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章 诗狂贺知章
大唐正是物阜民安的天宝盛世,远在浙江的镜湖,却依旧波澜不惊地荡漾着一汪春水。
一位八十多岁的老人策杖徐行。
他从长安远道而归,斑白的双鬓浸满了汗水,但回到故乡的喜悦已经冲淡了舟车劳顿的疲惫。
遇到一群顽耍的小孩子,他停下了脚步。
弯下腰,用一口正宗的吴语向他们打听故地。
孩子们哪里认识这个突然出现的老者,不回答他的问题,反而嬉笑着问他从哪里来。
这个老人,正是自称四明狂客的贺知章。
可是狂人遇到这种尴尬情况,也只能苦笑着作诗。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家乡的孩童不认识他,但是千里之外的长安城,却依然传说着这个狂人的轶事。
享有诗仙之称的李白,曾遭到昏庸腐朽的唐玄宗排挤被贬多次,作为豪放派诗人。
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因牵扯到乌台诗案,惨遭被捕入狱。
与这两位诗人相比,贺知章无疑是幸运的。
他的政治仕途是顺风顺水,人生也算是过得比较圆满。
“有话说三岁看小,七岁看老。”
“青年时代的贺知章,就性旷夷,善谈说,狂人之态初显。”
“三十六岁这年,他顺利通过了科举考试,从此步入仕途。”
“作为浙江省有史可稽的第一个状元,贺知章可以说是开了先河。”
“可是在中央,大家基本上都是科举出身的学霸。”
“身在官场,情商显然就比智商重要太多了。”
“最开始的贺知章,对官场风云看得很开。”
“他完全不在意升官发财,做一介学官做得乐不可支。”
“可是他的姑表兄、宰相陆象先看不下去了。”
“这位表兄一直都很看好贺知章,他跟别人夸奖说。”
“贺知章风流倜傥会说话,我要是一天见不到他,心里都会生出鄙吝之气。”
“在陆象先的帮助下,贺知章去了太常寺,才算是正是开始仕途生涯。”
“凭借才华,贺知章很快崭露头角。”
“可是比起欣赏,他招来的更多是酸溜溜的嫉妒。”
“一口吴地方言是贺知章的标志,也是同僚嘲弄他的把柄。”
“一群朝臣在背后说贺知章就算是南方的金子,也是来到了中原才得以发光。”
“这些议论传到贺知章耳朵里,他莞尔一笑,写下一首《答朝士》回应。”
“鈒镂银盘盛蛤蜊,镜湖莼菜乱如丝。”
“乡曲近来佳此味,遮渠不道是吴儿。”
“吴地的蛤蜊、莼菜,你们中原人也觉得好吃,但是你们不会介意这些东西来自南方。”
“所以英雄不问出处,是金子到哪里都发光,干嘛在意我是南方人呢。”
“而面对上司的打压,贺知章也给出了高情商的满分答卷。”
“广东人张九龄做宰相时,不知道为什么一直看不惯贺知章,一直没给他升官。”
“后来张九龄被罢相,怕贺知章伺机报复去道歉。”
“一番话,说得张九龄大为惭愧。”
“多年之后,杜甫回忆起有性格更有情商的贺知章,写诗说。”
“贺公雅吴语,在位常清狂。””
“贺知章处庙堂之高,有自己一套风趣幽默又不失放逸的处事方式。”
“但更重要的是,他收放自如,知道如何用最合适的方式,解决自己的困境。”
“狂人的标配就是痛饮酒,贺知章也不例外。”
“说起贺知章最著名的酒友,非李白莫属。”
“天宝元年,李白带着自己的诗作来到了长安,想要在此闯出一片天下。”
“他刚一来到,就遇到了贺知章。”
“彼时,李白只是一介布衣之士,而贺知章已经是德高望重又身居要职的太子宾客。”
苏轼:贺知章是浙江历史上第一个状元,又是大唐最幸福的诗人。
贺知章37岁考中进士、状元,活到将近90高龄。
一生恰逢唐朝最鼎盛、最安定的时期,可谓福寿绵长。
他经历了武则天、唐中宗、唐睿宗、唐玄宗四朝皇帝。
先后任国子四门博士、太常博士、礼部侍郎、秘书监、太子宾客等,官拜三品。
一路繁,做官一辈子,最终回乡高寿而终。
由于生逢盛世,以及旷达的个性。
贺知章诗歌基调乐观,气度雍容,清新潇洒。
贺知章个性洒脱,好酒。
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落井水底眠。
说他喝醉后骑在马上前俯后仰,像坐船一样。
他喝醉后掉到井里头,干脆就在井底睡着了,够得上头号酒仙。
与张若虚、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
与李白、李适之等谓饮中八仙。
与张旭、怀素称唐草三杰。
玄宗天宝初年,贺知章大病一场,上疏请为道士。
唐玄宗赐其还乡,归居四明,皇太子及满朝大臣为之饯送。
贺知章回乡后写过《回乡偶书》二首,这是《回乡偶书之二》。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从考中进士离别家乡到长安为官50载,贺知章才感觉到家乡人事变迁太大了。
只有门前那镜湖的碧水,在春风吹拂下泛起一圈一圈的波纹,还和五十多年前一样。
“但是一见到丰神俊朗的李白,贺知章的直觉就告诉他,眼前这个可不是一般人。”
“李白迫不及待地拿出自己的得意之作《蜀道难》给贺知章看。”
“噫吁嚱,危乎高哉。”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贺知章酣畅淋漓地读完全诗,激动得不住点头,莫不是谪仙人下凡!”
