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章 财用
第333章 财用
广州皇宫,暖阁房中,朱朗正在逗着襁褓中的朱慈煊
婴孩面嫩,朱朗手指戳着朱慈煊的脸颊,手指一下便凹陷进去,而朱慈煊也是张牙舞爪的大叫起来
“都做了皇帝,怎的还是没个正形”
一旁的马玉英见得朱慈煊哭闹,瞪了朱朗一眼,也是立即上前将朱朗赶开,而后又是推着摇篮,哄起了摇床上的朱慈煊
朱朗去年出征之时,王妃王月才刚有身孕,待得今年返回之时,王月却已经诞下皇子,朱朗看着床上小手乱挥的朱慈煊,只觉自己与这个世界的联系又紧密了一分
朱朗归来以后,原本准备给长子起名朱慈焕,希望大明朝也能如这名字一般焕然一新,但在问过瞿式耜等阁臣后,却是发现这名字早就被崇祯给用了
朱朗一番挑选后,这才定下了朱慈煊的名字,寄望大明朝能在他手中煊赫一方
朱朗陪着王月以及两位太妃逗了一会朱慈煊,李国用便推门走了进来
“殿下,前朝诸臣皆已入宫,该上朝了”
朱朗点了点头,对着两位太妃行了一礼,而后便向着门外走去
朱朗领军返回广州后,却是足足休息了五日,朝中群臣倒也知趣,这五日内皆无人前来打扰
今日却是朱朗返回以后,朝中的第一次大朝
粤省皇宫,太和殿,朱朗坐在上方御座
下方左侧首位是瞿式耜,后方是吕大器陈子壮等文臣,右侧首位则是焦琏,后方则是马宝,李定国,李过等朝中武勋
广州如今的皇宫乃是原先的粤省布政使司衙门,朝会之地虽然名为太和殿,但实际上就是布政使司府衙的大堂
朱朗令人将做了块牌匾挂在大堂上方,此处便也成了大明新的太和殿
自从迁都广州以后,朝中便不断有人上疏,要为宫中新建行宫,连瞿式耜等人对此也并不反对,但朱朗却是直接回绝了此事
在群臣眼中,这布政使司衙门实在太过拥挤,配不上皇宫的规制,但在朱朗看来,这布政使司衙门却已经是极大了
广州素来富庶,这布政使司衙门身处广州城中,自然也是建的极为气派,前院有各处大殿官寮,后院假山湖池也一样不缺,实在已经够用了
朱朗只是令人在布政使司衙门外新建了一圈围墙,加强宫中的防御,又对后院的居住之地整修了一番,除此以外就没有再过多改动
前朝的一众科道文臣见得朱朗拒绝新建行宫,也是立即上疏歌功颂德,而朱朗对这些颂扬之辞也早已有了免疫力,这些奏疏呈上来以后,自然也是直接留中不报,没有任何恩赏
殿中净鞭响过,堂下群臣肃立,苏观生也是立时出列
苏观生主管户部,朱朗回朝以后的第一场大朝要了解的,也正是朝中的钱粮之事
苏观生拱手行礼,而后便开口说道
“去岁殿下下令废除三饷,民间百姓知得消息,无不欢腾庆贺,百姓税负骤降,经得一年休养,民间已渐有安乐之态”
“殿下一战平定闽粤,去岁又于川湖连败清虏,令其不敢南望,三省去年兵戈渐息,又加上天时得宜,去岁夏秋两季,朝中皆得丰收”
“奉殿下之令,去岁朝中除田赋外,条编亦不再征银,而改为直征本色米粮,去年户部也因此得以收储大量米粮,如今三省各处官库,皆仓廪充实”
朱朗当初决定将一条鞭由征银改为征粮之时,朝中曾有人建议可令民间百姓自择交银或交粮
苏观生得知以后,却是立即上疏反对,要求朝中要么仍按旧例征银,要么全按新制征粮,绝不可两者混同
苏观生进奏以后,朱朗也是立即明白了其中的道理,若是允许民间自择征银征粮,那弄到最后,各地府县一定是全数征银,而且还会有人借着新制的由头,再额外从百姓手中多征一笔米粮
