家甚至还认为,儒家非常适合教化,也非常适合负责礼仪,但并不适合为官,因为儒家要把自己当圣人,要把官员当圣人,这绝对不可能实现。

    杂家始终认为,儒家对政道有错误的理解,应该从人的角度看待官员,从人的角度约束官员,从人的角度要求官员,若是用圣人的角度来看待、约束和要求官员,这就是彻头彻尾的灾难,甚至成为儒家的遮羞布,最终会引发极为严重的危机。

    一些杂家大儒私下曾经说过,幸亏人族有圣院,也幸亏儒家有力量,若是儒家失去力量,那官僚们必然会为一己私欲使用最卑劣、最丑恶、最残暴的方式推翻儒家包括“仁政”在内的一切束缚,让官为官,而不是让官为圣。

    实际上,杂家占据人族各国朝堂已经证明一个事实,杂家人更适合从政。

    这些年,在科举或各方面的考试中,减少儒家众圣官员为政的内容,反而增加历代杂家半圣的从政观点。

    不是儒家无法掌控教化,而是儒家已经承认在从政这方面不如杂家,与其让人族陷入危机之中,不如用缓慢的方式革新。

    革新者可为圣,官员只是人。

    在外敌侵略人族时,抗击外敌可为圣。

    在国家四分五裂时,一统全境可为圣。

    在安定之后外部威胁减弱时,能满足人族温饱私欲者可为圣。

    在国家安定之时,不能以抗击外敌与国家大乱时的眼光来看待人族,但也不能因此否定大乱之时那些真正的英雄与圣人。

    在国家大乱时,那些靡靡之音无病呻吟,无论吹捧得何等天花乱坠,也比不上一个士兵,一件兵器,一台机关。

    杂家官员本以为方运可能会用儒家的手段来处理政务,可实际上,方运抛弃大部分“仁政”的思想,同时也摈弃法家的严酷,还把杂家的糟粕通通扔到垃圾堆中,用更有效更高明的手段来解决一切。

    到了后来,无论方运说什么,所有官员都一个字一个字记住,不仅记住文字,还记住方运的语气和表情。

    很快,一些官员面露迷醉之色。

    一声清脆的声音响起。

    一个老进士官员的文胆终成二境。

    但是,无人惊讶,继续聆听方运的为政之道。

    不一会儿,天降才气,一位中年进士晋升翰林。

    无人祝贺,但每个人喜气洋洋,甚至连晋升翰林之人自己也满不在乎,眼中只有方运。

    不知不觉,巴陵城文院外面汇聚了城中所有读书人,许多读书人甚至急得抓耳挠腮。

    自从去年的中秋文会之后,巴陵城便成为人族有名的胜地,许多被海眼传送过来的读书人还留在这里,各国读书人也把游学的终点定为巴陵城。

    一开始,这些读书人只想等着参与董文丛召开的文会,可随着文院内官员文胆文位晋升之人越来越多,读书人们再也忍不住了,自发前往文院。

    不为别的,只想知道方运又用了什么手段在增强他人力量。

    随后,这个消息在论榜和人族流传,许多大儒甚至不惜消耗才气与战功,直接将神念降临在巴陵城上空,想要听方运说了什么。

    可惜,除了方运前面的官员,即便大儒也听不到一个字。

    但是,这些大儒却面露惊色,有几个大儒甚至失去了思考能力。

    人族每一处文院广场两侧,必然种着两排杏树。

    当年孔圣讲学之地很多,如泗水院、洙水院等等,但有一处地方却是孔圣最喜之处,人称杏坛之地,之后孔家在杏坛原址建立了现如今的孔庙。

    那里之所以称之为杏坛,是因为在孔圣讲学之前,周围就有四棵杏树,甚至有一棵孔圣亲自种下的桧树。

    孔府学宫之中有一些大树因为曾聆听孔圣或众圣讲学,甚为奇异,被尊称为树先生,连树叶都有不凡的力量。

    但跟那四棵杏树比,树先生只是平平,至于那棵桧树,被奉为树贤人!

    在传说中,那颗桧树因为经常受孔圣力量滋养,满腹经纶,已经可口吐人言,按理说应该是树妖,可无论是孔家还是桧树本身都不承认是妖,只认定他为孔门第七十三贤弟子。

    孔圣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

    四颗杏树虽然不如树贤人,可也非凡异常,每颗树十年只结一果,名为孔杏,每一颗都被奉为孔家宝物,历来是大儒必争之物。

    现在,文院广场两侧正中的两棵杏树,出现了异象!

    其余杏树与之前并无区别,但那两棵杏树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发芽、长叶、开花、结果、落叶、发芽……不断重复一棵杏树的四季轮回。

    这两棵杏树,仿佛被时光之力笼罩,得历史长河眷顾,快速成长。

    普通杏树可达三层楼那么高,这文院中的杏树要高一些,有四层楼高,但现在,那两棵杏树高达十丈!

    并且还在继续成长,继续升高!

    杏树的落叶与杏子都掉落在地面,都被树根快速吸收。

    “小杏坛……”

    许多大儒喉咙里滚动着同一个词语。

    这是至少要半圣才能创造的地方,从无例外!

    而且,不是每一个半圣的讲学之地都能形成小杏坛。

    加上这里,人族至今只有十六处小杏坛而已,其余十五处皆是圣人讲学之地,而且皆曾多次讲学。

    小杏坛,必然会被圣院和人族尊为圣地!

    方运一大学士之身,开创一片圣地!

    那些看到这一幕的大儒头晕目眩,这可不是那种单一的医家或兵家圣地。

    百家各派皆尊奉!

    .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