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7章 217好戏从不提前开场
第957章 217.好戏从不提前开场
具体谈一谈。
在具体谈一谈之前,李安得稍微回忆整理一下。
这个问题得从决赛的另一首曲目说起。
显然梁山并不着急从李安口中得到答案,现在是李安的回合,他只需安静地等待便好。
约莫过了五六秒,李安开口道:
“我记得那天应该是我快下班了,收到了当时新海杯主办方发给我的邮件,邮件内容是决赛指定曲目。”
梁山:“黎宏昌老师的云湘回忆。”
李安:“对,我大致扫了一眼,心说坏了。”
梁山:“陌生。”
李安:“不只是陌生,陌生的谱子成千上万,通常拿到一份新谱子,虽然它是陌生的,但多数情况下,我大致看看就知道可以怎么去弹,而当时我的情况完全是束手无策,脑海里没有任何一种现成的思路来应对。”
梁山:“毫无头绪。”
李安:“毫无头绪,大概一个多小时吧,不到两个小时,我把它摸下来了,但还是毫无头绪。”
一顿,“里面的散板太多了,真的就是说,都上升不到表达,我连这是什么都不知道,比如我们演奏一首贝多芬奏鸣曲,它的三个乐章是什么样的,曲式结构是如何的,主题是什么,在哪里展开,一部作品下来它是一个连贯严密的整体,再复杂,它也有一个开始的动机。”
梁山:“经验失效了。”
李安竖起大拇指:“经验失效了,”
梁山:“但是在最后的决赛舞台上你呈现出了一部在我听来非常饱满的作品。”
李安:“现在看来确实过于饱满了,如果再演奏,我想我会换一种方式,当时我也不确定我那样弹是否合理,不过在研习这首作品的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
梁山:“哦?”
李安:“初期我疯狂地练,虽然认识上的成效甚微,但我还是发现了一些东西方作品的差异在其中。”
“西方音乐的规则其实才是真正意义上将时间割裂开,然后再重组。”
梁山:“规则之下。”
李安:“是的,比如每一小节是固定的两拍子或三拍子,它绝不允许多出哪怕半拍在其中,一旦多出来半拍,音乐就会被迫中断。”
“而我们的作品确是包容的,在演奏中就绝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尽管它们的独立片段相对较多,每个片段之间联系也不紧密,但它们在时间行进的过程中几乎是连绵不断的,非常平和,就算你在某一个音上做一个自由延长,也不会影响整个音乐的行进。”
梁山点点头:“的确。”
李安:“做一个不恰当的比喻,时间在我们的作品里是永恒的,而在西方作品里就是当下的一瞬。”
梁山:“很贴合地形容,你在这里找到了如何去破解这首作品的办法。”
李安:“到了这里我还是不太确定,因为想法是一回事,落到演奏中又是一回事,就像音乐无法用语言尽数表达,想法能否落实在音乐中还需要回到实际的演奏。”
“这个时候我回到了这首作品的创作者黎老先生身上。”
梁山:“从根源入手。”
李安:“在了解到黎老先生曾在德国接受教育并生活了二十年之久,这时候我心里就有数了,并且也是基于这一点,我开始反思我应该如何看待演奏西方作品这件事。”
梁山:“怎么说。”
李安:“之前我总是在想如何弹得像巴赫,像莫扎特,像贝多芬,而忽略了我本就处于另一种文化背景之下。”
梁山:“你也被这个问题困扰过。”
李安笑:“也谈不上困扰吧,我对于自己的演奏追求其实并不高,我只是想把这个东西搞清楚。”
梁山:“这个东西指的是弹钢琴这件事?”
李安:“是的,实在搞不清楚也没有关系,它并不影响我的生活,而黎老先生的作品是我的一个契机,他用作品告诉我骨子里的东西是客观存在的,即使接受了西方音乐教育也是如此。”
“一个华国人真的没有必要把巴赫弹得像巴赫一样”
“或者说这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一个德国人就有必要把巴赫演奏得像巴赫一样吗?”
