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

218.第218章 一次实验,成果就远超我们一百多次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第218章 一次实验,成果就远超我们一百多次
    想了想,他回复道:“放心吧,我敢肯定,她绝对看不上你,而且很快就会离你远远的。”
    阿斯克:“……”
    虽然结果是他要的结果,但这话怎么听着怎么有点心塞塞的。
    ……
    和阿斯克结束聊天,李暮先是舒舒服服地睡了一个小时,然后才爬起身。
    看了看时间,已经是下午1点半。
    虽然是休息,不过他也没有放松太久,很快坐到桌前,拿出笔记,开始梳理现在的研究情况。
    原子能动力研究所那边在他离开前,遇到了不小的问题。
    通过化学共沉淀法制备磁流体,虽然方向是正确的,但速度太慢了。
    有人甚至估计,按照这个速度,恐怕研究成功的时间,要远多于研究传统机械结构。
    因此,这个问题必须解决才行。
    “提升研究速度的方法,除了直接给配方比例,还有什么呢?”李暮暗暗思索着。
    给配方比例铁定不行,他连实验都没有做几次,怎么解释数据来源,根本站不住脚。
    就是别人再相信他的天才,这种国家级军事武器的研究,拿出的方案也是必须要经过检验的。
    李暮眉头紧皱着,忽然神色一动,想到了之前被自己废弃已久的一个东西——计算材料学。
    之前行不通,是因为计算机的算力不够。
    但现在有了超算,已经具备了可能实现的基础。
    想到这里,他立刻打开wifi列表,找到建桥大学计算机实验室资料的wifi,然后输入检索“计算材料学”。
    计算材料学需要的设备,主要包括的就是计算机模拟和材料设计相关的软件工具,以及用于材料表征和性能测试的物理仪器。
    它和计算机仿真平台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不少地方存在一定的技术交叉。
    飞速地浏览完大量的资料内容,李暮心中有了把握,在笔记上将实现计算材料学所需要的材料计算软件加入研究日程。
    ……
    次日,短暂的休息过后。
    李暮重新回到半导体研究所,一来便拉上严佩林、黄坤和吴希到王绶觉的办公室开会。
    他直接道:“我打算基于超算,再搞一个材料计算软件,用于原子能动力研究所那边的研究。”
    这话一出,屋里的众人都不由咽了口口水。
    这是嫌研发强度不够?
    “我赞同你的想法,不过我们现在的人手,恐怕支持不了这么多的研究了。”王绶觉苦笑道。
    半导体研究所全所上下才不过一百多人,在兼顾那么多研究项目的情况下,继续增加,不是个正确的决定。
    李暮闻言愣了愣,王绶觉会这么说,显然招人和外包这两个方法是行不通了。
    而且那点人数,想要重新搞一个材料计算软件研发组,也不现实。
    想了想,道:“那能不能从全国调集这方面的专家和教授过来呢,这样肯定足够了吧。”
    “足够是足够,但各地的研究所恐怕没有那么容易放人吧。”王绶觉道。
    李暮微微颔首,道:
    “足够就行,我现在就去找吴所长,让他向上面打报告。”
    “黄教授,我写了一封研究草案,您先带着大家看一看,讨论讨论。”
    “等人一到齐,我们立刻展开研讨!”
