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

第494章 江鸿飞的野心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第494章 江鸿飞的野心
    …
    云南那里的乌蛮三十七部和二十二国很快就被石宝等人平定了,大理地区彻底并入大元帝国的版图。
    大元帝国收复大理国以后,其版图已经超过唐朝,成为中国史上国土面积最大的王朝。
    然而——
    江鸿飞扩张的脚步,并没有因此而停下来。
    洪武二十二年,江鸿飞任命石宝为都元帅,调吕将回中南半岛任为中南宣抚使,然后派两路大军在张顺和李宝率领的大元水军的配合下攻入李朝。
    李朝目前的实际统治者太后黎氏(李神宗去世,长子李天祚继位,是为李英宗。李英宗继位时,年仅三岁,由太后黎氏摄政。),赶紧找她的宠臣杜英武(李神宗母杜太后之弟)商量对策。
    杜英武认为,大理国对大元帝国如此顺从,都被灭国了,他们李朝跟中原王朝有大仇,而且是中原王朝在中南半岛这里的最大威胁,大元帝国肯定不会放过李朝,服软求和也没用,不如举国之力跟大元帝国一战。
    几十年前,李朝以受宋朝威胁为由,李仁宗李乾德命李常杰率领水军,宗亶率领陆军侵略宋朝,攻克邕、钦、廉三州,到处杀人放火,宋朝死者五万余,另有约五万人被俘。引发宋越熙宁战争。双方互有胜负,后来宋越双方议和,宋军北返。这场历时一年半的战争,就这样结束了。此后,李朝向宋称臣入贡如故。宋哲宗进封李乾德为南平王。双方才维持表面的和平。
    黎太后最倚仗的就是杜英武,实际上她本身能力也一般,而且就快被杜英武给架空了,只能听杜英武的。
    于是,杜英武倾全国之力凑集了八千战象、三十万大军,想要抵挡住大元帝国的攻打。
    可灵力武器是胆小的战象的天然克星,而且抛开有战象怕灵力武器这个弱点不谈,元李两军的军事实力也根本就不在一个水平线上,所以,杜英武毫无悬念地战败了,黎太后连同李朝的皇室和宗室包括杜英武一族的人全都被石宝等人捉了,打包送去元大都,献给江鸿飞,李朝很快就并入大元帝国的版图。
    中南半岛,这片被马六甲海峡环抱的沃土,始终承载着无尽的欲望与纷争。
    江鸿飞对中南半岛其实是势在必得,他的目光早已穿透云雾,紧紧锁定了这片战略要地。
    对江鸿飞而言,中南半岛不仅是地理上的坐标,更是大元帝国海上贸易命脉的关键所在。
    马六甲海峡这条连接东西方贸易的咽喉,一旦落入敌手,大元帝国赖以生存的海洋经济将遭受致命打击。
    因此,江鸿飞的野心,如同暗流涌动,悄无声息却坚定不移地指向了这片土地。
    早在数年之前,江鸿飞便已开始布局,意图将中南半岛纳入大元帝国的版图。
    然而,这并非易事。
    中南半岛上的诸国,虽小却战力都还不错,且它们不仅未曾为难过往的商船,反而年年朝贡,岁岁来贺,让大元帝国难以找到正当的出兵理由。
    更令江鸿飞头疼的是,要想彻底控制马六甲海峡,就必须逐一征服半岛上的所有国家——李朝、占城、吴哥王朝、三佛齐、女王国、堕罗钵底、蒲甘。
    面对这样的局势,大元帝国采取了更为隐蔽而复杂的策略。
    他们利用宗主国的身份,巧妙地在这些小国之间播撒矛盾与猜疑的种子。
    有时,他们会故意将一块领土划归给两个甚至三个国家,引发领土争端;
    有时,则通过宗教和民俗的差异,激化各国之间的文化冲突。
    这些手段虽不高明,却异常有效,中南半岛上的战火因此而不断。
    尤其是李朝、占城、吴哥王朝之间的明争暗斗,以及堕罗钵底与女王国之间的宿怨,更是让整个半岛陷入了无尽的纷争之中。
    堕罗钵底与女王国的恩怨,尤为引人入胜。
    前者由孟人建立,后者则由泰人主导,两国之间本就存在深刻的民族隔阂。
    加上历史上多次的领土争端和战争,使得两国之间的仇恨如同燎原之火,难以扑灭。
