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

第235章 皇商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第235章 皇商
    大堂之中,朱朗看了一眼下方的郑成功,又是轻声开口
    “解开海禁以后,朝廷会将船引分为大中小三等”
    “大船船引每年一千两,中船船引每年八百,小船每年五百,船引不限数量,任由民间购买”
    “从今以后,凡是持有船引的士绅百姓,皆可合法从事海贸”
    “民间商贾百姓购买船引以后,市舶司发放海旗牌照,今后洋面之上,凡是无有海旗牌照之船,皆为走私之船,朝廷水师可就地击毁”
    朱朗眼中闪过一丝厉色,看向下方的黄廷周鹤芝两人,开口说道
    “黄将军,周将军,今后你们两营水师要负责在沿海巡航,凡是发现没有认旗的海船,你等水师营可直接击毁缴获”
    “同时你等也要负责在洋面上,保护拥有朝廷海旗的商船,朝廷既然收了银子,就应该保证商民在海上的安全”
    “你等水师营,也不会白做,今后每年朝廷的收取的海旗费用,会按比例划分一部分给水师营,充作你们日常巡航的经费及奖励”
    下方的黄廷,周鹤芝闻言,心中皆是一动,也是齐声应是
    下方的郑成功,郑鸿逵听得监国殿下不断布置,脸色亦是微变,朱朗如今所提出的海旗制度,实际上就是在照抄郑家此时正在施行的制度
    郑芝龙称霸南洋海面以后,便在海面之上发放郑家海旗令牌,凡是在南洋海面形行驶的商船,无论中外皆要购买郑家的海旗,否则一旦被郑家的船队发现,就要遭受郑家的追杀劫掠
    与之相对应的,但是悬挂郑家海旗的商船,在南洋海面上航行便不会遭受攻击,反而会受到郑家船队的保护
    郑家将这一制度称为牌饷,实际上就是郑家在替代大明朝廷,在海洋之上征收一种另类的关税
    郑家之所以能够实行牌饷,代替大明在海洋上收税,一方面是因为郑芝龙数十年纵横南洋的威望,另一方面则是因为郑家麾下强大的战舰船队
    但此时郑芝龙已死,郑家精锐的水师更是为郑彩尽数夺去,此时就是朱朗不提出船引牌照之制,郑家实际上也根本无法再维持过去的牌饷制度
    郑家水师尽失,已无法在海洋上震慑各方海枭,为过往的商船提供安全保障,既然如此,谁还会去买郑家的海旗
    郑鸿逵显然也是意识到了这一点,因此此时虽是神色难看,但依旧是没有出声
    朱朗却是没管下方神色失落的郑鸿逵,又是对着下方的张肯堂,开口说道
    “张总督,闽省水师营调归你麾下听用,此事由你来负责,船引之制是立时便能取来银子的法子,你要抓紧此事”
    “在闽省颁行船引之制后,立刻便派水师到海上巡逻,凡是发现有私自下海,又不买船引海旗的,无论他是谁,无论他身后是朝中哪个文武,都给孤直接击沉”
    “朝中颁行船引,乃是为了养军,若此时还有人妄图偷逃税款,那他便不是孤的臣子”,朱朗声音冰冷
    堂中吕大器等人,听着监国殿下这一环连着一环的布置,亦是知道监国殿下恐怕是筹划已久,他们纵是想劝,恐怕也无法改变监国殿下的心意
    而吕大器苏观生等人在一番思索后,却是觉得监国殿下放开船引,确实是个能立刻弄来银钱的好法子
    虽然放开海禁以后,确实可能在以后再形成倭寇之乱,但大明此时第一要务还是要想办法尽快弄钱养军,保证朝廷能继续存在下去
    只要能立刻弄来钱,还不会激起太大的动荡,谁还管的上十几年以后会是怎样
    实际上受这船引之制影响最大的还是闽省之中的士绅富户,此时若是这些闽省士绅在堂中,必然要激烈反对这船引之制
    但此时堂中几乎都是粤省之臣,唯一的闽省之人只有施琅和郑家几人
    施郑两家皆是新附之臣,此时连朝廷要调开他们手下的军队,两家都不敢声言反对,又怎么可能敢去反对朱朗的亲自定下的计划
    张肯堂恭声应命以后,略一思索,便开口说道
    “臣在闽省历官年久,对闽省海贸亦是有所了解,闽省虽是海贸兴盛,但每年真正敢跨洋远航的海船亦不过百余艘,最多也不会超过两百艘”
    “殿下虽是颁行船引之制,但每年此项最多可令朝廷得银二十万两”
    “闽粤两省市舶货稅,加上船引之费,最每年多也不过三四十万两,恐怕仍是不足以支应朝中大军所需”
    十万大军,每年光是饷银便要一百二十万两以上,这还不算军中其他军械粮草等所需的费用
    这一百二十万两不是付过一次就不用给的,而是每年都要这么多的饷银,也就是说,此时朝廷必须找到一个每年一百二十万两的进项,才能将这十万大军长久的维持下去
    朱朗听到此处,心中也是一沉,他自然知道单凭一个市舶司,无法凑足十万大军的军饷,但对此他亦是另有计划
    “张阁老所言不错,单凭市舶司所得税银远远无法支应朝中军饷”
    “是以孤决定组建船队,派专人经营海贸,筹措朝中所需军饷!”
