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

第129章 再创新高,三篇《Nature》!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第129章 再创新高,三篇《nature》!
    大不列颠,伦敦。
    《自然》杂志社总部。
    “真没想到,这个来自华国的年轻学者,竟然一次就往我们这里投递了三篇如此重磅的论文。”
    对于宁晨的名字,他们都并不陌生,因为在几个月之前,宁晨便在他们的期刊上,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发表了一篇论文。
    这样的年纪,就能在《自然》杂志上面发表论文,放在整个杂志的历史上,也是一件非常罕见的事情。
    而这一次,宁晨一次性投递三篇论文的举动,更是成为了整个自然杂志社的重要谈资。
    但在经过期刊编辑的初步审核之后,编辑认为这三篇论文都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在这三篇论文之中,宁晨发现了多达9种新型的超导体,并将这些超导体统一到一个铁基超导体系之中,用详细的理论解释了其中的超导机理。
    这样的成果,无论是放在材料学界还是物理学界,都将是一个非常重磅的消息。
    当然,期刊编辑只是负责论文的初审工作,更专业的审核工作,还是要交给行业内的专家进行评判。
    这个时候,一名自然杂志社的编辑突然想到了什么,说道:
    “宁晨这个名字,总感觉好像还在哪里听过呢?”
    “听你这么说,我也觉得好像有些熟悉。对了,之前那个成功解决了秋成同猜想的学者,名字好像也叫宁晨。”
    “没错,而且他也是一位来自华国的年轻学者。”
    聊到这里,大家都感觉这件事情有些过于的巧合了。
    “等一下……这两个同样叫做宁晨的学者,不会是同一个人吧?”
    他们知道,在华国,两个字的人名是比较容易重名的。
    华国拥有多达十四亿的人口,像一些非常常见的名字,甚至会有三十万在使用。
    “这种可能性就太低了吧,之前解决秋成同猜想的那个学者,可是凭借这项成果拿到了西蒙斯学者奖,放在整个数学界都是非常顶级的成就了。这三篇有关超导的论文,从学术价值上,并不会比解决秋成同猜想低出太多。”
    因为这两项成果,在各自的领域上都有非常高的价值,这让他下意识的觉得,这应该并不是出自同一人之手。
    相比之下,两个人同名的可能性反倒会更大一些。
    “这倒也没什么不可能的,像牛顿就可以同时在数学和物理学的研究上都取得伟大的成就。各个理学之间本来就是相通的。”
    “这种例子可就太罕见了。就算是爱因斯坦,数学也只是比较一般的水平而已。”
    这个时候,另一名编辑走过来说道:
    “不用争辩了,这两个宁晨其实就是同一个人。”
    听到这人的话,大家都不禁将目光投了过去。
    “怎么,你刚刚查过了?”