    说完,他便匆匆去找到吴有望,将需要提了出了。
    后者二话没说,一个电话就打给了郭默。
    ……
    召集全国的技术人才前来,并不是一件简单的小事。
    不过上面给的批复很快,只有一句话——加急,务必保证李暮的研究需要。
    距离李暮提出需求后不到两个小时,全国各地的政务机关和研究单位,便收到了下达的紧急通知。
    不到五个小时,夏北、夏东、申阳、上亥等等各个地方的计算技术研究所,第一批派出的专家和教授,已经在赶赴京都的路上。
    ……
    这边,半导体研究所的实验室内。
    李暮还不知道自己的一个要求,在全国掀起了怎样的动静。
    他现在正拉着黄坤手底下的三个实习研究员,讲解着电磁炉的原理:
    “电磁炉,顾名思义,就是基于电磁感应现象,利用交变电流通过线圈产生方向不断改变的交变磁场。”
    “进而在导体内部产生我选电流,最终实现加热的目的。”
    “整体构造分为四个部分,整流电路、控制电路、屏蔽层和顶板上的含铁质锅,以及最重要的屏蔽层。”
    ……
    李暮先将电磁炉的基本情况都介绍了一边,然后便点名一个叫杜飞的助理研究员,负责主持电磁炉的研制。
    这个人他有点印象,虽然只有二十七八岁,还比较年轻,但做事踏实稳重,在电子手表、掌机等几个项目里表现得都不错。
    由他负责按照他写的方案书去进行研究,基本不会出现太大的问题。
    “不行,李顾问,我的能力还不够吗,还是交给其他有经验的专家和教授来做吧。”被点到名的杜飞把头摇得飞起,连忙拒绝道。
    他刚刚从实习研究员转正的助理研究员,负责一个项目的研制,自己都觉得自己不行。
    李暮无奈道:
    “不行也得行,所里现在哪还有人?”
    “你们三个,就是这个电磁炉研制组的所有成员。”
    “放心,方案书我是早就写好了的,只要照着研制,就不会出现太大的问题。”
    他说完后,看向杜飞。
    但后者明显还有所犹豫。
    这感觉就像是后世玩联盟的玩家,刚刚过了新手训练营,就有人拍拍他的肩膀,道:“好了,你已经成功出师了,接下来去挑战大魔王吧。”
    ——根本没有可能做到嘛!
    李暮见状,当即道:
    “这项研制任务事关我们国家的外汇收入,你们应该清楚它的重要性。”
    “国家现在急需大量的外汇,来填补在经济领域、工业领域和科研领域等方面的空缺。”
    “它早一天出现,就能早一天解决国家目前的困境,让我们国家以一个更快地速度完成工业化,不再担心任何威胁,免受屈辱和压迫!”
    他点到即止,没有继续再说下去。
    不过这已经足够引爆杜飞三人心中的爱国热情。
    对于后世之人来说,已经成为时代的回忆的抗战历史,对于现在的他们还是父辈口中耳熟能详的故事。血泪犹在,岂敢放松半分!
    杜飞坚声道:“请李顾问放心,我一定拼尽全力,研制出电磁炉!”
    “我们也是!”另外两个人也高声道。
    看着他们激动不已的样子,李暮微微颔首,道:“放心,我说过,不是什么太难的研究,你们只要照着我的方案研制就行。”
    “有什么问题,解决不了了,可以来问我,我给你们解决。”
    ……
    随后,李暮又带着杜飞三人,找到吴有望,申请了一件实验室。
    但说是实验室,其实和杂物间差不多了。
    现在半导体研究所不仅是人手,就连实验室也严重不足。
    哪怕已经在兴建新的实验楼,但是未来还是会有一段相当拮据的时间。
    不过条件的简陋,并未影响杜飞等人的研究热情,很快便将李暮给的方案书看完,然后立刻开始讨论起来。
    看到他们干劲十足的样子,李暮也放下心,嘱咐几句后便匆匆离开。
    ……
    来到原子能动力研究所。
    经过大门的时候,不知为何,李暮明显感觉到警卫的盘查力度严格了许多。
    摇了摇脑袋,严不严格无关紧要,接下来的材料问题才是重中之重。
    在实验楼下停好自行车后,快步走入旁边的实验室中。
    房间内,以彭时录和蒋南英为主的一批专家和教授,正在进行着磁流体的制备实验。
    采用的方法,正是他之前提出的制备稀土复合铁氧磁流体的化学共沉淀法。
