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3.第393章 李暮顾问,让我们吃饱了肚子嘞!
第393章 李暮顾问,让我们吃饱了肚子嘞!
待江主编走后。
李暮继续吃晚饭。
便打算去氟氯氰菊酯和长效碳酸氢铵两边的实验室看一看。
问题他估计应该没有。
不过来都来了,去看看也能更放心些。
魏国伟和刘全工两人全程陪同。
在跟着李暮在几个实验室转完之后。
刘全工终于忍不住道:“李顾问,您刚刚在采访的时候说,有以后多开些讲座的打算?”
他没有直接问,而是换了个委婉的说法。
毕竟要是猜错了,以后可就不好开口了。
“确实有这个想法。研究嘛,说归说,总是做不完的。再说培养国家人才,也是一件相当重要的事情。”李暮笑道。
闻言,刘全工露出欣喜之色,道:
“那您看有没有兴趣也来我们学校担任荣誉教授,偶尔讲讲课就行。”
“您是不知道学生们对您有多尊敬和欢迎。”
“他们不仅想要学习您的精神,更想要学习您在农业领域超前的研究想法和方向……”
他说话的同时。
魏国伟也跟着看向李暮。
这件事要是能成,对农研所其实也有很大的好处。
毕竟他们所的专家和教授,也能跟着一起来蹭课学习。
望着两人的目光,李暮摆了摆手,笑道:
“停停,刘院长,用不着说这么多客气话,我明白你的意思。”
“当荣誉顾问也不是不行,只不过我这次讲座过后,会出差一段时间。”
“如果您想连着请我来讲课的话,恐怕希望要落空了。”
他左右已经在7所高校担任了荣誉教授,倒是不在乎多一个两个。
“好好好,您肯答应就行,至于讲课的事,我们这边全部照您的时间来,等您的通知!”刘全工激动道。
这天大的喜事,砸得他一时有些晕乎乎的。
毕竟农学院在关于李暮的“竞争”当中,可谓从来没有赢过。
明明最开始关系只在京工院之后,可后来却被五道口技术学院和京大等学校后来居上。
如今可谓算是守得云开见月明了。
“别光顾着激动啊老刘,说说待遇的事情。”一旁的魏国伟提醒道。
虽说他知道农学院,甚至是农研所给出什么待遇,李暮都不会在乎。
但李暮可以不提,他们却不能不给,这是最基本的尊敬。
“对对,待遇就按正式教授来!”刘全工直接道。
李暮哭笑不得道:“您可别,就按荣誉教授的标准就行,和其他高校一样。”
“好吧。”刘全工一听,也没有强行坚持。
……
在答应了在农研所担任荣誉教授的职位之后。
李暮也没有久留,很快离去。
相关的手续他用不着操心,证书也会直接送去特楼。
他基本只需要出个人就行。
“或许当个教授也不错?”李暮坐在车中的时,忽然想道。
不过转念一想,他心中觉得还是有些不妥。
荣誉教授和正式教授,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
而且他能按照学校的安排,每周抽出一些时间去上课吗?
目前来说,显然还是研究更为重要。
一边想着,李暮一边回到家中,继续自己的研究工作。
……
次日,早。
人们日报、广民日报和新夏报等几大报纸的头版头条,很快便将李暮于农学院进行讲座活动的事情刊登了出来。
虽说当时采访的只有江主编一个人。
但作为政务机关,他们的信息都是共享的。
尤其是关于李暮的报道,是上面明确指示过“要全面、着重进行宣传”的事情,更不可能吃独食。
不过在专访上,人们日报还是占了很大的便宜。
李暮和江主编的对话,被几乎一字不落地搬到了报纸上。
那句“见我一次,十次,百次……不如看书一遍,十遍,百遍……”的话,更是被无数学生奉为圭臬。
人们日报:
“昨日,我国著名计算技术专家、钢铁冶金专家、农学专家……李暮顾问,莅临农学院校园开展讲座……”
广民日报:
“在本次讲座当中,李暮顾问创新性地提出了‘矿质营养说’‘归还说’和‘最小养分说’等农学全新理论……”
新夏报:
“在李暮顾问的带领下,我们有理由相信你,我国的农业将会再次迎来一次大发展……”
……
铺天盖地的报纸,以极短的时间,铺遍全国大大小小的街道。
即便是偏僻的乡下,也看到了报纸。京都附近几十里处的一处小村子,正当晌午的时候,村文书坐着牛车,拿着一份报纸从外面赶了回来。
还没进村,他便一路连声大喊:“好消息,好消息,李暮顾问又上报了!”