    其中,最为惨烈的一战,莫过于堕罗钵底曾派出两万大军攻打女王国,却几乎全军覆没于女王国的毒箭之下。
    这一战,不仅让两国之间的仇恨更加深重,也让它们的国力大大受损。
    然而,即便是在这样的乱世之中,中南半岛上的小国们似乎并未意识到大元帝国的真正意图。
    它们依然沉迷于彼此之间的争斗之中,甚至有人猜测,这些国家或许是在故意制造混乱,以期通过内部的统一来对抗外部的威胁。
    但这种猜测很快就被现实击碎。
    犹如金宋面对蒙古铁蹄前夕。
    宋金两国都深知覆灭之危,也曾有智者倡议联盟共御,却憾于宿怨难解,南宋更于金亡之际落井下石。
    今时今日,大元帝国挥师女王国,堕罗钵底非但未见援手,反而在其危难之际,贪婪地掠夺其领土与人口。
    当大元帝国终于露出獠牙,开始逐个征服这些国家时,它们才恍然大悟,但为时已晚。
    简而言之。
    中南半岛上的诸国都觉得他们自己很厉害。
    尤其是吴哥王朝,自以为国力强大,有战象二十万头,财力无限,版图“东到海边,西按蒲甘,南抵加罗西”,一直在跟李朝争夺占城。
    结果,大元军在横扫了占婆之后,就遭到了吴哥王朝的偷袭,其国王苏耶跋摩二世率领全国之兵(足有百万),主动前来与大元军交战。
    结果被大元军一锅烩了。
    大元军的目光随后便转向了女王国。
    这个刚刚登基不久的女王哈利奔猜十七世,年轻气盛,自恃药箭厉害,欲与大元帝国一较高下。
    然而,她却是一只井底之蛙,根本不知道,他们的药箭在对上大元帝国的红衣大炮、奔雷车之时,会显得那么苍白无力。
    大元军仅用了很短的时间,便消灭了女王国的十万大军,并直逼都城。
    面对如此绝境,女王国的大臣们不得不发动兵变,将哈利奔猜十七世及其王室成员献给大元帝国以求自保。
    女王国的覆灭,让堕罗钵底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
    然而,它并未选择与女王国联合抗敌,而是与身后的三佛齐搞起了军事联盟。
    但这样的联盟在强大的大元军面前显得如此脆弱不堪。
    仅仅两个多月的时间,堕罗钵底和三佛齐便先后被大元帝国吞并。
    至此,江鸿飞梦寐以求的马六甲海峡终于彻底落入了大元帝国的掌控之中。
    紧接着,大元帝国无视蒲甘国王罗梯诃波帝的多次求和,毅然发起海陆并进的征伐。
    自江喜陀离世,蒲甘王权更迭,国王们或沉溺于奢华享乐,或沉迷于庙宇建造,民力耗尽,国势日渐式微。罗梯诃波帝登基后,其暴政更是引发广泛叛乱,其身世之谜更添兄弟间的不和,只能以铁腕镇压。
    此时,掸族势力在蒲甘北部崛起,不断侵扰,使蒲甘雪上加霜。
    面对横扫东亚与东南亚的大元铁骑,蒲甘无力抵挡,最终中南半岛成为大元帝国疆域的一部分。
    ……
    大元帝国其辉煌战绩震古烁今,理应举国欢庆,共襄盛举。
    然而,在这看似无懈可击的荣耀之下,帝国的肱骨之臣们却面露忧色,心绪难宁。
    他们的忧虑,非空穴来风,而是源自帝国深处那些不为人知的暗流涌动。
    从疆域辽阔来看,大元帝国无疑已站在了历史的巅峰,江鸿飞之名,甚至可以超越秦皇、汉武、唐宗。
    但在这片看似坚不可摧的帝国版图上,实则暗藏危机四伏。
    尤其是那刚刚纳入版图的中南半岛,更是成为了帝国心头的一块巨石。
    中南半岛这片土地上泰、孟、缅、掸等族群交织,民族矛盾根深蒂固,有的甚至已绵延千年,难以调和。
    而宗教问题,更是如同火上浇油,让局势更加复杂。
    佛教这一在中南半岛占据主导地位的宗教,又细分为大乘与小乘两派,彼此间势如水火,互不相容。
    再加上婆罗门教的介入,宗教间的冲突更是愈演愈烈,几乎到了无法化解的地步。
    想当年,李朝便是因婆罗门教徒的排挤,导致佛教徒流离失所,而发生了朝代更迭。
    这一历史遗留问题,至今仍影响着中南半岛的稳定。
