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

分卷阅读81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凤戏游龙 作者:漠月晚烟

    分卷阅读81

    远听他左一个“舅舅”右一个“舅舅”的掰扯,微微有些惊讶。

    蓝采把秦风的来龙去脉摸的通透,和他说话又如此随意,显然和他交情匪浅。

    世子爷有心想问,却也只不过现在不是攀扯这个的时候,只好封条贴嘴一样默默地听。

    秦风把青瓷的小杯往小木桌儿上一撂,扭头朝他一笑:“你呢?明知他这两年身体不好,景逸看你看的又紧,你居然两边儿都不顾,却非要参合山河会在江南搞出来的这烂摊子,你又图的是什么?”

    蓝采的眼睛闪了闪,被秦风桃花眼中的坚持逼得退无可退,显得有些恼羞成怒:“你明明恨的也是这个,凭什么要我说?!”

    秦风悠然耸耸肩:“你知道,因为我不想说。”

    恼羞成怒的蓝采:“……”

    听的一头雾水的李明远:“……”

    怎么就忘了,秦风这人空有一副优雅的外表,却配了一张缺尽了天下德行的嘴。

    蓝老板在他这理所当然的混蛋气势里败下阵来,千娇百媚地啐了一口,翻了个白的彻底的白眼儿:“好吧,你丑你闭嘴,我美我先说。”

    秦风淡笑着挑了挑眉,全然不在意地扬了一下手,那意思分明是悉听尊便。

    蓝采占了嘴上便宜,却也没看出多高兴,仍然忍着怒气,不再跟这讨人嫌的家伙掰扯其他,干脆的将前因后果一五一十地娓娓道来。

    ——————————————————————————————————————————

    江南的古怪起于一个月以前,发生的地方就是江陵外的一个小村儿。

    这个村庄距离城内不远,因为村民姓刘的居多,所以名为刘家村。

    相传这村子里的最大的一户人家祖上在前朝做过大官儿,此人为官多年运气不错,任上没赶上饥荒流民的烂事儿,没赶上内忧外患的逼死英雄汉的破败朝廷,也没赶上皇子们你死我活盼爹早死的抢大位,因此多年官场生涯过的顺当,难能可贵的得到了一个寿终正寝的机会。

    此官儿因为在任上干的不错,深得皇帝赏识,告老还乡时,皇帝老儿良心发现,赏了他江陵这么一个富裕地方的几亩田,让他卷铺盖回家,好好儿地颐养天年。

    然而皇帝不知道是喝多了糊涂还是脑子有坑,愣是把这位昔日栋梁的老家记错了。

    此官儿姓王,然而皇帝赏给他的地却是在刘家村,智力堪忧的别出心裁。

    有奶的就是娘,皇帝再糊涂也是一国之君,一言九鼎金口玉言的皇上,说皇上错了,那简直像是老寿星上吊活腻歪了。

    王大人为官多年,溜须拍马顺坡下驴的本事锦上添花,只略微思考了一下,觉得“张王李赵刘”这一锅烩的姓氏本质上都差不多,也没纠结自己到底是哪里人氏,得了皇上的圣旨,欢天喜地的抛弃了祖籍谢主隆恩,带上老婆孩子十八房小妾直奔了这刘家村儿。

    别的不提,看这小老婆的数量就知道,王大人的身子骨还很老当益壮,整个子子孙孙无穷匮那都是小意思。

    果然,王家在刘家村儿繁衍了几代,算是扎下了根儿。

    王大人到底是做过高官读过书的仕宦出身,后代们别说有出息,勉强还算争气,败家败的十分收敛和隐晦,传承几代过来,当初王大人告老时盖起的大宅子还没丢,糊涂皇帝赏赐的那几亩好田的地契也还没当,虽然不复王大人在朝为官时地位尊崇威风八面,在这小破村庄里当个富裕乡绅人家,倒也还绰绰有余。

    因为有这个前因,这刘家村里,最大的一户人家,其实姓王。

    王大人家里人口多,后代也多,十八个小妾虽然不算个个生养,好歹一人生个一儿半女就是乌泱乌泱的一大家子,传到现如今这个年月,已经是人丁泛滥的当地望族,一根儿棍儿抡圆了打,方圆几里地都能打到王家亲戚。

    如今王家的当家人是王大人嫡出的直系血脉,家里大排行行七,人称“王七爷”。

    由于家风在那儿摆着,王七爷自幼也算饱读诗书,然而一直到四十来岁,王七爷中了举人却未登科,出仕基本无望,终于折腾累了,只好卷铺盖回家,享受着乡亲称一声“孝廉”。

    如今这世道,没羞没臊的老爷们儿人到中年,只有三件乐事,升官儿、发财、死老婆。

    王七爷人如今这岁数,看开了也想通了——升官儿是指望不上,没那命就不去作那个病;发财也就还好,守着家里祖宗留的几亩薄田,撑不着也饿不死的做个乡绅还算享福儿;唯一撞上的大运,就是王七爷的老婆刘氏,前年的时候染了风寒没缓过来,就这么一命呜呼了。

    说起来王七爷这排行听着就克老婆。

    王七,亡妻也,多命硬的婆娘也扛不住别人天天这么有意无意地念叨她死。

    王七爷彼时却没想那套,刘氏多年来不生养,脾气还泼辣的很,家里亲兄弟表兄弟排成串儿能绕刘家村儿三圈儿。

    王七爷怕休妻后被彪悍的大舅子小舅子堵门儿打成残废,这么些年来一直忍着,等到她蹬腿儿去了,王七爷冷不丁撞上这中年男人的三大乐事之一,高兴的差点儿去村口儿放鞭炮。

    待到刘氏的丧事马马虎虎的操办过后,王七爷忙不迭地把原本家里的通房丫头扶了正,堂而皇之的做了续弦。

    通房丫头年纪轻轻二十多岁,一朝得志,倒也争气,扶正之后的第二年,也就是头一年,给王七爷添了个大胖小子。

    老来有了嫡子,王七爷觉得自己没当上官儿没发了财的人生瞬间圆满了,高兴的笑平了老脸上所有那原本糊泥才能填齐整地老褶子。

    今年,王家这小少爷满周岁,正赶上王七爷地母亲王老夫人六十大寿,两个日子撞的近,王七爷赛萝卜一样的心里美,决定把这两件大喜事儿凑在一起办。

    晋朝人好听戏,这还是仁宗母亲太后娘娘带起的风潮,上行下效,宫廷如此,民间就跟着有样学样。

    逢上喜事儿,有脸面的人家甭管听不听得懂,都要请戏班子开堂会,一来图个热闹,二来彰显自己家的钱财地位与身份。

    村儿里不像京城,戏楼子到处都有,甚至于有权有势的人家,比如宋国公府,自己就养着戏班子。

    刘家村儿这乡下地方,一年到头儿能开上两场堂会都是热闹年成,因此绝没有养戏班子作乐的奢侈,想要听戏开堂会,要到城里去请。

    离刘家村儿最近的城无疑是江陵,江陵城里达官显贵比穷乡僻壤自然要多,也有常开的戏楼子

    分卷阅读81

    -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