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

第78章 一通改变认知的电话(下)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第78章 一通改变认知的电话(下)
    薛松电话里说的这一切,让乔喻发现自己之前的想法的确都太简单了。
    当然,这些都跟兰杰之前跟他说的话有关。
    不过话又说回来,老好人的确没当过大学教授,所以有些认知偏差似乎是正常的,毕竟高中跟大学完全是两个不同的系统。
    而电话另一边,薛松依然在孜孜不倦的解释着。
    “以我们余江大学为例,招生工作都是直接承包给各个院系的。比如我们数学系今年就负责东山省的招生工作。安排去做招生工作的教授,你觉得会给招生办面子?别傻了!
    华清、燕北的招生我虽然没研究过,但应该也大差不差。换句话说负责去招生的老师很可能本来就是以前的高考状元,甚至曾经的竞赛王者,你觉得他会把所谓市状元、省状元放在眼里吗?”
    乔喻认真的听着,毕竟这些都是他作为一个初中生、甚至可以说是一般普通人根本接触不到的信息,从这一点上来说,薛松是真的在无偿分享了,不管他是为了什么。
    “所以我让你在没进大学之前,就以一作的身份完成一篇至少能在一区前5%期刊上发表的论文,那又不一样了。不过我让你这么做,并不是让你去跟华清、燕北就奖学金这种破事讲条件。
    而是让你有资格挑一位院士当导师,最好还是那种已经近些年不再收学生的资深院士。这点对你很重要,因为你在学术层面不需要有太多的指导,只要有人能帮你扛事,让你能在学生阶段安心做科研就够了。
    别以为是件很简单的事情,就因为嫉妒人家成果,往人家实验室里掺水这种事你能想象吗?有了这样一位导师,起码你在做研究的时候不会碰到这些烂事。
    资深院士看重面子,而且为了关门弟子是真能豁出去且说话是真有用的,要知道你的师兄师姐们大都也已经在学术界出人头地了,他们都将是你的助力。
    一篇一区的论文,或许在他们看来不算什么。但对于一个刚升入高中阶段就能独立完成一篇高质量的一区论文,还能同时拿到imo跟小里巴巴竞赛金牌的学生就不一样了。
    这么说吧,当年我的情况跟你其实差不多,所以我去普林斯顿早早就确定了一位知名的数学导师,才能有今天的成就。”
    “啊?资深院士导师啊?那个,余江大学数学系有资深院士吗?”乔喻忍不住问了句。
    “有院士,但没有资深院士。而且余江大学抗不了什么事,你别来。”
    这说实话,薛松这番话是真让乔喻很意外。
    他本以为这位薛教授今天跟他说这么多,最后的目的还是会转到去余江大学去跟他学习,但这一句彻底断绝了这种可能。
    乔喻以前也在上网查过,起码在华夏,院士已经是学术界最高荣誉了。
    至于院士中的资深院士……那大概就属于boss中的顶级boss吧?
    总之对于一个初中生而言,这个话题似乎有些远了。
    但很快,薛松的话便让乔喻意识到,这其实是他一年后就要面临的问题。
    “总之首选资深院士导师。所以现在不管谁联系你,你都不用理会,安静的准备你的竞赛跟论文。然后发表论文,拿到imo金牌,再去跟华清或者燕北签本硕博连读协议。
    签署这个协议的时候是可以直接确定导师的,不要去计较其他细枝末节的条件,到了那个时候哪家愿意签你的导师在学术界话语权更强、更合适你,你就选择哪家。
    听了这番话,乔喻很真心的说了句:“谢谢你,薛教授。”
    “你先别谢我,我帮你规划这么多也是有条件的。你的第一篇论文,你是一作,通讯作者写我的名字,联系单位也要写余江大学。你有没有问题?”
    乔喻立刻答道:“没问题!”