对底下的胥吏士绅来说,征粮哪有征银的油水封丰厚,若是任由百姓直接交粮,一旦让这些农户完了税,他们名下的粮号要去哪里收购低价米粮
朝廷既然说是征粮征银皆可,那就让底下的百姓统统自愿交银好了
朱朗将丁役银以银改粮的本意,是为了让百姓在交纳赋税时,免去将米粮换成银两过程中的盘剥
若是允许交粮交银皆可,那最后反而可能会变成,百姓要被胥吏们重复征收两次赋税
朱朗在听得苏观生建议以后,也是当即定下新规,严令三省去年的正赋丁银俱收米粮,不得再征白银
如今明廷虽然占据了南方六七个省份,但粤省中枢去年真正能收得上赋税的,其实只有闽桂粤三省,而且这种情况很可能会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湖广西南三省虽然皆已被收回,但这几处皆有大军屯驻,这几省的钱粮供应完省内的大军以后,恐怕也不会有多少钱粮能运来中枢
去年三省之中,粤省收得田亩正赋一百万石,桂省三十七万石,闽省八十五万石
若按往年旧例,这些便是三省能够征得的所有米粮,但去年朝中推行新规,三省的丁役银也全数折粮征收,因此实际征得的米粮还要更多
经户部统计,闽桂粤三省计有丁口六百万,每丁征收丁役银三分,三省合计征收丁役银十八万两
这十八万两丁役银,按一两折粮一石转换,便又收得米粮十八万石
三省田亩正赋加上折粮后的丁役银,去年户部共收得米粮二百四十万石
苏观生禀报完去年征粮情况,又是继续禀报去年朝中的征银情况
“去年朝中裁撤三饷,又以银折粮,是以去年朝中征得的税银却是不多”
田赋丁役不再折银以后,朝中能够征银的项目便只剩盐税,商税,以及市舶司关税几项
大明最有名的当然是两淮盐场,粤省朝廷如今占据的三省中,闽省粤省也同样设有盐场,但这两地的盐场规模与效益,却远远不能与两淮盐场并论
去年闽省共征得盐课银三万五千两,粤省盐课银也只得三万两,全年共征得盐税六万五千两
盐税稀少,商税也同样少的可怜,去年两省商税合计共征得六万两,而且这六万的商税银,其中有一半皆是在广州税关处征得
至于为什么区区一个广州的税银,就能比得上三省其余之地的全部商税总和,那就谁也不知道了
去年朝中真正的征银大项还是海贸,去年朝中彻底放开海禁,推行海贸船引,去年一年便有一百一十五艘民间海船,前来购买船引海旗
朝廷为了鼓励民间参与海贸,在参照郑家的收费标准后,下调了一部分认购船引的价格,民间船只按大小分为三等,大船船引一年千两,中船八百,小船六百去年单是贩卖海旗,市舶司便收得白银十万两
粤省朝廷的船引之制去年方才推行,民间听得朝廷突然放开海禁,一般皆会坐视观望朝中动向,绝不会轻易向朝中承认自己的海商身份
去年之所以刚一推出,民间便有如此多船主前来购买船引,主要原因还是郑氏在其中穿针引线
去年这些前往市舶司购买船引海旗的人,实际上几乎皆是先前向郑氏购买海旗的船主
朱朗在给予了郑氏皇商的身份以后,郑鸿逵等人也终于是将郑家掌握的海贸资源,导入了朝廷之中
其实对郑鸿逵等人来说,这也是不得已之事,郑氏分崩离析,一部分人成了朝廷军将,一部分则是投了鲁监国
郑家几乎失去了所有海面上的力量,再也无法维持海上的秩序,与其任由从前托庇在他们麾下的海商大乱,不如把这些人献给朝廷,在朝中换取一份功劳
而郑氏麾下的一众船主其实也根本没有抵抗的能力,郑家虽然在海上失势,但郑家众人仍是朝中的高官
郑鸿逵对他们的底细了如指掌,若是他们敢不听令,只要郑鸿逵把名单提供给朝廷,他们这些人谁也跑不掉
