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

第259章 258莫管徽事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第259章 258莫管徽事
    高忠带着几个小內侍抱着今日的奏章来到永寿宫外,只是在宫门处就停下脚步。
    永寿宫宫门外,入眼的都是嘉靖皇帝身边的太监、內侍,只有黄锦不在这里,应该是在里面服侍陛下。
    对于熟悉嘉靖皇帝的近臣太监,高忠看到眼前的情形就知道,嘉靖皇帝肯定是在里面服用丹药,只有这个时候,在服用丹药后嘉靖皇帝还要在方士的守护下运功周天,吸收丹药中的药力,不能受到外界丁点打扰。
    这样的情况下,永寿宫里除了留下黄锦外,其他的太监、內侍都会被赶到宫门外等候。
    “谁在里面?”
    高忠来到这里就开口对着一个管事太监问道。
    “高公公,陛下在服用仙丹,我等不敢打搅,现在除了黄公公在里面外,还有高守中高真人为陛下护法。”
    “哦,这样啊。”
    高忠听后点点头,这高守中也是宫中的供奉之一,专门负责为嘉靖皇帝炼制日常修炼的丹药,还有就是引导陛下服药。
    这样的情形下,他们自然是不敢进去的,只能在外面等着。
    高忠站在永寿宫外,之前还密密麻麻站满宫门的小內侍们自觉的左右分开,让出一条道来。
    高忠沿着这条路放轻脚步走到宫门处往里张望片刻,又缩回头,小声问旁边的內侍,“你们出来多久了?”
    “爷爷,我们出来两刻钟了。”
    这个小內侍是陈矩收的干儿子,别看陈矩才十八九,可也已经收了两三个干儿子,自己不在永寿宫的时候,里面发生的大事小情就是干儿子们盯住,回头告诉他。
    才两刻钟,来早了点,没半个时辰结束不了。
    高忠心里暗自叹气,早知道还不如在司礼监再坐会儿。
    “皇爷是怎么回事儿,往日这时候是不吃仙丹的。”
    不过高忠也在纳闷,这可不是服用仙丹的时候啊。
    “前两天那些奏章,皇爷让又拿出来看了看,气着了,破了心境,所以服用仙丹平心静气。”
    那小內侍小声回答道。
    “哦。”
    高忠了然,嘉靖皇帝对徽王的所作所为已经不是不满,而是深恶痛绝了,徽王肯定是完蛋了。
    嘉靖皇帝身份的关系,就决定了他对宗室亲王僭越这事儿不可能等闲视之。
    想到这里,高忠就想到了黄锦,他知道这事儿的那会儿还有点把握不定陛下的态度,可是黄锦一听后就点头了。
    看来,论宫里了解陛下的,黄锦还真是第一人。
    在门边找了个位置,高忠就靠在宫门上眯起眼睛歇会儿,反正时间还早。
    不知道过了多久,他就感觉到身后有人轻轻碰他。
    高忠睁开眼睛往身后看了眼,是陈矩,正向他打着眼色,示意他往里看。
    高忠明白过来,应该是永寿宫里陛下行功完成了。
    回头看向宫门内,果然大殿的大门已经被黄锦打开,嘉靖皇帝在前,高守中在后亦步亦趋跟着走了出来。
    看嘉靖皇帝这会儿气色红润,貌似功力又是大进的样子。
    只是很快,先前还一脸慈祥和蔼的嘉靖皇帝脸色冷了下来,貌似是因为在他身后的高守中在那里说了什么。
    不过这个时候高忠也不用继续呆在这里,他整理一下衣袍就迈步走进了永寿宫,陈矩等太监內侍也依着品级鱼贯而入,从御道两侧进入了永寿宫的广场。
    “莫管徽事。”
    高忠走在前面,满脸喜色走向嘉靖皇帝,准备见面行礼完就拍一通马屁,让陛下高兴高兴,走近了却是听到从嘉靖皇帝口中说出的这话。
    莫管徽事,高守中这是相帮徽王开脱?