    因为自然杂志社的编辑们,平时主要的关注点都在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的领域上,对于数学界的消息也只是略有耳闻。
    “之前在西蒙斯学者奖的颁奖典礼的时候,西蒙·唐纳森教授亲自询问过宁晨这件事情,并得到了肯定的回复。我有一个朋友也参加了那次的颁奖典礼,所以这个消息是绝对不会错的。”
    自然杂志社的编辑们,很多都有非常广泛的人脉,认识各种学术界的大佬,也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听他这么说,大家也都知道,这个消息应该是比较确切的。
    “哎,直接查询一下就可以了,这些论文都会留有单位信息的。”
    一位编辑对这件事情还存在着些许的怀疑,便决定亲自再确认一下。
    可在他查询到这三篇来自《米国数学会杂志》上的论文信息后,却疑惑的说道:
    “奇怪……这三篇论文并没有标明任何的投递单位,而是以个人名义进行投递的。”
    这样的投递方式,放在整个学术界也并不算多见,也就只有少数退休后还在做研究的学者,会以这样的方式去投递论文。
    这个结果让原本已经快要确定的结论,又变得扑朔迷离了起来。
    “不必再查了,我有西蒙斯基金会的朋友,我直接问他一下就可以了。”
    很快,这名编辑便得到了回复。
    “确认了,这个宁晨的确是来自华国的盛州大学,只不过那三篇证明秋成同猜想的论文,因为某些原因没有通过学校的单位进行投递。这下子,可以确定这两个宁晨其实就是同一个人了。”
    听他这么说,大家对于这件事情终于再没有了异议。
    也许在同一所大学,也会出现同名的两个人。
    但要是说,这两个人各自在自己的领域,都取得了世界级的成果,这样的可能性则是接近于0的。
    毕竟这样的人才,放眼全世界也是寥寥无几的存在。
    ……
    经过一段时间的审稿,负责对宁晨这三篇有关超导的论文的审稿人,陆续给出了他们的审稿意见。
    他们无一例外的都对这三篇论文给出了高度的认可,并给出了建议期刊接收论文的意见。
    毕竟这些研究成果中,不只是发现了一些新的超导体而已,更是非常完整的构建了一个新的超导体系,其中的各项理论也都非常的完善。
    从论文的质量来说,这三篇论文甚至远高于《nature》正刊论文的平均水平。
    在收到几位审稿人的审稿意见之后,自然杂志社也决定,将会接收宁晨的这三篇论文。
    为了更好的体现这三篇论文的影响力,自然杂志社甚至将部分论文的刊登时间向后推迟,以让宁晨的这三篇论文,能够在下一期的期刊上同时刊登。
    确定了这个安排之后,自然杂志社通过邮件的方式,对宁晨进行了回复。
    收到了自然杂志社的邮件回复,宁晨的心情自然是十分的激动。
    首先,光是学校对这三篇《nature》的奖励,就达到了150万元。
    因为宁晨同时担任了这三篇论文的通讯作者和第一作者,所以所有的奖金都会归为宁晨所有。
    但在多次获得奖金之后,宁晨对于金钱的需求,已经没有之前那么强烈了。
    在二十岁的年龄,就拥有了一套全款的房产,再加上七位数的存款,宁晨并不觉得自己会存在任何的经济问题。
    钱肯定是要继续赚的,但赚钱只是顺便的事情。
    这种通过科研而带来的成就感,是多少金钱也无法换来的。
    宁晨先是把这个消息告知了徐洲,徐洲听完也是非常为宁晨感到高兴。
    “三篇论文……可就是一百五十万啊!宁晨,这回你得请我在食堂吃几顿饭了?”
    “一年的饭钱我都包了,说真的。”宁晨笑道。
    其实之前宁晨还跟徐洲说过,希望其中的一篇论文可以和徐洲一起共享一作的,因为徐洲在宁晨研究的过程中,为宁晨提供了一些非常重要的方向。
    但徐洲还是非常坚决的拒绝了宁晨的这个提议,因为徐洲觉得,自己当时只是随口一说而已。
    如果这都能共享一作,那严重点儿说,都算是学术造假了。
    宁晨觉得徐洲说得确实也有些道理,反正凭借徐洲的能力,自己肯定也会发很多一作的论文的,也不会差自己这一篇。
    很快,宁晨三篇论文成功发表的消息,就在材料学院的老师们中传开。
    宁晨再次成为整个材料学院的热点人物,刘旭也是特意来到实验室,当面向宁晨表示着祝贺。
    “宁晨,真没想到伱一下子就能在《nature》上面同时刊登三篇论文。我们盛州大学一年的指标,都被你一个人超额完成了。”
    按照盛州大学往年的水平,一年一共也很难在《nature》正刊上,发表三篇的论文。
    被刘旭当面夸奖,宁晨也不好说什么,只好保持礼貌的微笑。
    这个时候,徐洲说道:
    “刘院长,先别着急下定论,这一年可还没结束呢。”
    (本章完)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