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

第230章 谋建国步步为营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第230章 谋建国步步为营
    虽然决定暂缓称帝建国,苏勒坦仍然决定有所作为。
    首先,对那些劝进者,尤其是那些叫嚷得最凶的大和尚们得有所表示。他褒奖了带头劝进的巴图和坦、铁钼尔、脱里、巴尔思、苏合、哈达、阿拉坦仓、傅山、仲美乃、阿巴赖等大臣;又一口气封了七位国师:辉特部大萨满少布、格鲁派扎什伦布法台罗桑却吉坚赞、宁玛派晋美多吉大和尚、萨迦派天津大和尚、噶举派却朱嘉措大和尚、苯派桑吉林巴大和尚、珀东派桑顶寺多吉帕姆神。
    一口气封七位国师,既是对这些人支持自己称帝的回报,也表明了自己在信仰上,百齐放、百家争鸣的态度。七派都有人做了国师,这也意味着大家都是国教,一视同仁。除了势力雄厚的格鲁派有些愤懑不平外,其他各派都是满意的,他们最担心的大汗独尊格鲁的局面并没有发生。
    七位国师中,少布作为辉特部的大萨满,是大可汗少年的玩伴,与大可汗感情甚笃。当年少布他爹老萨满达楞泰因为参与苏勒坦两位叔叔的叛乱被流放,这事对少布影响极大,就任大萨满后,他老老实实地传法修道,不与政治人物拉帮结派。因此深得大可汗信任,任为国师。
    多吉帕姆神作为雪域一个小教派珀东派的分支桑顶寺的法台,从影响力来说,是不够国师资格的。可人家是谁?莲生大士的双修道侣,她不够资格谁够?大可汗为七位国师在拉萨的布达拉宫附近建造了供驻锡的寺庙,以便朝夕请益佛法。其中,多吉帕姆神的寺庙离布达拉宫最近。
    其他五大派中,宁玛的晋美多吉大和尚是个妙人,因为苏勒坦自称宁玛祖师莲生大士肉身显世,他一见大可汗便称其为“祖师”,因而颇得“祖师”信任;萨迦的天津大和尚投奔得早,也算自己人;噶举的却朱嘉措、苯派的桑吉林巴两位大和尚见识过蒙古人兵威,是识时务的,亦不用太担心。
    唯一让苏勒坦不放心的便是格鲁派。该派在雪域实力雄厚,远超其他各派,还和满清皇帝、卫拉特蒙古各部保持着密切的关系,不可小覷。为了挑拨格鲁两大神僧的关系,他故意不拜地位最高的格鲁三大寺法台阿旺罗桑嘉措为国师,而是拜地位稍次的扎什伦布法台罗桑却吉坚赞为国师,将罗桑却吉坚赞拔高到与阿旺罗桑嘉措平齐甚至更高的位置,以图分化格鲁。
    其次,薛宗周其实说的没错,称帝建国涉及到政治、经济、法制、军事、外交等各方面。所以,除了在政治上大肆造势、褒奖劝进者外,还需要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完善法制、加强军队,拉拢盟友。
    连年征战,民生凋敝。苏勒坦决定在近一两年内不再征战,让老百姓喘口气。同时开展军屯,鼓励耕织,新修水利,采矿制盐,减免赋税,发展贸易。除了原先的通商关口,又增设亨巴布、毕底、普兰、济隆、定结、生格宗六处陆关分司。界于此时的卫拉特还没有货币,主要使用叶尔羌的钱币,他还命人筹划发行钱币之事。
    因为尚未兴办科举,目前的官员人选主要依靠贵族和文武官员推荐。这难免造成特权阶级对官职的垄断,从而造成腐败;虽然进行了官制改革,可因为缺少足够的人才,很多官位都空着。因此推行科举,为寒门子弟打开晋升之门,解决官员人数不足问题势在必行。这其中又涉及到一个重要问题:语言文字问题。蒙汉维各族皆有文字。按说辉特部乃是蒙古人主导的政权,理应用蒙古文字考试。可蒙古文源于畏吾儿族的回鹘文,这种回鹘式蒙文晦涩难懂,表意不全,虽然八思巴对蒙文进行过改良,可依然不实用,难于推广。这直接导致许多卫拉特蒙古历史出现缺失,需要参考俄国人的史书才能补齐。直到若干年后,咱雅班第达发明了托忒蒙文,卫拉特蒙古的历史才清晰起来。
    既然现有的蒙古文字和回鹘文字不利于推广,使用汉字推行科举便是必然。苏勒坦下令重臣巴图和坦、铁钼尔、刘好古、薛宗周操持此事。事实上,推广汉语一直是他努力在做的。多年前即已在部落里开办了学校教授汉蒙两种文字,要求适龄的贵族和官员子弟都要上学,如今的蒙古上层子弟的年轻一代,大多会写汉字,这也为推行科举打下了扎实的根基。
    他还准备修改律法。当年在丘尔干会议上,卫拉特蒙古和喀尔喀蒙古上层共同商量制定了《蒙古——卫拉特法典》。相较于旧的习惯法,这部法律更清晰、更完备,是一个巨大的进步。然而,这并非是一部公平的法典,而是将人分成等级,很多律条同罪不同罚,大和尚与大贵族们享有大量特权,平民百姓受到残酷压迫。
    这对一向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苏勒坦大可汗来说是完全不能容忍的。不过,如今大和尚、大贵族们势力太大,不能忍也得忍。虽然暂时隐忍,制定新法典一事却一直在暗中进行。
    至于军事上,也必须做好准备。大可汗下令,将大汗直属的禁卫军增加到两万两千人,一直隶六省各保留四千地方守兵,守兵的军饷比禁军低两成。
    正如薛宗周在奏疏上所说,“人口不足,带甲之士,难超十万”。如今辉特部控制的地域虽然辽阔,却是地广人稀,全国人口包括奴隶,不过一百三十万,要维持两万两千战兵、两万八千守兵整整五万军队,军费上确实是个大开销。好在辉特部控制了丝绸金路,又积极开发与印度、尼八剌、不丹、哲孟雄、缅甸诸国,以及云贵川地区的贸易,还得到了哈密、吐鲁番、日喀则等粮食产区和大量的肥美牧场,勉强能够维持。不过想要再扩军,有点难。
    至于拉拢盟友,不丹、哲孟雄、尼八剌畏于兵威,已经向苏勒坦称臣,对称帝一事自然是支持的,印度、缅甸态度不置可否。卫拉特内部则遭到了失败,只有和硕特部的昆都仑乌巴什表示支持,其他各部皆明确反对。巴图尔珲台吉还将苏勒坦阴谋称帝建国一事密报给了清廷。
    山顶的风光是最美的,对只差一步就可以登临绝顶的大可汗来说尤其如此。他如同一名老练的棋手,一步一步,稳稳地落子,只为了山顶上的无上风光。
    (本章完)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