    无论在哪個时代,海贸皆是最赚钱的行当,放在交通隔绝的古代就更是如此
    大明为了防倭,以及沿海士大夫心照不宣的祖宗之法,是以未曾经营海贸,但朱朗可不会去管这些,如今他什么也不想,只想搞钱!
    前世郑成功统兵攻伐南京之时,出动大军十七万人,当时郑成功等人几乎没有任何地盘可攻征稅
    这支大军的军饷,几乎全靠郑家的海贸收益在支撑,由此可见这个时代海贸的潜力之大
    据后世统计,郑家每年依靠着牌饷以及郑家所营的海贸业务,每年收入至少上千万两,更极端的统计甚至能到两千万,崇祯朝俱有天下的全盛之时,收入也不过就是两千万两
    既然后世孤据海上的郑成功都能靠着海贸养起二十万大军,此时朱朗俱有闽粤,更是身据大统之位,凭什么不能以海贸养起几十万大军
    前世郑成功等人的陆地全失,货源几乎都靠从清廷统治区走私而来,但朱朗可没有这个问题
    如今他据有闽粤及半个浙省,以大明朝廷的旗号,想要凑足海贸的货品,那是再简单不过的事情
    这个时代的海贸基本没有任何含金量,就是简单的把货运到目的地,就能赚取数倍数十倍的利润
    如果说这个过程有什么门槛,那便是海贸需要大量熟练的水手以及通晓海路的航海人员
    朱朗手下精于陆师车阵骑军的人不少,但懂得航海的人员那就真没有了
    但这没有关系,朱朗没有,但别人有!
    朱朗想到此处,脸上也是带起一丝笑意,看向下方的郑成功,开口说道
    “孤欲组建船队,前往南洋各处贸易,以补贴军用,只是孤对海贸之事却不甚熟悉,孤听闻郑卿家中乃是以海贸起家,麾下船队无数,不知郑卿可愿助孤一臂之力”
    吕大器等人闻言,目光皆是看向下方的郑成功郑鸿逵两人,眼中闪过一丝异色
    殿下欲行海贸赚取军饷,但海贸所需的人手船只却是俱无,海船,熟悉航道的船师,这些可不是短时间就能弄出来的东西,但朝廷此时又急需军饷
    殿下此时显然就是把主意打到了郑家的身上,郑家远贸诸洋,谁不知郑家海船众多,家资丰厚
    郑成功两人闻言,脸上神色亦是微变,也是明白殿下恐怕是看上了郑家的海船
    只是此时监国殿下及一众朝臣皆是看着两人,两人也是根本无法
    郑家军队已失,唯一能倚靠的只剩族中航行四方的海贸船队,但现在看来,连这些船队郑家恐怕也保不住了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更何况只是向伱要些海船
    郑家如今上下皆是漏洞,如今若是按照殿下的意思,献上船队或许还可无事,若是郑家假装不知,还想保住船队,那朝廷有的是办法让郑家就范
    郑成功与郑鸿逵相视一眼,郑鸿逵脸上虽是神色难看,但终究还是微微点头,郑成功见状,便也起身开口说道
    “清虏威逼,朝事危急,当此之时,凡我大明百姓,皆当奋力报效朝廷,以期早日恢复祖宗疆土”
    “郑家愿将麾下五支海贸船队献给殿下,助殿下兴贸四海,以养大军”
    朱朗闻言,心中也是微微点头,但他略一思索,又是开口说道
    “郑卿有心,只是你郑家的船队,亦是你郑家辛苦积攒所得,朝廷怎能凭空便夺了去,子贡赎人的道理孤还是懂的”
    下方的吕大器等人闻言,眉头却是微皱,不知这殿下到底是准备做什么此时这郑家既把船队献上来了,那就该收下才是,难不成这殿下还真准备让朝中自造船只,再去海贸不成,若是如此那得等到什么时候
    朱朗却是没管下方众人,眼中一转,便又继续开口
