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王某景仰大人
第25章 王某景仰大人
夜幕降临,烛火熠熠,丫环下人们忙成一团,张罗着备了一顿丰盛的菜肴。
范府今天这顿饭吃的很晚,却吃得特别有味道,司南伯大人久别开笑,终于不再一如既往的冷淡,丫环下人们都松了口气。
“若若这一年在儋州过得如何?”安静吃饭的时间里,司南伯大人很意外地打破了规矩,拉起家常,关心起女儿的在外生活经历。
范若若歪着小脑袋,眼睛滴溜溜地转着,露出一副深思的神态,最后说出了一个很笼统的答案:“过得很好爹爹,祖母好,哥哥好,丫环姐姐们也很好,儋州哪都好。”
若若认真说着,垂下眼睑,斟酌一下看着对坐的先生,撅嘴又道:“就是先生总撵着若若上课不好。”
这是来自一个乖巧的小女孩最真诚的抱怨。
“觉得先生烦,那咱就不要先生上课了,等你满四岁了,去范氏私塾学习吧。”范建说话的语气很温柔,透着许久未见的宠溺,但这股宠溺很难让人接受。
范若若苦起脸:“若若还是想听先生讲课。”
范建摇了摇头,用手指顶过去:“先生入京要准备春闱,哪有空陪你这个调皮蛋嬉闹。”
“若若不调皮。”范若若哭丧着,忽然眼前一亮,“那爹爹把哥哥接回来,若若和哥哥一起去私塾学习。”
闻言,范建嘴角微翘,一个笑容徐徐地展开,轻声道:“你先去私塾学习,等时候到了爹爹就把伱哥哥接回来。”
范若若低着头想了一会,然后抬起头:“爹爹不许骗人。”
范建微笑着,目光移向林若,叹息道:“现在的小孩子都不好哄,家里还是得有一个女人看着好。”
林若会心一笑:“看来司南伯大人已经准备妥当了。”
范建赞赏地看着面前年轻人,点点头:“我不好出面,所以还得有人帮衬才行,看来看去,府里也就你合适了。”
林若笑了笑,思考道:“让一个刚入府的外人去,怕是有些不给夫人面子。”
“给了面子,以后就不好管了,还是要狠心些才好。”范建微微皱眉道。
林若迟疑片刻,起身作揖:“愿替司南伯分忧。”
范建挥手示意其坐下,将手拢在袖中,一副并不在意的姿态:“好,府中要何人手我给你安排。”
林若略作思考,答道:“滕子京带路,再配几个随行的丫环奴婢,夹带一辆寻常马车即可,越普通越好。”
“就这些?”范建疑惑盯着道。
“自然还有一些,范府出行,不能失了威风,旗帜得要辉煌大气才行,最好是让所有人皆能瞧见,这热闹可不能是我们范府一家的。”
范建站起身子:“如此甚好,我再写封信给你带去,好好数落一下她,让外人看看我这司南伯是如何苛待人的。”
“那时日选在什么时候?”
“不急,过几天挑个良辰吉日再去。”
说罢,范建负手走出厅去,性情严肃的司南伯今晚不知笑了多少次,心里那份沉重落地,人也随之变了样。
“先生,真要去接姨娘吗?”范若若道。
林若刻意把头靠过去,与小丫头说着悄悄话:”放心,以后啊,你的姨娘就老实多了,何况还有个弟弟,日后不开心就欺负他,好事。”范若若禁不住笑意:“真的可以吗?先生不是说不能欺负人吗?”
“怎么不可以,姐姐欺负弟弟自古以来天经地义。”
厅外,小婢女急急忙忙进来,打断了欢声笑语:“先生,外面有人寻你。”
……
天已渐黑,范府大门外却依稀可见一人影,那笑意就像粘在脸上,一排排褶皱弯着。
“这样笑应该可以吧。”王启年思索道,捣鼓着脸上的动作。
也不知是倒了什么霉,刚从前线退下来过安闲日子不久,就被派来干这么一桩挖墙脚的麻烦事,王启年心里苦不堪言。
范府大门打开,走出来那高大人影,王启年呼了口气,两眼放光,露出殷勤的微笑,赶忙俯身迎上去:“哎呀,林公子,儋州赴京,一路奔波,辛苦了。”
“你谁啊,我是姓林,但我不认识你啊?”
“林公子竟如此健忘。”王启年装模作样叹息着,转念一想,突然发觉这说话的语气怎么不及今日监察院所见一半温柔,赶忙抬起头来看去,这一看,心凉了大半。
站在阶台上的是一个粗壮的黑呦男子,原是负责开门的小厮。
王启年愤愤扇了自己两巴掌,“出师不捷,出师不捷啊。”
“有事?”小厮身后,林若慢悠悠走出来。
见状,王启年重整旗鼓,再次俯身迎上去。
不待有所动作,林若便制止道:“听见了,不用重复第二遍。”
王启年尴尬止步:“那就好,林公子知吾心意便好。”
“什么心意?”林若很不理解地皱起眉。
王启年嘿嘿一笑,连连拱手道:“林公子有所不知,王某对公子早已心生景仰,只恨未曾相识,今日院中一聚,可谓一见如故,范府又见,更是再见倾心,无以自拔,说起来何其幸哉。”
林若愣了愣,指道:“你这用词有问题,我们拢共就见两面,何来早已心生景仰之可能。”
“林公子可认得费大人与影子大人?”王启年问道。
林若不假思索道:“认得又如何。”
“那就对了。”王启年一拍手,深情的脸庞看过去,目光那是片刻不移,死死盯着声大如牛道:“林公子不知啊,您的威名早已传遍我监察院大小角落,费大人与影子大人对您那是时常称赞,赞不绝口,口口相传,能得院中两位主办欣赏,我王某便是耳聋眼瞎,也会有所听闻啊。”
“可惜景仰先生多年,一直未得相见,王某苦啊,无奈之下,只能扰影子大人作先生画像一副,日日为睹,以示感怀。”
说罢,不待林若反应,王启年便亮出一副画像,足足有八尺尺寸,拖到地上。
林若很吃惊地看着:“你这画…还没干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