民间船主购买船引,不仅为朝廷带来可观的收入,同时也为市舶司提供了大量的税收
民间船主购买海旗以后,这些海船便等于进入了朝廷的视线之中,在沈廷扬的主持下,粤省朝廷去年在福州,月港,广州等多地开港,设立市舶司
市舶司在各处港口按十税一的税率抽取关税,去年市舶司单是关税一项,便收得税银三十二万两
有人购买船引,那就必然有人私自出海,去年周鹤芝黄廷两人领着水师营游弋闽粤海境,共扣押无旗海船十五艘
市舶司对这些私自下海的海船处置也极为简单,十五艘船上的货品尽数拍卖,而扣押的船只,则是令一众持有船引的船主竞买
这十五艘私船及船货贩卖以后,市舶司共得银五十二万两
户部去年盐税,商税,市舶关税三项共计得银一百零六万两
苏观生禀报完税银收入情况,又是继续开口说道
“去岁朝中户部收支大体如此,在发完朝中百官俸禄,及闽粤两省各军军饷后,如今户部有粮一百万石,银五十万两”
朱朗看着苏观生呈上的奏疏,也是眉头微皱,明廷如今实控三省,偌大一个朝廷辛苦一年以后,竟只余下这么点钱粮,肯定让人难以满意
朝中此时看似还能剩下五十万两,但在剔除拍卖走私船只这笔意外之财后,户部实际上却已经分文不剩
朝中今年方才推行海贸新制,所以才有人心存侥幸,想要私自出海
沈廷扬去年无视朝中私下的求情之人,顶着压力将收缴的海船全数拍卖,两省之人见得朝廷决心,明年再敢铤而走险的人必然大大减少
今年朝廷还能扣得十五只船,撑一撑户部的门面,明年却不可能再有这样的额外收入
以朱朗对朝中这些官吏的了解,到得明年户部若真的分文不剩,这些人肯定还会把主意打到宫中的内库上
朱朗不介意从内库拨钱,但却绝不能接受朝中如今这样的财赋状况
朱朗扫了一眼户部奏疏中的盐税数字,开口说道
“去年收得的盐课银,为何如此稀少”
苏观生闻言,也是立时回道
“朝中南方盐课重地素来便在两淮,闽粤虽有盐场,但也只是两淮盐场之补充”
“按旧年之例,闽省盐课提举司岁入不过两万,粤省盐司每年所得也不过两万,两省盐银历来便少”
但朱朗闻言,却是不为所动,直接说道
“既是如此,那自今年以后,两省的盐课银便不可这么少了”
苏观生闻言,也是神色微愕,两省盐银在旧朝之时合计也不过四万两,如今户部能征得六万两,已经远超旧朝,但监国殿下此时显然并不满意
苏观生看着上方神色平静的监国殿下,心中也是忽然一凛,沉声回道
“是,臣下朝以后,便立即召集人手,制定整顿两省盐司的方略,必不让那些盐蠹再侵吞朝廷税银”
自收复闽浙以后,由于两方对峙,两淮之盐便再进不得南方,三省的食盐如今皆靠闽粤两省盐场供应
沙定洲叛乱,滇盐生产几近停止,张献忠盘踞川蜀,整个川省基本已被各方打废,川盐也同样出不得川去
单就去年而论,不仅是闽粤桂三省,连湖广的食盐也全靠粤省供应
闽粤桂三省丁口六百万,湖广四百万,四省加起来那就是近千万人
明廷食盐历来便是官营,两省去年承担了近千万人所需的食盐,再怎么样也不可能只收得这区区六万两的盐银
明廷去年收得的盐银如此之少,原因只有一个,那就趴在盐政上吸血的人太多了,不过这也正常,毕竟天下之人谁不知食盐暴利
食盐流转的各个环节里,盐场,盐引,转运司,无论哪个环节只要能过上一手,都足以让人吃的满嘴流油
想要让两省盐场的人吐出银子,肯定不是弄个方略就行的,但没有关系,朱朗在这两省正好都驻有大军,眼下不肯交,杀上一批,剩下的人自然便会交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