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不请自来吴六奇
第256章 不请自来吴六奇
四月下旬,为配合骑兵奇袭从化、清远,赤军水师曾在广州发起佯攻。双方势均力敌,胜负相当。
及至清军铸炮厂、造船厂被袭,清军震动,始知赤军羽翼渐丰,不可小觑。
此后半个月,赤军蛰伏不出,并未乘胜进击,一直忙着招抚义师,不遗余力笼络各路水师。
只要稍有军事常识,很容易就能看出来,岑丹初奉诏援粤,与陈邦傅之流决不相同,势必要在广州城外与清军大战。两军交战,势必从水战开始。
因此,双方都极力招抚水师。岑丹初节制陈奇策、王兴两镇水师,杨彦迪率部归附赤军,暗中策反红旗水寇梁标相。
尚可喜也没闲着,费尽心机招降纳叛。除了红旗水寇刘龙胜、徐图隆外,饶平总兵吴六奇、碣石总兵苏利、南洋水师副将许龙相继投降。
吴六奇绰号“吴钩”、“铁丐”,苏利绰号“苏六”,许龙绰号“许总爷”,都出身草莽,在乱世中杀出了功名。当时,粤东海寇如麻,三人能从众多贼寇中脱颖而出,受抚为总兵、副将,决非等闲之辈。
从表面看,双方水师实力相当。但尚可喜招抚的吴六奇等人远在潮州、惠州沿海,不愿奉令增援广州。
岑丹初招抚的王兴等人,离广州本来就近,又志在抗清,收到檄令后欣然赴命。
明朝名将俞大猷有言,“海战不过是以大船胜小船,以大铳胜小铳;以多船胜寡船,以多铳胜寡铳”。
明军水师占据优势,丹初隐然胜券在握。
五月十六日,经过紧锣密鼓的准备,岑丹初签发军令,定于十八日辰时兵分两路,向红旗水寇发起进攻。
一路由赤军水师协协统阮廷峰指挥,领赤军水师第一标、第四标,挂黄旗,从三水县出发,沿西航道南下,从正面发起进攻。
另一路由广宁伯虎贲将军-“绣针”王兴指挥,领义军水师,挂黑旗,从佛山港出发,经西江、佛山水道,进入珠江,从侧面发起进攻。
此外,都督同知吴文献统领东勋水师,挂蓝旗,扼守沥滘水道、珠江,随时阻击红旗水寇。
珠江入海口水网密布,红旗海寇自恃船坚,可以来往自如。为了一举全歼海寇,丹初檄令吴文献在虎门伏下一支水师,封死敌军退路。
陈奇策率所部水师为总预备队,挂白旗,跟在赤军水师之后,入西航道。
不料,十七日中午,情报局传来一份紧急军情,说伪饶平总兵吴六奇领兵来援,前锋已进至虎门。
吴六奇!这个老小子!来的真是时候!
岑丹初闻讯大怒,恨得咬牙切齿。
要不是吴六奇,尚可喜也不可能这么顺利拿下潮州、惠州。此人“有义结兄弟三十人,素号雄武,只以四海无主,拥众据土,弄兵潢池”。
清军刚攻到韶州,吴六奇瞅准时机,派弟弟前往投效,备陈“粵中形势,传檄可定”,并向尚可喜献计“以游札三十道,先往驰谕,散给群豪,近者迎降,远者响应,不逾月而破竹之形成矣”。
尚可喜依其言,潮州、惠州两地大小军头果然投降。
穿越之前,丹初读过不少武侠小说,对吴六奇的名字相当熟悉。
他身世传奇,颇受后世吹捧,满清有不少小说取材于他的故事,如《聊斋志异》中的大力将军、《雪中人》的雪中铁丐,其原型都是吴六奇。清廷也对他颇为推崇,历史上,吴六奇死后,康熙就曾追赠他少师兼太子太师,赐谥顺恪,遣官祭葬,御制祭文、碑文,可谓哀荣备至。
丹初原本对他颇有好感,及至穿越,身处南明乱世,才对吴六奇有了更多的认识。才知道,吴六奇与尚可喜一样都是大汉奸,却被后世洗白为抗清志士,岂不悲哀?