“巴赫是什么,谁来定义,巴赫本人或许都不能给出最权威的解释。”
“巴赫是西方音乐之父,而西方音乐是世界文化的一条分支,文化本身又是历史进程的一部分,并且被传承的西方音乐文化也随时面临着时代变革的挑战。”
梁山:“不然西方音乐到巴赫也就结束了。”
李安:“这话我只敢听。”
说着二人不约而同地都笑了。
片刻,李安坦言道:“所以回到第二个问题,我喜欢钢琴,也喜欢西方古典音乐文化,我可以参考西方人怎么弹琴,聆听西方人怎么弹琴,研究西方人为什么这么弹琴,但我并不提倡要去模仿西方人弹琴,因为这样做的结果最终会让自己迷失。”
梁山:“基因冲突。”
李安:“别人我不清楚,至少目前于我个人的演奏,我持这样的观点。”
梁山:“您的教学一定极为严谨。”
李安:“只能说尽量少出错吧,在我看来教学实际上比演奏要复杂得多。”
梁山:“非常赞同。”
李安:“因为每一个孩子的性格都不一样,很多时候作为老师没有办法用一种方法教会两个孩子同一个问题,怎么办,我只能用最笨的办法,先让自己融入孩子的世界,成为他们的同类,然后再找解决办法。”
梁山:“我儿子就很吃这一套。”
李安:“虽然会比较麻烦,但是这样做会让我找到一个新的视角重新看到孩子的另一面,我很喜欢这个发现的过程。”
梁山:“可能你天生就适合老师这个职业。”
李安笑:“或许吧,也是一样的,回到您的第一个问题,在西方音乐中加入东方的理解,也是一次我发现的过程。”
梁山:“诶?”
李安:“文化背景的不同听起来似乎不利于我们走近西方音乐,但我认为这恰恰是我们的优势,因为我们可以更加客观看待这些音符。”
梁山心里微微一惊,李安给出的答案完全出乎了他的意料,他以为李安的出发点是融合。
李安:“一部分历史是真实的,一部分历史是被发明的,或是通过半虚构伪造出来的,比如莫扎特。”
“莫扎特的音乐总是满载欢愉,如太阳般温暖,其中一些作品还作为琴童音乐启蒙的典范,我看到过一段关于书写贝多芬与莫扎特音乐本质区别的描述,觉得挺有意思。”
“说,贝多芬用对抗命运的勇气和巨人般的毅力,才将自己的音乐敲开天堂的大门,结果进门一看,好家伙,到处都在放着莫扎特的音乐。”
“谁能把这样的音乐和纳粹扯上半点关系。”
不自觉间梁山发现今天的采访已经朝着他不可控的方向发展,但不得不说李安的话再次让他感到了一丝兴奋。
梁山:“希特勒的意识形态需求。”李安:“但莫扎特活着的时候和什么人玩,共济会后面全被打成异端了,可莫扎特还是被他们洗白了。”
梁山:“还是为了证明自身文化的优越性吧,毕竟谁也无法否认莫扎特音乐就是一个跨越文化种族的符号。”
李安:“那不妨我们设想一下,如果希特勒没有把战争发动到国界之外,然后只是将莫扎特音乐中关于共和会的元素抹去,如果他呼吁世界和平,那么今天我们对莫扎特音乐的认识就会完全被颠覆。”
“如瓦格纳一样,莫扎特也会被打造成一副致力于德语歌剧崛起,力图将日耳曼文化推向世界之巅的形象。”
“而那个时候的我们全然不知,我们所认识的只是一名又一次被创造出的音乐神童。”
梁山笑着看向舞台一边,像是在消化李安这一席话,精彩,实在是精彩。
李安:“那作为我们,我想我们只用客观地看待这些音符就够了,马勒说过一句话。”
梁山:“音乐中最重要的部分并不在音符里。”
李安:“马勒也是德国人。”
梁山:“哈哈哈哈。”
李安:“马勒可以这么说,没毛病,音符是他们发明的,他们不需要看重音符,音符就在他们的血液里,但我们不能这么听啊,我们的哪一个孩子学琴不是从认识音符开始。”
梁山:“真相了。”
李安:“不但孩子要看重音符,作为演奏者的我,我也依然要重视音符,我不是天才,我没有办法靠自觉来演奏,能够指引我的只有谱面上的音符和部分关于音乐发展的历史。”
梁山:“因为一部分历史是真实的。”
李安:“哈哈哈哈。”
两人再次大笑起来。
片刻后,李安礼貌询问:“梁主编我是不是跑题了?”