    “海贸之事毕竟还是有风险,若是航行不利恐怕还会船货两失,户部所得乃是天下税银,却是不能冒险”
    “是以海贸之事孤准备成立海贸司,由宫中直管,海贸所需钱款也由内库拨给,这样便不用耗费户部税银”
    朱朗说完,也不待众臣回应,便又是看向下方的郑成功,开口说道
    “这样,这海贸之事便由宫中与郑家联合来做”
    “孤负责筹措海贸所需货品垫付钱款,郑家则以海船入股,负责航海及贩卖货品,海贸结束之后所得之利,宫里与郑家三七分成,宫中取七郑家取三,郑卿以为如何”
    朱朗的目的正是准备亲自下场,将海贸利润归入内库,不让朝廷经手海贸之事
    朝中大臣如今只知海贸有风险,利润也高,但这些大臣却很难想象这其中的收益会有多大
    此时倭国关原之战已经落幕,德川幕府统治逐渐稳固,进入兴盛时代,倭国各藩大名武士马放南山,开始享受起太平天下,随之而来的便是对各类奢侈商品需求的急速上升
    倭国连年大战,百业凋敝,根本无法提供一众武士阶层所需的商品,限于地理及工艺技术,一些武士阶层所需高端商品,更是只能依赖进口
    数年前德川幕府由于教乱之事,更是颁布禁海令,禁止葡人商船进入倭国,只允许大明与荷兰商船前往贸易
    如今倭国的海贸市场几乎被大明与荷兰垄断,而大明的商船更是占到整个倭国贸易的八成以上,朱朗都不需要独占,只要将这其中的份额拿下一半,就足以赚的盆满钵满
    这还没有计算与吕宋等南洋诸国的贸易份额,这个时代以大明的体量,只要下定决心转向海洋,其中的利润简直大到让人难以想象
    下方吕大器等众臣听得监国殿下竟准备亲自下场经营海贸,眉头也是微微一皱,但还没等他们想清楚此事利弊,下方的郑鸿逵便已然开口
    “殿下是说,宫中准备与郑家合资经营海贸”,郑鸿逵紧紧盯着上当的监国殿下
    “也可以这样理解,孤出银钱货品,你郑家出船与人手,咱们共同做个海贸的东家”
    郑鸿逵听完,却是没有任何犹豫,直接便开口说道
    “殿下日夜操劳国事,为我大明殚精竭虑,殿下尚且如此,我等臣子如何能落人后,我郑家以海贸为业,诸洋商路皆通,愿协助殿下兴贩诸洋,筹措军需”
    “但这三七之分却是大大不妥,臣等族中只取一成,剩余一成归于船上船工,其余八成当归于殿下,以助朝廷早日击溃清虏,恢复我大明江山社稷”
    郑鸿逵声音肃穆,一副公忠体国的模样,但眼中却是闪过一丝精芒
    桂监国提出要郑家海船的时候,郑鸿逵心中自是不满,但当他发现殿下竟欲亲自下场经营海贸以后,郑鸿逵却是再无一点犹豫
    郑家在郑芝龙降清以后,在朝中便陷入了一个极为尴尬的地步,郑家在先朝时的跋扈之态惹得吕大器等朝中大臣对郑氏极为警惕
    郑鸿逵此时虽是国公,但在朝廷招降郑氏之时,郑鸿逵却同样站错了位置,已然惹得监国殿下不喜
    如今郑家唯一能指望的就是被殿下颇为看重的郑成功,但郑成功同样有问题,郑成功太年轻了,郑成功虽是因为时势年纪轻轻就被捧上了巡抚之位,但谁也不知道郑成功到底能否坐稳这个位置
    一旦郑成功在这个位置上跌落,整个郑家就会掉出朝廷高层,以郑家这些年累积下来的巨额财富,谁也不知道到时会是什么状况
    而眼下却是郑家的一个机会,只要郑家能协助殿下经营海贸赚来银钱,那郑家立刻就会摇身一变,成为朝中皇商
    有了这个身份,日后哪怕是郑成功跌落,郑家也能依靠皇商的身份在朝中站稳脚跟,这才是郑家世代富贵的真正保障!
