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

第71章 稳住别浪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第71章 稳住别浪~
    买了五版猴票回去,夏天得收好了!
    别让咪咪给霍霍喽!
    这猫平时看上去挺正常,抓耗子也挺厉害的。但发起神经来,跟自己影子能打半个小时!
    这要是让猫给啃了……能把夏天气死!
    咪咪:啊?我?你等着!我找到机会我都给你吃了!我吃吃吃吃~
    把邮票收好之后,夏天点了点自己的小金库——不,小金口袋!
    多乎哉?不多矣!
    说起来,自己恐怕还没有米兰钱多呢!
    果然,靠码字是没办法发家致富的!
    《春天在哪里》的稿费和录歌报酬,这一下子就清空了。
    再这么下去,下个月的零钱也要计划制了。
    不妥啊!
    夏天决定赚钱,思来想去还得写东西。
    主要是,这年头所有能想到赚钱的法子,基本都违法。可别冒这个险……
    几十上百块,我玩什么命啊!
    夏天要写东西,却不是一般的写东西。
    他思来想去之后,打算给老派洛写封信。
    都已经四五个月了,是时候给自己的老朋友问候一声了。
    夏天坐在书桌前,咪咪跳到了他的腿上,甩着尾巴假寐。
    夏天一手撸猫一手转笔,琢磨着:“写点什么呢?”
    自己的英文写东西倒也够了,但想要在美国一鸣惊人,肯定得写点不一样的。
    低头看了看后背黝黑锃亮的咪咪,嗯,有了!
    就写……奋战三天,先写中文的,然后翻译成英文。
    这时候国际邮件还是个非常少见的活儿,夏天在邮局大姐的指导下,贴了四五张邮票,才把信发出去。
    至于什么时候能到,可能得20天到一个月!
    ……
    “果然啊!”夏天放下手里的《燕京音乐报》。
    这上面头版文章就是批评李老师的:“《乡恋》拟人地怀恋故乡,但抒发的却不是健康的热爱祖guo山河的怀恋之情,而是低沉缠绵的靡靡之音。”
    “嗲声嗲气,矫揉造作”。
    “同咖啡馆、酒吧间、歌舞厅、夜总会等娱乐生活是一个味道”。
    “音乐潮流和靡靡之音的典型代表”。
    “腐蚀青年人的罪人”。
    “黄色歌女”
    ……
    那叫个让人望而生畏。
    这就是夏天只写儿歌的原因啊。
    而《乡恋》这首歌,气声唱法、探戈节奏、情绪伤感……还不够大逆不道吗?
    现在可是真的有人写文章,一本正经地碎嘴念叨,对这首歌演唱时离麦克风远近,喘气多少次,用什么乐器伴奏,一一提出商榷。
    到了下旬25日,唱《乡恋》的李老师在《燕京音乐报》上发表文章《在实践中探索》,对在演唱中运用轻声还是气声,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她写到:轻声的运用,是表现歌曲内容和情绪的技术手段之一,这种手段在西洋唱法和我国戏曲、民歌演唱中都是存在的,不能与外来的和港台的流行歌曲相提并论……
    只可惜,这种说法并不能说服其他人。
    ……
    李老师所在的中央乐团某l导也让人捎话,警告她如果再这样走下去,请另谋高就。
    而李老师也是挺倔的——到了84年春晚,李谷一的自我介绍已经是来自“中国轻音乐团筹备组”了。
    米兰看到报纸上的诸多文章的时候,表情也很难看:“我挺喜欢这首歌的……看样子,以后不能唱了啊?”
    夏天安慰她:“会的,放心吧。不过,怕是得等几年,总是要唱的。”
    夏天看着窗外,远眺:“你要知道,其实现在被批判的不是《乡恋》,而是超出人们传统认知的新唱法。”
    “新事物的产生总是经历着曲折的过程,而这种新的演唱方式、新的文艺样式,虽然在现在不被看好,被无数声音批判。”“可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家越来越认识到了,要百齐放,要开枝散叶,不能墨守陈规,不能不接受新的东西。”
    至于现在嘛,稳住别浪~
    ……
    虽然新歌的事情让不少年轻人噤若寒蝉,但正如夏天所说的那样,“总是要唱的”。
    月末的时候,又一部新电影上映了。
    《雾都茫茫》!