    才几天的时间啊,消息是不可能传到钧州再返回来的。
    看来,平日里这高守中就没少收徽王的财物才对,不然不会在这个时候帮徽王说话。
    想想也是,徽王是因为上一代加入到了嘉靖皇帝的道家修炼团才开始受宠的,第三代徽王朱厚爝就是因为陶仲文说他喜欢道教,也是勤于修炼,才在嘉靖皇帝这里弄了个“太清辅元宣化真人”的真人印,本意就是辅助自己修炼道家之术。
    亲王是不敢过问朝中大事小情,可是却可以和道士们自由来往,就算有人去查,无非就是说他们在交流修炼心得。
    高忠心里瞬间提起来的心又放下,看来陛下对徽王是失望之极了,徽王的命运在皇帝心中已经注定了。
    以前只以为徽王结交的只有梁高辅,没想到高守中也帮徽王说话。
    看来徽王也不是笨蛋,知道不能去结交朝臣,所以把目标盯在方士身上,这些人可比大多数朝臣更多接触皇帝的机会,而且大多还是私密场合。
    走近皇帝,高忠还没来得及叩头行礼,就看见嘉靖皇帝眉头微皱问道:“今天这么多奏章?”
    高忠身后跟着的肯定是带着奏章过来的陈矩等人,这阵仗可比往日两三个人抱过来的多不少,六七个內侍抱着奏章呢。
    “回陛下,大多是弹劾奏章。”
    高忠垂首回道。
    “拿进去吧。”
    嘉靖皇帝明白多出来的都是什么,其实昨天他就注意到了,弹劾的奏章多起来,矛头都是直指徽王。
    随后,嘉靖皇帝看了眼高守中,但是没说话,意思却很是明白。
    “皇上日理万机,也要注意休息,贫道就告辞了。”
    皇帝要处理奏章,那是国家大事,自然不是他一个道士可以掺和的。
    先前自己提了两句徽王就得到皇帝那句回答,高守中就知道徽王怕是要坏事儿。
    以前一直收着徽王的东西,这次魏广德弹劾徽王的时候他并没有当一回事儿,可是昨天听说不少朝臣上了弹劾奏疏,徽王派在京里的管事才慌忙找到自己,请自己在皇帝面前说和一二。
    多少年没有出现过了,想想当初的情况,高守中自然手下礼物满口答应下来。
    只是没想到,今天陛下直接就拒绝了这事儿,丝毫没有松口的意思。
    在看到嘉靖皇帝点头认可后,高守中再次向嘉靖皇帝行礼,随后缓缓后退到宫门口,这才转身离开了永寿宫。
    等高忠带着人把奏章送进永寿宫后,嘉靖皇帝才收回看向宫门的视线,转身回到殿中。
    “把弹劾奏章放到最后,其他的先看看。”
    嘉靖皇帝坐回自己的位置,就开口纷纷道。
    很快,殿里就恢复了往日的场景,小太监开始宣读奏章和票拟,嘉靖皇帝敲磬作出回应,高忠就跪坐在矮几后批红。
    一份份奏章被处理,近一个时辰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
    看到小太监手上已经没有了奏章,但是旁边案几上还有几大摞未读奏疏,嘉靖皇帝知道,那些都是弹劾徽王的。
    “去查过了吗?”
    嘉靖皇帝活动一下身体,找了个舒服的姿势靠在龙椅上问道。
    “查过了,当时东厂在场的两个番子也找到了,确认了此事无误。”
    黄锦这时候上前一步,躬身对嘉靖皇帝说道。
    “这种事儿你们东厂也不接?”
    嘉靖皇帝随口说道。
    “陛下,东厂只侦稽京内的事儿,徽王那是在钧州,只有锦衣卫才可以.”
    黄锦有些委屈的说道。
    实际上东厂在他的治下,按照嘉靖皇帝的喜好,只要不涉及重大案子,大多数时候东厂都只是在一边看,默默记录下来,而不会采取行动。
    更多的事儿,其实都是陆炳控制的锦衣卫在做。
    这也是他和陆炳之间的一种默契,毕竟都是从安陆走出来的人。
    所以,近些年来,东厂在京里给人的存在感很低。
    “其他的呢?这两天那些上奏章的大臣们又是怎么回事儿。”
    嘉靖皇帝继续问道。
    “河南籍大臣之间有联系,商量着一起弹劾徽王,不少人对徽王所行之事是有了解的,只是没有上书弹劾,现在看到翰林院的清流和那帮新科进士跟着魏广德上奏疏弹劾徽王,也想着跟着上书弹劾,其他的暂时没有发现有异常。”
    黄锦小心的回答嘉靖皇帝的问话,现在是个敏感时期,嘉靖皇帝对大臣们的信任已经降到历史低点,这几日连严嵩都不曾召见。
    “今天都是什么人上的奏章?”