    朱朗看着下方的的郑鸿逵,眼中也是闪过一丝惊讶,不知这郑鸿逵为何突然转了性子,竟会如此配合,但他也没有多想,直接便开口说道
    “定国公不愧是国家勋臣,果是体谅国事,这朝中若尽是郑家与定国公这般的忠义之臣,驱除清虏又有何难”
    朱朗轻声赞了一句,不待郑家改口,便直接说道
    “市舶海贸之事关乎朝中军饷来源,却是拖延不得,今日便须定下”
    “市舶司归朝廷,海贸则专设皇家海贸局归入宫中,朝中专设市舶司衙门一处,管理各省市舶司及船引事宜,沈卿是孤从鲁王处要来的大才,朝中的市舶总司便由沈卿管理”
    “闽省乃是此时海贸最为兴盛之处,郑巡抚出身郑家随闽省情况熟悉,这闽省市舶司的事务便也交由郑卿负责,先把闽省市舶司的架子给搭起来”
    “至于海贸司,孤听闻郑家海贸之事乃是郑泰郑卿在管,既是孤与郑家一起做买卖,那便一事不烦二主,仍由郑泰郑卿来做这海贸司正使,宫中再另派一人为副,诸位以为如何”
    海贸可不仅仅是航船出海,筹措货品同样是重中之重,这郑泰先前管着郑家海陆十行,定然也有在陆地上的进货渠道
    既然此人有经验,那不如便同样交给此人来做,这样能把船队易主的动荡降低到最小,自己派人到海贸司盯着账目就是,反正谅这郑泰也不敢贪他的银子
    和别人做买卖,贪了银子还可以扯皮潜逃,但贪了他朱朗的银子,那可就不是扯扯皮就能了结的事情了
    朱朗说完,吕大器张肯堂等一众阁臣虽是眉头微皱,但是却也无人出列反对
    市舶司乃是旧制,此时复设加强也是应有之事,至于殿下亲自下场经营海贸虽是看起来有些不妥,但此时海船人手皆由郑家所出,银两也由宫中内库拨给,并未向朝廷所要资源,他们也找不到什么插手的理由
    殿下先前也说了,此事乃是为了筹措朝中军饷,他们若是反对,又该以什么方式去解决军饷不足的问题
    粤省众臣沉默,沈廷扬郑成功等人闻言,却是立时出列,恭声领命
    朱朗见得定下此事,眼中也是闪过一丝满意之色,看着下方的郑鸿逵也是觉得顺眼了不少,五支船队,数千名熟悉航路的船工,这可不是轻易能到手的东西,未想到这郑家竟是如此配合
    朱朗眼中一转,看了一眼下方的郑鸿逵与施琅,将先前打算说服郑家的条件也说了出来
    “诸位卿家能如此体谅国事,孤心甚慰,孤这里却是还有一事要与诸位商议”
    “后宫两位太妃与孤提过多次,说是后宫单薄,令孤尽快采选秀女充实后宫”
    “只是此时天下动荡,百姓困苦,如何能再兴选秀,疲敝地方,但两位太妃说的也是有理,如今后宫之中只有王妃一人,却是有些冷清了”
    “孤听闻郑家施家皆是闽中望族,想必族中女子也定是知书达理的端秀淑女,两家族中若有合适人选,亦可将女子送入宫中,令两位太妃择选,也免了孤耳边的一番唠叨,两位卿家以为如何”
    “臣遵旨,臣等归家之后便立刻择选族中女子,送入宫中,以备宫中遴选”
    施琅闻言,眼中也是一亮,立刻起身恭声应命,而郑鸿逵脸上也是闪过一丝喜色,也是立时起身应命
    吕大器张肯堂等人闻言,心中皆是一惊,但紧接着众臣却皆是沉默不语,只是静静看着下方欣喜应命的两家
    吕大器等人如何看不明白,殿下这是在以联姻彻底绑住施郑两家,等施郑两家女子入宫,这闽省便能彻底安定了
    此时定下了市舶海贸之事,解决了朝中及闽省的军饷问题,朱朗在闽省的事情便彻底处理完毕
    此次兴兵闽省,来时是三支禁军共三万六千人,此时返回却同样也是三万多人
    此次参与闽省之战的清军多是经历过江南战事的老卒,是以这些俘虏在拣选过后,其中的精锐也被编入朝廷军中
    焦琏麾下的龙骧军扩军至一万五千人,马宝腾骧军扩军至一万人,再加上施琅五千人,及郑鸿逵七千人,共计三万七千人将随朱朗返回粤省
    而桂监国朝廷的兵员人数在经历闽省战事之后,也就此扩张至十万人
    闽省诸事议定,两日之后,朱朗也是带着数万大军开拔返回广州
    在朱朗等人启程返回粤省之时,闽省之战的消息也终于是传递至京师,在清廷之中激起阵阵涟漪
    (本章完)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