    更为棘手的是,随着江鸿飞征服中南半岛,大量皇室、王室、宗室及神职之女被纳入后宫。
    这些女子,多数信仰坚定,有的甚至身为高级祭司或圣女,她们的到来,无疑为江鸿飞的后宫增添了几分异样的色彩。
    后宫之中,这些女子各怀心思,纷纷试图在江鸿飞的庇护下,传播自己的宗教信仰,将后宫变为各自的圣地。
    更有甚者,竟妄想拉江鸿飞入教,尊其为教主。
    面对如此乱象,江鸿飞并未动怒,反而展现了他的智慧与宽容。
    他命所有女子脱去衣物,跪成一排,不论信仰,一视同仁。
    随后,他亲自施以惩戒,以儆效尤,并立下后宫信仰自由的规矩:传教自由,但绝不允许强迫与内斗。
    江鸿飞虽不信宗教,但对之抱有敬畏之心。
    他深知,古往今来,多少战争因宗教而起,且往往旷日持久,难以平息。
    因此,他选择以宽容与智慧来化解这场潜在的危机。
    在他看来,后宫中的女子若能有所信仰,参与宗教活动,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至少,这能让她们在无聊的后宫生活中找到些许慰藉。
    然而,后宫中的这一小插曲,却让江鸿飞意识到了中南半岛宗教问题的严峻性。
    试想,若此等问题在整个中南半岛蔓延开来,那将是何等的灾难?
    好在,江鸿飞并非无备而来。
    他深知,要治理如此复杂的地区,非但要有强大的武力,更需有智慧的策略。
    于是,大元帝国颁布了一系列宗教法规,旨在维护宗教和谐与社会稳定。
    其中最重要的两条宪法便是:一、政府官员必须是无信仰人士,一旦发现加入任何教派,立即革职;二、任何宗教均不得拥有武装力量,一旦发现,必予剿灭。
    这两条宪法的出台,从根本上杜绝了宗教干涉政治的可能,确保了世俗权力的独立与完整。
    此外,大元帝国还鼓励忠君爱国思想与无神论思想的传播。
    除了宗教问题外,中南半岛还有复杂的民族矛盾、落后的奴隶制度以及庞大的降军安置等问题亟待解决。
    但江鸿飞并未退缩,他制定了一系列国策来应对这些挑战。
    他解放了中南半岛的所有奴隶,为他们带来了自由与希望;他制定了向中南半岛迁移两千万汉民的计划,以加强民族融合与文化交流;他还将各国的贵族迁往内地安置,以消除潜在的反抗力量。
    最后,他更是以铁路为纽带,将中南半岛与大元帝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使之成为帝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然而,大元帝国的肱股之臣们却并未因此而轻松下来。
    他们深知,这些政策与计划的实施需要极高的施政水平与能力。稍有不慎,便可能引发更大的危机。尤其是那支由降军改编而成的庞大军队,更是如同一个巨大的火药桶,一旦引爆,后果不堪设想。
    而且,大元帝国,虽强盛富饶,却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其浩大军力,已经高达三百五十万众,每年军费耗资惊人,高达一亿四千万缗,几乎吞噬了帝国和平时期的财政底线。
    试想赵宋王朝盛世,全年税入亦难支撑此等军费。
    而这还只是和平时期,要是到了战时,更是雪上加霜,其费用必定倍增,直逼两亿缗大关。
    更令朝臣忧虑的是,江鸿飞对外扩张之志未竟。他竟然密令军队向西南、漠北集结,昭示着新的征战即将拉开序幕。
    大元帝国扩张的车轮滚滚向前,何时方能停歇?
    有人私下议论,大元真正的威胁,或许正是这位英主自身。
    更有甚者,忧虑江鸿飞作为帝国的缔造者,或将亲手埋葬这辉煌基业。
    大元帝国的未来,笼罩在一片未知的阴云之中……
    ……
    (本章完)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