声音在空旷的原野上传开。
逐渐变得金黄的麦地里,顿时伸出一个又一个的脑袋,向两人这边看来。
都不用村文书提醒,他们便放下手中的活计,马不停蹄地赶往村长的家中。
不过即便他们的动作已经够快了,到了地方后,村长的屋里还是已经变得挤都挤不进去。
见人越来越多,村长连忙大喊道:“何文书,带着大家出去,咱们在外面念!”
“好好,大家都别着急,咱们等人到齐,一起念。”何文书闻言,连忙拿着报纸走出屋子。
众人的脚步,也不由得跟了上去。
这个年代虽然办了扫盲班,但村里现在大多数识字多的年轻人,基本都去了城里进厂工作。
剩下的都是些老人和妇女儿童,字认得不多,看不了报纸。
所以每当有什么消息,都只能等着村文书,或者村长来念。
等走出屋外。
何文书看人来的差不多了,才拿出报纸,开始念了起来:“昨日,我国著名计算技术专家……”
一连串的前缀,换做平时,早就有人嫌弃文书说话啰嗦。
但这一次,没有一个人吭声。
这些浑身尘土,裤管站满泥浆的下乡人,知道在这冗长的称号之后,是一位令人尊敬的伟大科学家——李暮。
事实也不出所料。
何文书手里的报纸,正是人们日报和广民日报等报道李暮在农学院进行讲座的消息。
一个五六十岁的老农听完后,道:
“何文书,您说得这些,我们都听不懂。您就和我们说说,李顾问是不是又要在种庄稼这件事上有发明了?”
他的话语虽然朴素。
却问出了周围的村民的最想问的问题。
作为普通的老百姓。
软件工程、钢铁冶金什么,离老农实在有些遥远。
他知道这些东西对国家的贡献很大,村长和村文书也说非常的厉害。
但究竟有多大、多厉害,他还是不明白。
甚至时间一久,他都有些记不得到底发明了什么。
不过对于氯氰菊酯和磷肥的出现,老农至今还记得清清楚楚。
即便他会忘记,吃饱的肚子也不会忘记,田地里麦穗累累的庄稼更不会忘记。
“李暮顾问,让我们吃饱了肚子嘞!”村里的每个人,都时常这样感慨。
……
面对村民们看向自己的目光,何文书在报纸上看了又看,才道:“倒是没有说有什么新发明。”
听到这话,所有人的目光中都不由露出了失望之色。
“不过。”何文书紧接着又道:“上面说李顾问提出了不少农学方面的理论。”
“你这说话怎么还大喘气呢!”众人闻言,忍不住笑骂了一阵。
不过每个人的脸上,也从失望,变成了高兴。
有就好,有就好啊!
老农想了想,继续问道:“何文书,这个农学方面的理,理论,有什么用啊?”
“就是教咱们怎么种好庄稼的办法吧。”何文书道。
幸亏他年轻的时候读过几年新式学堂,也经常看报,否则恐怕还真不知道怎么解释。
话音刚落,便有人道:“教我们种庄稼,这还用教?”
“谁说的,站出来!”何文书还没反应过来,老农便扭头骂了一句:“李暮顾问教的办法,肯定有特殊的地方,不懂就别瞎说。”
要是以前,他估计也觉得是在瞎胡闹。
让一群书生来教他们种庄稼,这听着都不靠谱。
但是李暮来的话,说什么他都信。
“说得没错,咱们怎么能怀疑李暮顾问呢,他可是大科学家,做的事能不对吗?!”周围的村民也立刻声援。
他们今年家里多出的一袋袋粮食,就是信任的最好证明。
刚刚说话的人立刻将头缩了回去,不敢吭声了。
不过饶是如此,依旧很快被人揪了出来,好好进行了一番思想教育。
待带头教训完胡咧咧的那人之后。
老农才继续道:“要是能李顾问能多研究一些让我们庄稼种得更多更好的东西就好了。”
“刘老汉,你这话说得可不对,李顾问对我们国家有多重要,我和村长又不是没和你们说过,那做的研究都是国家目前最紧要的,能腾出一点时间在农业上,已经很好了。”何文书道。
他读过书,见识自然和周围的村民有些差别。
农业的发展固然重要,但如果没有坚船利炮抵御豺狼,那种出的粮食,也只会被人抢了去。
叫做刘老汉的老农其实也清楚这一点。
从战争年代走来,他,还有周围的老人们,都太清楚国家强大的重要性了。
但他心中想道:
“如果李暮顾问能多在庄稼上些心思就好了,让粮食产量再高一点,就不用再怕饿肚子……”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