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2章 兵分三路取贵州(上)
“尔便是满清的贵州巡抚卞三元?”西日莫饶有兴致地盯着被五大绑押到面前的某人,如吃饱了的狼盯着肉,可以吃也可以不吃。
“正是”,卞三元抖了抖衣衿。他出身于辽东的名门望族:盖州卞氏。卞氏的功名始于大明镇国将军(从二品)卞英,此后世代为大明朝的武将。卞三元的祖父卞世祥做过盖州卫指挥使,到卞三元父亲卞为凤时,明亡清兴,卞氏再也没有世袭的武职。卞为凤与卞三元父子干脆双双以中式举人的身份进入后金政权为满人效力,使卞家完成了由武入文、由明入清的历史性转折。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卞三元比父亲在政治和文学上的成就更大,不仅官至贵州巡抚,还著有《公余诗草》,与高塞、鄂貌图等被称为清入关之前满洲“开诗律先声”的一代诗人。
见此人酸不溜秋,已是阶下囚还不忘抖落身上的灰尘,西日莫十分好笑,戏弄道:“贵阳一役,贵军各级官员将佐战殁者不知凡己,尔为疆臣缘何反不肯为满清死节耶?”
“贵阳之战,吾已尽力,如今大势已去,纵然一死,又于大局何益?况自古文治国、武安邦,贵州军权皆在提督李本深之手,他都逃了,吾又何必死节?”卞三元话里流露出对李本深的不满。此人平时独揽军权、不听自己调度也就罢了,还挑唆自己斩杀安坤,分兵水西。当初若能维持与安坤的关系,将派往水西的兵马全部调往乌江防守,卫军未必能渡得了乌江。
“嗯”,西日莫不置可否地笑了笑,“尔今被俘,可愿归顺否?”
“吾其实早有归隐田园之心,若大帅开恩饶吾一命,愿隐入山林,从此再不问政事”,卞三元请求。
“你们这些汉人呀,就是喜欢吟诗作对,我虽不明白其中真义,读一读倒也上口”,西日莫笑着念道:“独有烟霞意,难羁世外身。闲看林际月,漫理手中纶。丛桂成招隐,名山肯让人。逍遥吾自在,泉石养天真”。
卞三元脸色顿变,这首诗正是自己写的《隐者》,不知这胡酋如何得知,看来彼辈对自己着实上了些心思。
“依本帅看,归隐山林是假,尔是怕降卫会连累辽东的族人吧?”西日莫冷笑,“尔身为一省巡抚,本帅岂有放过之理,要么降、要么死,自己选吧”。
卞三元身子一颤,咬牙说道:“吾的家眷均在贵阳东边的平越府,辽东的族人吾已顾不得,只求大帅立即出兵攻打平越,保护好吾的家人”。
见他肯降,西日莫大喜,笑道:“卞巡抚勿忧,本帅立即派人去平乐保护您的家眷。只是贵州的局势,您何以教我?”
卞三元明白了,这是在问自己能为卫军做什么,想了想苦笑:“贵州阖省军权皆在李本深之手,不过吾可以修书劝各府州县归降,此外,驻守平坝卫的总兵金友臣与吾有些交情,此人素来喜欢见风使舵,见卫军势大,又见到吾的劝降书,定然愿意归顺”。
西日莫大喜,安顺州的郎岱陇氏已经投降大卫,金友臣部的作用主要是监视陇氏土司的军队,若是金友臣也降了,贵州南部便再无有战斗力的清军阻拦自己南下!当即笑嘻嘻地鼓励道:“卞巡抚放心,您若能助朝廷平定贵州,朝廷定不会亏待您”。
“多谢大帅”,卞三元拱手称谢。
送走卞三元,西日莫立即下令分三路攻掠贵州:命四川总兵坚村绛曲、天全六番招讨使高跻泰领兵三万由贵阳往西攻打水西,再由水西南下;征南副将军那日松、四川参军潘璘领近三万兵马由贵阳往东攻打平越军民府,再由平越南下;自己亲率三万大军南下,约定三路大军在广西罗甸会师。
九溪河作为平坝卫和安顺州之间的界河,风景如画,此时却面临着被战火破坏的风险。郎岱陇氏土司陇安藩为替妹夫乌撒土知府安重圣分担压力,令麾下土目陇胜领兵五千驻于九溪河西岸;驻守平坝卫的清军总兵金友臣领兵三千驻于九溪河东岸。陇氏虽然暗中归顺了大卫并意图救援乌撒,可却并没有与清廷正式撕破脸皮,所以双方只是沿河对峙,并未开战。
“战又不战,和又不和,卞抚院、李提督在搞什么名堂?”清军大营内,金友臣手按佩剑,愤愤不平。他虽然只有三千兵马,却是装备精良的正规绿营,战力远比河对岸那些甲胄不全的土兵们强得多,真要打起来,自信用不了几个时辰便能击败对岸的土兵。
此刻他很生气,生气的原因是河对岸又增兵了,陇氏土司陇安藩亲率五千土兵赶到对岸,令对岸的兵力达到了一万。敌人增了兵,仗不好打喽!
“报!卞抚院差人送信至”,正生着气,部下来报。
“哦,让那信使入内”,金友臣精神一振,以为贵阳方面终于下定决心开战了。
信使进入大帐,恭敬地呈上卞三元写的信札。
金友臣充满希望地问:“抚院差汝来,可是命吾渡河消灭陇氏?”
“非也。总镇有所不知,卫军渡过乌江,攻陷贵阳。抚院见卫军军纪严明,乃是仁义之师,已经顺应天命,归顺大卫。差小人来,是劝总镇您共同归卫”。
“什么!卫军攻陷贵阳,连卞抚院都降了?”
金友臣骇得面无人色,颤抖着拆开卞三元写给自己的信。好文采!端的好文采!卞三元的信写得团锦簇,将卫军说成威武之师、仁义之师,人数嘛,足有二十万。劝金总镇赶紧顺应大势、弃暗投明。不然卫军大兵一至,立为齑粉矣。
读完信,金友臣的脸上阴晴不定,看不出态度。
“报!威清卫方向发现卫军,打着‘大卫国征南大将军’旗帜,人数大约三万,正往平坝卫而来”,正犹豫着,哨探又传来一条消息。
“什么!卫国的那位征南大将军亲自来了?三万大军岂是吾能敌得过的?看来只有降卫矣?”见了军报,金友臣仰天长叹,终于下了决心。(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