相反,南明那些真正的抗清志士,如堵胤锡、焦琏、胡一青、杨彦迪等,却在史书上名声不显。这要归咎于满清的文字狱,还是文人歪曲事实?
未正时分,又有情报传来,说吴文献把东勋水师调防沥滘水道、珠江,虎门防备空虚。吴六奇突破了虎门要塞,率部进入珠江水道,战船连绵四五里,不下五六十艘,将与红旗水寇会合!
水战非赤军所长,为了准备明日之战,丹初煞费苦心,策划良久,又是协调诸镇,又是准备军械,对胜利志在必得。
哪知道,吴六奇早不来,晚不来,偏偏赶在这个节骨眼上来。他一来,一下子带来五六十艘战船,战场形势为之一变!
清军水师力量骤增,梁标相还敢战场倒戈吗?赤军现有的部署,要不要调整?若要调整,势必要推迟进攻日期,该推迟到什么时候?
丹初沉思不语,心感不妙。
情报局长冯加礼侍立一旁,瞅个时机,小心说道:“大将军,这个吴六奇是广东海阳人,年轻时嗜好赌博,倾家荡产,沦为乞丐,在家乡无法立足,辗转来到江浙乞食……”
“我知道,”丹初打断了冯加礼,说道:“浙江海宁名士查继佐偶遇吴六奇,见他虎背熊腰,邀他痛饮,一见如故,后赠送厚资,激励吴六奇回乡襄助大业。
“吴六奇,你襄助大业,襄助得真好啊。鞑子还没到广州,你派人乞降。尚可喜许了你什么?你竟然航海数百里,跑到广州凑热闹?”
丹初一边自言自语,一边来回踱步,脸上阴晴不定,愤慨不已。
大将军平素沉稳,极少失态,冯加礼窥见他神色稍有缓和,问道:“大将军,吴六奇一来,我军水师优势已不明显,是否要推迟进攻时间?”
究竟要不要推迟?
主帅位高权重,却也要承担极重的责任,决策正确与否、果断与否,直接关乎全军的命运。战场上战机倏忽即逝,为主帅者更得拿定主意,决不可优柔寡断。
推迟?为准备明日之战,部队已经精心准备半个多月,若轻易推迟,势必影响士气。
照计划开打?可以趁吴六奇初来乍到,打他一个措手不及。不过,随着吴六奇的到来,战场上也增加了更多的变数。梁标相可能立场摇摆,清军实力明显增强。能否全歼清军水师,丹初已无十足把握。
丹初无意间抬头,惊觉帐内众人都在紧盯着他。他们在期盼主帅尽快做出决定,他们的眼神已不再坚定,似乎不再像往昔那般崇信自己。
他不由得想起了《纪效新书》中的一句话,“我今在军中,再无一句虚言与你说,凡出口就是军令,就说的差了,宁任差误底,决不改还”。
打仗是极凶险的事情,一军命运仰赖于主帅。在将士面前,主帅都得维持崇高的威信。万不可有丝毫动摇,免得部下生疑,扰乱军心。
吴六奇不请自来,战场上陡增变数。但总的来说,丹初还是有把握打赢明日之战的。
“不推迟了,正常打。”
杨玉祁、冯加礼等僚属如释重负,眼中再次放出光芒,对丹初更加崇敬。
“大将军,”参军佥事杨玉祁提议道:“要不要向各镇发文,提醒他们如期发起进攻?”
古代通信手段落后,打仗都得预先约定日期时间。
通过诛杀罗成耀、夜袭清军,丹初已在诸镇面前建立了威信,自信各镇不敢违抗军令,说道:
“不必了,文书连夜往来,又无实质内容,纯属无病呻吟。诸镇收到军令,也会暗自生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