    这是真没问题,虽然他不太懂论文,但回星城的车上,兰杰跟他聊过一些。
    一般学生发论文,通讯作者写导师是惯例。
    也不只是导师需要这个通讯作者,很多时候反而是学生需要通讯作者有导师的名字来铺路。
    毕竟学生一般都是学术新人,但凡不是那种完全没追求,只想赚钱的水刊,编辑都不会拿正眼看的。更别提华夏科学院认定的一区期刊,一般国际影响力排名都在前30%,一般来说人家根本就不会缺稿子。
    一个没名没姓的新人想发期刊难度可想而知。
    甚至很多学生的论文,导师真就是硬着头皮在通讯作者上署名的。
    写的太差,发布出去丢面儿,但为了学生能达到学校的最低毕业要求,真就只能认了。
    就好像流传在导师跟学生之间的一句经典吐槽:“你的文章对我在学术界的地位毫无威胁,但会让我在教育界颜面扫地。”
    所以乔喻想了想,觉得能让一个一位余江大学教授如此掏心掏肺说这么多,一个通讯作者似乎还不太够,完全不符合等价交换原则,于是又试探着问了句:“那个,薛教授啊,您就只属个通讯作者的名字吗?”
    “呵呵,我现在就算是想从你那里得到更多,你也没那个能力啊。起码你的第一篇论文我是通讯作者,以后你出头了,到时候能念我一分人情,我今天这个电话就没白打。学术层面我也是有追求的。”
    对面的语气很坦然,乔喻觉得可信,由衷的说道:“太谢谢你了,薛教授,被您这么指点之后,我真就一点都不迷茫了。”
    “我只是给你说一个大概的方向。资深院士的关门弟子也不是那么好当的。到时候肯定还有其他考核,你要对自己有信心。”
    乔喻立刻说道:“放心吧,薛教授。别的东西我可能还挺缺的,但我从不缺少信心。”
    “那就行,你还有什么要问的吗?”
    这种难得的机会乔喻自然不会错过,立刻问道:“那个,薛教授,兰老师跟我说以后如果我能成为大教授的话,就能享受很多特权,是不是真的啊?”
    这次对面沉吟了片刻才开口答道:“这个我不太好说,而且我不知道那位兰老师说的大教授到底有多大。只能就我的情况跟你简单讲讲。
    这么说吧,我现在的职称是副教授,但因为入选了学校的百人计划所以在校内能享受正高待遇。相对于我这个年纪来说,在高校内有这个成就已经属于比较强的那一批了。
    如果出门的话,比如不管是去潇湖大学,去参加学术会议,又或者受邀去参加行业内的研讨会,大家还是会很尊重我。但回了余江大学,进门的时候就算学校保安给我脸色看,我也只能受着。
    懂了吧?相对于学校而言,普通教授其实属于弱势群体。但如果你未来能成为院士就不一样了。所以教授有没有特权,也得看你的位置在哪里。
    普通教授就跟其他普通人一样,带学生,找项目,混个生活而已。但如果你评上了院士,能调动的资源就完全跟普通教授不是一个层级了。学校自然也会给予你更多的尊重。”
    今天薛松的说话风格,跟平时完全是两回事。
    如果让他的学生听到,大概会大跌眼镜。毕竟自家导师平时可是最注意风度的,用词特别有分寸。
    今天的说话方式,对于薛松来说,甚至可以用粗俗来形容。
    但没办法,当对面是一个初中生的时候,薛松觉得表达不能像他跟同僚跟他那些学生说话时那般含蓄。只能说在遣词造句这块,薛教授其实可以很灵活。
    效果自然也非常好。
    深刻让乔喻明白了原来大学里教授也是要分三、六、九等。那些论坛上亮明身份,拽得像二五八万一样的教授,其实活的也挺卑微的,连保安的脸色都得受着,实惨。
    看来兰老师说的大教授,大概得挂上院士头衔才行。
    这回目标更清晰了,只能是先上大学,再当院士了。
    “那个,薛教授,最后一个问题,您在美国留学的时候,也就是09年左右那会,听说过麻省理工有个姓冯的留学生吗?后来他好像就留在那边了。”
    “姓冯?麻省我倒是有几个朋友,不过没有姓冯的,你要是能确定他当年留学的专业,我倒是可以托人帮你打听一下。”
