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

第221章 财政收支平衡的措施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第221章 财政收支平衡的措施
    十二月五日,朱由检在文华殿召见毕自严、董其昌,阁臣九卿一同与会。
    这个变化,内阁大学士和九卿或许觉得没有什么,他们参加常参会议已经有些习惯了。
    但是刚刚进京的毕自严、董其昌,却明显感觉到,这件事相比之前的改变。
    两人明确认识到,京中传言的九卿地位提高,并非只是空话。大学士和九卿在当今皇帝眼中,是一样的地位。
    这个发现,董其昌觉得没什么,他今年七十三岁了,精力早已不济,早就不抱升官做事的期望。来到京城是因为皇帝把袁可立起复,他要给老朋友支持。
    毕自严却心中振奋,知道自己将来很可能成为户部尚书,成为朝堂重臣。
    这种不同的心境,也和皇帝对他们的态度有关。
    朱由检对董其昌很是礼遇,先是正式任命他担任吏部右侍郎,委任为逆案审判委员会委员,负责审判逆党。
    又以他的字好,任命他担任日讲官,教授自己书法。
    总之,在明面上很是礼遇,实权却没有多少,明显不够重视。
    就连理论上应该由吏部侍郎负责的专督考课磨勘,都没有正式委任。
    对毕自严就不一样了,先是正式任命他担任户部左侍郎,又让他在户部右侍郎翟凤翀、专督军饷侍郎李起元、专督钱法侍郎董应举进京前,负责相关事务——
    可以说是把他实际上当成户部尚书,把户部的事情,完全交给他办。
    旁边署理户部尚书的郭允厚看到这种情况,心中有些黯然。户部尚书这个九卿职位,他如何不想当下去。但是对大明的财政状况,他实在没有办法。只能退位让贤,从户部尚书上离任。
    好在皇帝理解他的难处,没有过多苛责。让他担任专督仓场侍郎,明显还要使用。
    只是由户部尚书降为侍郎,郭允厚觉得实在有点尴尬,感觉有些难以面对以前的下属官员。想提出换个部门,却又怕触怒皇帝——
    能够继续任职已是开恩,他还想挑挑拣拣,那是什么道理?
    不知道郭允厚的心事,朱由检让他介绍当前大明的财政状况,询问毕自严有什么办法。
    毕自严知道皇帝用自己的目的,进京的路上就一直思考这件事。听到郭允厚的介绍后,立刻就上陈道:
    “臣以为理财之要,在于收支平衡。”
    “正供不足,取之加派;加派不足,取之捐助,又取之优免、工食等项。”
    “长期如此,必然积弊丛生。”
    朱由检抚掌赞叹,感觉说到了心里。
    财政最重要的事情,不就是收支平衡吗?
    正税收不上来,附加税定得再多也是白搭。而且向能收税的地方加税,那是在杀鸡取卵、竭泽而渔。
    理财的基础,就是要把税收上来。不能让地方肆意拖欠,不给朝廷缴税。
    但是在传统上,催收租税又被视为恶政,不被文官提倡。
    万历年间的南京户部尚书张孟男曾说:“臣以催科为职,臣得其职,而民病矣。”
    曾经担任县令的公安派文人江盈科,还写过《催科》一文,开头就说:“为令之难,难于催科。催科与抚字,往往相妨,不能相济。”
    官员都是这个认识,地方拖欠税收,那就更是常事。甚至他们都不会受到惩罚,而是会有贤名。
    例如江盈科,常因催科不力而遭“长官詈骂”,但是在担任县令期间,却是贤名远播。后来升任吏部主事,被揭发“征赋不及格”后,也只是改任大理寺正。之后还升任户部员外郎,担任理财官员。
    这样一个风气和制度下,哪个官员会尽力催科、满额收缴赋税?
    别管地方官吏是不是吃得脑满肠肥,反正给朝廷的税款,那是要尽量拖欠的——
    如果他们向朝廷缴纳赋税很积极,反而可能被骂。
    按照朱由检让户部的粗略统计,地方拖欠朝廷的税款,大概五六百万。朝廷之前拖欠的九边欠饷,大概六七百万。
    两者的差额,大约一百多万。如果地方能满额缴纳赋税,朝廷最多有一百多万财政缺口,根本不会累积出那么多欠饷。
    所以朱由检就询问道:
    “毕卿有什么办法,可以把税款收上来?”
    毕自严当即说道:
    “一是要核逋欠,确认各地拖欠的赋税,让他们限期上缴。”
    “二是要征收屯粮,把朝廷掌握的屯田和官田核实,鼓励地方屯田,征收相应赋税。”
    “三是要严考成,把缴纳赋税纳入官吏考核。”
    “如此三管齐下,当能让地方缴纳更多赋税。”
    这三个措施,都是传统上行之有效的办法,只是对官吏太严苛,提出来的人要被骂。
    毕自严能不畏人言提出这些,让朱由检很是欣慰,看出了他勇于任事的决心,当即就支持道:
    “这三件事情,朕都交给你办。”
    “各地拖欠税款是遗留事务,和魏逆当政多有关联,要和审查逆党一起办。”
    “如果在地方治理有方,又能给朝廷上缴足够的税款,那样的官员即使曾经附逆,也要酌情留任。”
    “如果治理地方无方,又曾依附魏逆,那就酌情加等,甚至罚没家产。要用他们的家产,补上欠缴赋税。”
    “这件事情由毕卿主办、逆案审判委员会配合。”
    这是以清查逆案的名义,逼迫地方官员上缴税款——
    如果不把拖欠的税款交上来,他们要滚蛋不说,还可能被定个附逆罪名,罚没他们的家产。
    只要是曾经上疏称颂魏忠贤的,都能被列入逆案的可能。那些拖欠赋税的官员,都可能被罚没家产。
    这个措施实在是狠,就连毕自严也没有想到。但是皇帝是在用这样的政策支持他,还给了他全权,他只能默认这件事,想着在审查地方官员时留情点,不能把所有拖欠税款的官员都列入逆案。
    其他朝堂上的官员,在见到人人过关被皇帝由朝堂拓展到地方后,则是心中快意——
    他们这些朝臣好不容易过关,地方上的官员怎么能放过去?
    尤其是东林党的官员,在朝堂上的职位定下后,只能往地方上打主意。不把附逆的官员赶下去,东林党的官员如何起复?
    被阉党列入东林党、负责审判逆案的董其昌,对此极为支持。
    《崇祯长编》崇祯元年九月辛酉:
    户部尚书毕自严陈理财四事:
    一曰核民运之逋欠、一曰议屯粮之征收、一曰严京边之考成、一曰汰逾额之营制。
    蓟、密、永、昌四镇新增盐菜银二十二万六千二百五十四两九钱五分,系天启二年原任督臣王象乾议加,原止题发一年,以后并未题发,亟宜议汰。
    旨从之。
    (本章完)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