“结识了谪仙人,自然要庆祝一番。”
“贺知章热情地拉着李白去喝酒,结果刚在酒肆坐下,他就尴尬地发现走得匆忙,没带现金。”
“谁知,贺知章没有被扰了兴致。”
“而是毫不犹豫地解下腰间显示官品的金龟,换了几壶温酒和李白畅饮。”
“于是,这对年纪差了四十二岁的酒友,在长安城的酒肆里推杯换盏,尽兴而归。”
“之后,贺知章还把李白举荐给了唐玄宗。”
“这次会面,对于李白来说意义非凡。”
“以至于多年之后贺知章故去,李白数次情真意切地怀念。”
“后来杜甫追忆长安城这些著名饮者,写了一首《饮中八仙歌》,金龟换酒的李、贺也在列。”
“而贺知章由于年龄和资历,被杜甫排在了第一位。”
“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落井水底眠。”
“而同属于饮中八仙的张旭,也是贺知章的酒友。”
“张旭也是个狂人,他写得一手好草书,被称为草圣。”
“但是他常常醉后作书,甚至会摘下帽子用头发蘸墨汁写下惊世之作。”
“即使在王公大臣面前,他也丝毫不会收敛。”
“也因此,张旭也被成为张颠。”
“一样喜欢喝酒、喜欢写草书的贺知章常常和张旭痛饮,然后挥毫泼墨。”
“至于把书法写在哪里,也完全看这两位的心情。”
“有的时候是在墙壁上,有的时候是在屏风上。”
“兴之所至,落笔为纸。”“而贺知章的草书,也是字如其人。”
“那些年,长安城的酒肆里,常有一位老者呼朋引伴,大醉而归。”
“他留下的书法,被店家和百姓奉为至宝。”
“他留下的事迹,回荡在天子脚下的每一个角落。”
“贺知章八十六岁这一年,生了一场大病。”
“他虽然得以死里逃生,但是越发感到神情恍惚,想告老还乡。”
“于是,他向唐玄宗请辞。”
“唐玄宗虽然舍不得,但还是准许了这位老臣。”
“为了表达自己对贺知章的眷念,唐玄宗特意把贺知章家门口的一角鉴湖赐给了他。”
辛弃疾:锦鲤诗人贺知章,历经四朝还是皇帝老师,浙江首位状元。
贺知章,字季真,是越州永兴人,也是现如今浙江杭州萧山人。
在唐代诗人中,贺知章可谓是翘楚。
与众多诗人相比,贺知章可谓是大器晚成。
他在37岁的时候才被金榜题名,47岁时与张旭并称为吴中四士,此后贺知章便名声大噪。
贺知章从小聪慧过人,满腹经纶,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他为人耿直,豪爽坦荡,是整个家族的希望。
37岁那年,贺知章凭借不懈地努力考中了进士,成为了江浙地区第一位新科状元。
可即便是这样,贺知章始终没有官架子,经常与自己的同伴进行吟诗作赋。
在为人处事方面,贺知章不但通情达理。
而且还才华横溢,他写的书法也是酣畅淋漓。
在险恶的官场中,贺知章从没有遭遇过打击。
虽然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但贺知章也是乐天派,对任何事情都看得很快,情商也是非常的高。
当年,张说征讨突厥叛军大获全胜,贺知章奉皇帝之命为他写了一首边塞诗进行祝贺。
看到这首诗朗朗上口,张说十分喜爱。
当张说一路高升后,贺知章也平步青云升为了礼部侍郎还兼任集贤院学士,可谓极其风光。
在当时的年代中,很多诗人文人都不得志,而贺知章却是幸运儿。
他没有体会国李白的失意,也无法知道孟浩然的困顿。
在官场中,贺知章始终用自己独特的为官之道,让仕途顺风顺水。
即便是自己身处于危险的漩涡之中,他也得以保全自身。
就连脾气暴躁的张说,也对贺知章甚是喜欢,多次推举贺知章编撰书籍。
因为贺知章出色表现,也令张说十分满意。
或许在官场中,贺知章不仅政治能力高,情商也高,才会让事业平稳.