    这部电影,厉害!
    夏天他们第一次看的时候,好些人当时就觉得害怕了!
    然而,这并不是一部恐怖片,而是部特侦片?
    在70年代初,一部手抄本小说开始在知青群体间流传。
    故事始于一条幽深的石阶,石阶尽头通往一座阴森的老宅。一只带血的手搭在老屋的门槛前,一双绣鞋缓缓移动着……即使早已记不清具体情节,但想必很多人都对这段阴森恐怖的开篇记忆犹新。
    这部手抄本小说就是著名的《一双绣鞋》。
    那个时候,小说肯定不能公开发行,完全是靠着手把手之间的传抄散播。
    根据不完全统计:这部小说的传抄数量曾经一度接近一百万册,而且越传越广,内容也越抄越玄乎。
    即便当时没看过手抄本的朋友,也一定听过小说的名字。
    久而久之,这部小说的影响力已然超越作品本身,成为了一桩都市传说~
    就在去年的时候,小说得以正式出版!
    这不,连电影都有了。
    据说,电影原名《静庐凶杀案》,在上映时被改名为《雾都茫茫》。
    这种害怕又让人忍不住想看的新鲜感觉,是之前所有的文艺作品都没有的。
    恐惧是人类根深蒂固的情感,也是人类欲罢不能的探索动力。
    在后世,恐怖片和喜剧片可是以小博大的唯二选择!
    这部电影威力有多大?这么说吧!
    当天晚上,米兰就来敲门了~
    夏天:“干什么?”
    门外的米兰:“我一个人有点怕。”
    夏天透过门缝看到,这婆娘抱着一个枕头,嘴角一抹诡计得逞的笑容。
    枕头都抱过来了,伱要干什么?!
    夏天:我要是让你进来,就该我害怕了!
    ……
    4月1日,愚人节~
    中银开始在国内发行外汇兑换券。
    外国人、华侨、三地同胞进入国内时,须将所持外币在中国银行或指定的外汇代兑点。
    以当时的汇率,兑换成外汇券,并在指定范围内与人民币等值使用。
    这算是正式开始流通了!
    外汇券有7种面额,最大的100块,最小的1角。
    物以稀为贵,这一条在什么时候都是成立的。
    外汇券能买到很多紧俏物品,这就注定它稀有而有价值。
    依规定是不准私自在民间兑换,但很多心思活络的人都尝试着偷着换。
    因为它的官方兑换价与黑市价向来有很大距离,有很大的套利空间。
    这倒腾外汇券,在之后几年,都是一个捞偏门的发财路子。
    当然了,抓的也挺严!
    到了月中,国际上传来了一个消息——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去世了。
    他的死竟然在国内引发了一波萨特热潮?!
    走在大学和高校中,几乎每人腋下夹着一本萨特,每个人都能说上一句“他人即地狱”。
    这个时候人们喜欢学习,喜欢看书,喜欢思考,所以哲学也非常火。
    在91年出版的《西方思潮于中国大学生》中,著者在魔都13家高校统计得出:85年到86年,拥有和看过萨特、海德格尔、尼采、弗洛伊德等著作的大学生,比例高达80%~
    在前几年恢复高考后,大学生社会地位非常高。并且有实际利益,让大家认识到了知识的重要性。
    所以在整个80年代,“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是全社会发自内心认同的价值观。
    这个时期,阅读哲学、科学、文学著作,是非常高大上的行为。凡是有志青年,都会设法扩大自己的阅读量。
    这时候知识分子谈钱还是很难为情的,人人都有激情,并且不是一般的激情,是继往开来的激情。
    因为上述社会氛围,当时博学多才的穷学生,能吸引异性眼光。
    这也是一个很强大的激励~
    这时娱乐活动极少,连电视都罕见,看书已经是最好的娱乐活动了,不像后来有这么多网络游戏、短视频来抢占青年们的时间。
    生活压力也没后来这么大,有大段的业余时间,可以被用来系统阅读某一领域的著作。
    甚至能够看到几个人坐在马路边上,讨论文学的巨大热情。
    而90年代后,再也没人崇拜知识了,都开始崇拜“企业家”了。
    (本章完)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