梁山:“没有没有,是我的准备不够充分,现在再想想你在音乐季弹得k414,我觉得再合理不过。”
李安:“一点个人尝试吧,也是方指挥给了我这个尝试的机会。”
梁山:“结果满意吗?”
李安:“非常满意。”
梁山:“听说你今年已经安排了十场演出。”
李安叹:“还是说点轻松的话题吧。”
梁山笑:“勃拉姆斯可能是把古典派和浪漫派结合得最完美的一个作曲家,听过这样的说法?”
李安:“听过,您怎么看?”
梁山一愣,心笑怎么反过来了。
李安做出聆听态:“其实刚才在大厅里看到您的时候我就想问问您这个问题了。”
片刻。
梁山:“音乐作为一种主观性极强的艺术形式,通常来讲是要避开完美这个词的。”
李安点头。
梁山:“但是勃拉姆斯,无论在艺术成就还是在艺术特点,他都做到了把两个时期的精华以他私人的方式进行了高浓度的融合。”
“我们知道勃拉姆斯并不是一个高产的作曲家,可他的每一首作品都是千锤百炼下诞生的。”
“李老师怎么看。”
李安:“这个问题大概得等今晚过后我才能回答您。”
梁山:“被你说得我已经迫不及待了,那这样吧,等今晚的演出过后我们再来好好聊聊勃拉姆斯,李老师方便吗?”
李安:“希望到时候我还能笑着面对您。”
这次连摄像都笑了。
梁山:“聊聊排练可以吗?”
李安:“嗯嗯。”
梁山:“如果满分是一百分,你能给广交的勃二打多少分。”
我去,要不咱们还是聊聊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或者聊聊勃拉姆斯的私生活也行啊?
李安哪里想到他稍有松懈,梁山的“獠牙”就立马亮出,这让他怎么回答。
“九十分吧。”李安答。
梁山:“好高的分数。”
李安:“勃拉姆斯的交响作品对于每一个声部的要求都是苛刻的,因为它需要音乐始终保持一种饱满的状态。”
“如果一个乐团在演奏勃拉姆斯时能够把握住音响尺度,不让人感到过分的躁动,那在我眼里这就是一支满分的勃拉姆斯乐团。”
“作为钢琴声部,我在最开始担心的是乐团的声音会盖过我,但实际排练过程中我发现是我的声音不停地将乐团盖住。”
梁山:“那你应该给广交打满分才对。”
李安:“可您的问题我能给广交的勃二打多少分。”
一顿,“在我看来勃二根本就是一部交响乐作品,我也从来没有把钢琴当做主角,钢琴在这部作品里和其他乐器一样,只是一个体积略大的声部。”
梁山再次失笑:“所以你把十分扣给了钢琴声部。”
李安自嘲地咧了下嘴角:“希望今天晚上我能把这十分找回来。”
梁山点点头,起身再次主动和李安握了个手,“那就先预祝李老师成功。”
“谢谢梁主编,”说着李安转头看向摄像大哥也说了一声谢谢,“辛苦。”
时间关系梁山不得到不暂停采访,可以说除了第一个问题,他后面准备的所有问题都还没有提出。
没关系,他的收获已经足够大了。
果然百闻不如一见,这个李老师确实有点意思。
九十分,啧啧,很鸡贼啊!
不过梁山很喜欢,再回想李安对于莫扎特音乐文化背后的一针见血,他依旧能感到毛孔的极速扩张。
剩下的就等今晚的音乐会了。
半小时后、
“老方,这位李老师确实不一样。”
“这不废话。”
-
两个小时一晃而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