随着年龄越来越大了以后,贺知章做出了令很多人都感到惊讶的决定,他辞去官职选择告老还乡。
当唐玄宗听闻贺知章的决定后,也十分不舍。
这位历经四朝的元老本可以在宫中继续做学问,可却选择回乡,无奈之下唐玄宗也不得不答应了下来。
就这样在唐玄宗的帮助下,贺知章将老家的旧宅改造成了道观,脱下官袍后,贺知章便过上了与世无争的日子。
功成名就回乡之后,贺知章便创作出流传千古的诗词《回乡偶书其一》。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从青丝变成白发,虽然口音没有变。
但远在异乡漂泊的贺知章十分怀念自己的故土,晚年的贺知章生活得也是非常惬意。
不过因为年龄越来越高的原因,贺知章的身体每况愈下,在天宝三年因病离世。
“贺知章离开长安城那天,唐玄宗在东门设宴,贺知章的学生、太子李亨和百官一起写诗为他送行。”
“可以说,贺知章享受了唐代最高规格的欢送会。”
“时任翰林供奉的李白也赫然在列,他依然记得与贺知章初识的那一天。”
“生性旷达的他,也写诗送这个狂人回乡。”
“镜湖流水漾清波,狂客归舟逸兴多。”
“山阴道士如相见,应写《黄庭》换白鹅。”
“为官五十载,才华横溢却不争不抢,情商过人又乐观狂放的贺知章,不知道给大唐引荐了多少贤才,又在朝堂留下了多少美谈。”
“而现在,是狂人退场的时候了。”
“这五十年在贺知章身上留下了痕迹,可是他的口音和性格,却没有丝毫改变。”
“同样没有变化的,还有贺知章的家乡的镜湖。”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出走半生的贺知章,归来仍是少年。”
“回家之后他仿佛返老还童,又成了那个善于谈笑的疏狂少年。”
“他最广为传颂的《咏柳》,就是写于这个时期。”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谁能想到,春风如剪这样童趣十足的比喻,竟然出自一个八十六岁的老人之口!”
“也是在这一年,贺知章的人生走到了终点。”
“在人生七十古来稀的唐朝,贺知章是当之无愧的长寿诗人。”
“而更让人称奇的是,他的一生出奇安稳顺遂,可以说幸福指数爆表。”
“作为诗人,他有诗名传世。”
“作为书法家,他的草书饱受赞誉。”
“作为朝臣,他也深得皇帝信赖和倚仗。”
“那些和他交往过的人,也几乎都被他的人格魅力所折服。”
“他虽然自称四明狂客,但是他的狂伴随着高情商,所以并不会冒犯别人。”
“于是,贺知章留下的,只是清狂的鲜明底色和待人接物的温和方式,以及聊发少年狂的老顽童姿态。”
“人活于世,我们都希望自己可以活得自在而又幸福。”
“而贺知章这个双商高的狂人,则堪称典范。”
“他狂得襟怀坦荡、不拘小节,不让琐事萦怀。”
“他又极具情商,能够以风趣的方式回应一切刁难,用达观的笑谈面对一切不顺。”
“这是贺知章的处事哲学,也是他留给我们的智慧准则。”
“愿我们都能不违本性,又与人为善,活出幸福又不失狂放的人生。”
王安石:李白被贬,苏轼被陷害入狱,却唯独贺知章政治仕途顺利,人生圆满。
经历了武则天、唐中宗、唐睿宗、唐玄宗四朝,晚年归乡还是唐玄宗亲自为他践行。
看看武则天到唐玄宗,这个过程,发生了多少事情。
而贺知章没有因为风波被贬谪过,不像其他诗人一样,稍微有个风波,就被拍到某个旮旯了。
贺知章可以说是刚好生活在唐朝最鼎盛时期,虽然有一些风波,但是没有影响到他的生活。
虽然是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但是这句诗不正是千百年来,从小出去闯荡,晚年回到家乡的写照吗!
贺知章还教过一个皇帝,叫做李亨,也就是后面的唐肃宗,而且属于那种师生情深的那种。
在唐玄宗天宝初年时候,贺知章已经86岁了,就去找皇帝请求退休。
唐玄宗准奏,还下诏在京城东门设立帐幕,让百官为之饯行。
唐玄宗又御笔亲书,一连写诗三首为贺知章送行。
皇帝这个举动在历史上都没几个,有的退休后也被嘎了。
贺知章对李白有知遇之恩,他读过李白的《蜀道难》之后很惊奇,称呼李白为仙人下凡。
贺知章和李白都是有名的酒仙,喝醉以后骑在马上前俯后仰的,就像坐在船上一样。
其他类似轶事还有宝珠市饼,为子乞名,金龟换酒之类。
感觉是生活中的小趣事而已,只是被记载了,就传下来了。
其实从贺知章的人生经历可以看出,他不仅是一个学霸,而且是情商很高的那种。
要不然情商不高的话,稍微有点事,愣头青那种,就容易被贬了。
文学领域就更不用说了,有流传千年的诗,还有书法作品等,像贺知章的书法。
既有唐人的严谨作风,又有晋人流润飞扬的风姿,对晚唐和宋人书风影响巨大。(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