    嘉靖皇帝这个时候忽然看向高忠问道,屋子里清楚奏章内容的也就是高忠了,送到这里来的必然都是他看过的。
    “今天都察院、礼部、刑部都有人上书,科道也有许多。”
    高忠急忙回答皇帝的问话,丝毫不敢耽搁。
    “呵呵,都是老狐狸啊,等别人上的差不多了才跟着上书,哈哈,都是朕的好臣子。”
    嘉靖皇帝脸色忽然浮现出笑容,只是这笑容落在黄锦、高忠眼里心底就是不由得一颤。
    “回头把上书的大臣名单都整理出来,朕要看看都是些什么人。”
    嘉靖皇帝对高忠吩咐道。
    “是,陛下,新科进士还在观政,是否也要整理一份出来?”
    新科进士除了一甲和魏广德外,都还没有授职,倒是刑部那一批近期可能会有人被授职外放,所以高忠想确认一下,毕竟这批进士里有二十多人跟着上了弹劾奏章的,在皇帝心里他们算不算大臣?
    “单独列出来吧,找吏部要授官名录。”
    说完这话,嘉靖皇帝看向那对奏章,完全没有听下去的想法,摆摆手,“都留中。”
    依旧不给回复,不管是批准还是驳回,这是还要风波再闹大点的意思。
    朝臣就是这样,有些事儿,皇帝一开始不给出回应,他们就会兴趣越大,不断的反复上书,不断的扩大事态。
    要想平息,需要拖延很长时间,让他们都精疲力竭了才会消停下来。
    放大事态,那就是先不做回应,等所有人都闹起来了再出手处理。
    这也算是大礼议事件中,嘉靖皇帝认识到朝臣们的一个通病,别人为什么事儿上书了,他们就会跟着来,前仆后继的。
    只要不是军国大事,现在的嘉靖皇帝应付起来都是得心应手的。
    只需要拖一下就好,等朝臣们都闹起来,把各自的意见表达出来,想要处理就在上书高潮的时候出手。
    否则出手过早,不管怎么选择,不免都会有人在背后叽叽歪歪的。
    不想处理的也好办,那就一直吊着就行了,不理睬他们。
    所以,这个时代嘉靖朝政务处理速度给人的感觉就是很拖沓,效率非常低下,但是在嘉靖皇帝看来,确实最有效的一种方法。
    “莫管徽事。”
    不知是有心还是无心,高守中在嘉靖皇帝跟前帮徽王说话的事儿,两天时间就传遍了京城官场,所有人在这个时候都看出来皇帝的态度了。
    和前些年的情况完全相反,嘉靖皇帝这话等于放出一个信号——朱载埨完了。
    更多的弹劾奏章如洪水般冲进了通政司,不得已内阁直接安排人在分拣奏章的时候,直接把弹劾徽王的奏疏全部按照之前的票拟内容在签发一遍就送往司礼监。
    这个时候的严嵩、徐阶都懒得多看一眼这样的奏章。
    十来日的时间,整个大明朝堂风向一致对准了远在千里之外的钧州徽王府。
    此时的徽王已经接到京城送来的消息,也是急的不得了,可是远水不解近渴,除了马上准备几车财物加急送往京城外,什么也做不了。
    最起码,在皇帝下旨责问前,徽王是不敢上书为自己辩解的。
    你怎么知道京城朝堂在弹劾伱,解释不清楚那就是窥伺朝政。
    就在京城几乎所有官员都卷入其中之时,嘉靖皇帝等待的时机也成熟了。
    虽然没有把那些弹劾奏章批红送回内阁,却是下旨让内阁联合六部九卿商议,确定一个钦差大臣人选,前往钧州核实徽王的种种劣迹。
    朝廷自然是不能听风是雨就处罚谁,必要的复核程序还是要的。
    这道旨意的传出,让在京的京官们大是振奋,好像是他们的胜利一样。
    前往钧州核实徽王的劣迹,那是个美差,简单走一趟,政绩功劳都有了,还能落下个好名声,谁会不愿意?
    最为积极的莫过于都察院、礼部等几个部门,本来核查亲王这样的案子,宗人府才是最合适的部门,毕竟本来就是掌管皇室宗族的衙门,只是永乐以后,宗人府多由勋戚掌事,而它所管辖的事却都移交给礼部办理,宗人府名存实亡。
    对于风暴的始作俑者魏广德,这几天自然也是在翰林院同僚和其他人面前又是风光了一把。
    随便弹劾了两个都成功了,只是魏广德不敢得意,因为陈矩始终没有送来他谋划之事的结果。
    (本章完)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