    “哦,那就算了。我就是随便问问。”
    “没其他问题我就先挂了。等会我到学校了,会在微信上给你发几篇文章,你先看看,先熟悉一下论文的写法。另外还会给你发一个关于数学论文行文跟格式的规范,你先自己研究,有任何不懂的问题二十四小时都可以打我这个电话。”
    “好的,谢谢,薛老师。”
    “不客气。”
    ……
    挂了电话,乔喻又是一阵唏嘘,甚至没了继续上论坛舌战群儒的兴致。
    本以为他已经很牛了,结果老好人帮他选的路其实才刚刚有了个不错的起点而已。
    他就知道,这个世界不会这么简单。
    不过话又说回来,如果真想靠打游戏过上优越生活的话,的确也挺难的。
    想当职业选手一样要过五关斩六将,万一发挥不好,还会被一群人指着鼻子在网上骂。
    关键是现在已经走上这条路,再回头乔喻还真是心有不甘。
    坐在床上消化了片刻薛松说的那些话后,乔喻干脆把这些乱七八糟的都放到了一边。
    接下来无非就是继续学习而已。
    恰好这方面他挺擅长的。
    过了大概有二十来分钟,薛松果然在微信上直接发了好几份文件。
    乔喻用电脑一一接收。pdf阅读器刚刚已经下好了,乔喻随手点开一篇论文仔细翻了一遍,然后开始自行剖析这篇文章结构。
    重点大概就分六个部分,引言、背景、方法、结果、讨论以及最后的结论。
    逻辑性还是很强的,行文也很清晰。
    随后乔喻又翻开了关于论文格式讲解的文章。嗯,写个论文还分什么apa、mla两种格式,美国人果然很无聊。好在已经规定好了,自然方向学科只需要研究apa格式就够了。
    然后突然觉得写论文似乎很简单。
    因为格式标准对于标题、行间距、边距、段落格式以及论文、参考文献引用都有特定的要求。所以只需要把这些标准牢牢背下来,然后在写的过程中按照格式里规定的要求来就行。
    乔喻一向认为,在学习跟写作这块,所有规定死了,不允许自由发挥的部分,必然就是最简单的部分。
    比如中学阶段数学、物理、化学的定理、各种表达式就属于被规定死了的东西,没法自由发挥,所以拿满分相对容易。
    所有文科类科目,什么语文、历史、道德与法治这些课程,虽然也有标准答案,但很多题目是允许学生自由发挥的,考满分却是千难万难。
    所以看过这两篇文章之后,乔喻对于论文便已经有了一定认知。
    无非是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跟格式标准,把某个问题该如何解决详细的告诉大家。最后加一些参考文献,告诉大家我从哪里汲取的灵感就行了。
    似乎也不是太难。
    无非是他获取灵感的方法是通过许多大佬在网上发的视频,到时候可能需要找一下具体内容的出处。
    有了这个认知,乔喻便关了电脑,躺到了床上。
    未来的事情,未来再说吧。
    明天还得去学校接受专访来着。
    ……
    乔喻躺床上就睡着了,但张铁军是半点不能睡。
    也不只是因为兴奋。
    星城晨报想要采访乔喻只是一个信号,接下来找到学校的电话一通接一通的,学校官网上留的咨询报名老师的电话都快被打爆了。
    刚刚不明所以的咨询老师还抽空在微信上跟他抱怨来着。
    当然,他也没闲着。
    天知道那些神通广大的记者是怎么弄到了他的电话,一个接一个的想要给乔喻做专访,幸福的烦恼。
    一夜之间,借助网络这个放大器,星城铁路一中在星城已经快家喻户晓了,这可怎么办呐!
    感谢大哥爱在微风细雨中散步的打赏鼓励
    ps1:万字更新打卡第4天。
    ps2:前章出现了一个认知错误,因为之前看到有12岁参加imo的例子,我一直以为初中阶段也能报名联赛的。结果搞错了,人家那是跳级。
    感谢书友的指正!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