    李暮悄声走到众人的身后,一同观看实验。
    彭时录的手很稳,在第一步的溶液混合上,按照事先计算的比例,将氯化亚铁和氯化铁以适当的比例混合。
    然后进行陈丹反应,使用氨水或naoh溶液,在一定的温度和ph值条件下,进行高速搅拌……
    ……
    直至最终的分离与磁流体形成的步骤后,便得到了一小块磁性液体。
    这便是磁流体。在没有外部磁场作用时,看起来和其他液体无异。
    但一旦有异常作用,外观就会发生显著变化,展现出独特的物理特性。
    制备出了磁流体,却还不算成功,这只是第一步而已。
    只有符合微粒细小、均匀和饱和磁化强度高这三个标准,才算是真正的成功。
    彭时录先找来显微镜,观察微粒的状况,没用多久,便抬起头,微微地摇了摇:“失败了。”
    听到这个消息,实验室里的众人瞬间露出失望之色。
    “没关系,才第一百九十八次实验而言,比起研究传统机械结构时候上万次的实验,可差多了。”副所长蒋南英笑着替众人打气道。
    众人闻言,脸上也不禁露出一抹笑容。
    上万次的实验都不怕,还不到两百次的失败,根本吓不倒他们。
    旋即,彭时录便让人继续去测试这次编号198的磁流体样品的饱和磁化强度。
    实验失败归失败,但记录还是要做的,失败的经验,也是经验。
    就在他吩咐完准备继续和众专家教授讨论的时候,忽然看到了不知何时出现在实验台前的李暮。
    “李顾问,您来了。”彭时录见状立刻露出笑容道。
    其他人也纷纷开口打招呼。
    实验虽然进展不顺,但这其实才是常态,众人的心态都放得很平。
    倒是李暮愣了愣,一时没反应过来。
    不过一想到刚刚蒋南英所说的上万次实验,他很快便知道了原因。
    ——失败才是科研工作的常态。
    给众人一一回了招呼,李暮才看向笑吟吟的彭时录,道:“彭所长,我刚刚看了您的实验,想上手试试,您觉得可以吗?”
    直接拿出配方,显然不行,不过“碰巧”找对一两处配比比例,也很合理吧。
    “可以,这有什么,老蒋,快,再准备一份实验材料!”彭时录当即道。
    其他原本要离开的专家和教授们,听到这话,也纷纷地停下了脚步,看向李暮。
    他们知道李暮的理论能力十分强悍,但来了原子能动力研究所那么久,除了指导之外,还真没见过他上手实验。
    如今有机会,当然要见识见识。
    众人笑道:“李顾问,我们学习学习,您不介意吧?”
    ……
    实验室内。
    李暮准备好实验用具,然后开始准备前提同业,将氯化亚铁和氯化铁以近于1:2的比例混合。
    1:2这个比例,是获得理想的磁性纳米颗粒所采用的的关键参数。
    为了避免一次直接成功,所以他使用的是近于。
    随后,控制温度和ph值条件,资料中的的数据分别是55c~60c和9,他把这两个数字往上稍稍提升一些,然后加入过量的氨水和naoh溶液,开始高速搅拌。
    ……
    如果说彭时录做实验给人的感觉是沉稳、可靠的话,那么李暮的实验,全程给人的感觉就是精准而又迅速,带着一种行云流水的美感。
    从开始实验,到最后的磁流体形成,机会没有一刻的停顿,让人目不暇接。
    直到最后,李暮开始清理实验用具,他们才回过神来,看向制备完成的磁流体,神色各异。
    经验告诉他们,这不可能是一次成功的实验。
    可感觉上,他们又觉得,好像能成功。
    彭时录看了看李暮一眼,想了想,道:“我来进行检测吧,看看效果怎么样。”
    说罢,他便走上前,再次使用显微镜观察。
    只是刚刚看了一眼,他就忍不住发出“咦~”的一声惊呼,连忙调整物镜和目镜,以便更加细致地对磁流体进行检测。
    过了许久,彭时录才抬起头,感叹道:“不愧是李顾问,仅仅一次实验,成果就远超我们前面一百多次。”
    “虽然还没有完全成功,但这次的成品数据,具备很高的参考价值。”
    “在这个数据拟定一个范围区间,然后进行实验,我估计,用不了多少次,就能找到最合适的比例。”
    (本章完)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