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

第227章 这不就是UFO吗?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第227章 这不就是ufo吗?
    “这个技术完全能应用在航空、航天领域,可以支持制造出飞向宇宙的航天器,军事上的意义也是非常重大。”
    “军事上意义是太大了,以后的战机不要考虑什么航空发动机,不需要在这方面进行投入,引力技术,要高端太多了。”
    “引力飞行器,也要考虑动力问题吧?发动机还是需要的……”
    “我觉得更需要解决的是能源问题,你现在的电池技术,估计也支持不了飞行太久……”
    “具体还要看数据,耗能高是肯定的。”
    “到时候,制造出来的飞行器是什么样子的?”
    “这好像取决于那个环状的反核心吧……”
    办公室里,三位老师不断探讨着技术转化的问题。
    他们都有两个是军方的老师,有一位是科技工业局的老师,关注的自然是军事以及航天领域。
    张硕到实验室和其他人庆祝一番,又交代了后续工作后,也来到了办公室里。
    王老师马上问道,“张硕啊,你们那个反应管道,只能制成环形吗?”
    “我的意思是说能不能变成别的形状?应用转化也要考虑环境适应问题。”
    张硕开口的道,“环形是效率最高的,管道内部高温、高活跃度媒介离子,离子会受到磁场的影响不断运动,而环形最容易控制的。”
    “其实就像粒子对撞机的加速器,同样也是环形的,只不过要求没有那么高。”
    他说完又解释了一句,“如果造成方形或者其他带棱角的形状,磁场就没有办法进行有效控制,内部的活跃离子就会频繁撞击到管道表面,会出现大量的能量损耗,而我们需要内部粒子的活跃度保持稳定。”
    三位老师听着点了点头。
    李老师忽然道,“这么说来椭圆的环也是可以的,对吧?”
    “调整磁场就没问题。”
    赵老师听罢不耐烦道,“你们总是谈反应管道的形状有什么意义,以新技术支持制造的飞行器,肯定和原来的飞机不一样了。”
    “原来的战斗机是要符合空气动力,而现在我们有了引力技术,是可以直接加速起飞的,根本不用考虑引力。”
    “圆环,效率最高,最稳定,自然就用这個形状。”
    他说着开始畅想起来,“如果是圆环,中间肯定要有电池,造出来以后会是什么样子?”
    “这不就是ufo吗?”王老师马上接了一句。
    其他人想想好像确实很像ufo。
    这种技术需要持续的电能供给,能源部分会占用很多空间,就像是普通电动汽车,电池占用的空间是很大的。
    一个圆环,再加上中心的能源供给部分……
    不就是ufo的形状?
    赵老师用力咧开了嘴,惊讶道,“这么一说,外星人的飞船用的不会就是这个技术吧!”
    ……
    三位老师想到的问题,实验室里很多人都想到了。
    在实验确定有了成果以后,很多人都开始谈技术应用问题,因为他们的研究是寻找需求低的解组,本来就是针对的技术转化。
    现在实验取得了成果,距离技术应用还有一段距离,但实践已经为应用提供了最关键的技术,后续应用不存在无法突破的壁垒。
    所以可以畅想一下了。
    根据实验情况简单的畅想,马上就会把反应管道的环形和ufo联系在一起。
    这听起来就很有意思了。
    “也许我们和外星人用的是同一项技术?”
    “看起来是巧合,但也许不是……外星人真的存在?”
    “现在有点儿可怕啊……”
    虽然嘴里说着可怕,实际上所有人都没当回事儿,因为外星人毕竟是谣传,网络上的一些图片证据到最后都证明是假的。
    另外,考虑这方面也没有意义,重要的是实验完成了,他们研究出了技术。
    在讨论应用的时候,一直沉默的王强忽然开口道,“你们有关注国外的报道吗?因为张硕教授的理论,国内外已经有了研究方向的分歧。”
    “国外不认可源点论,不认可我们的研究……”
    其他人都觉得很好笑。
    他们全程参与了实验,有些人也参与了上一次的理论验证,都对于张硕的理论无比信任。
    这种已经被实验证的理论,竟然还有很多人觉得是错误的,甚至国外机构全都不认可,听起来就很有意思了。
    王强的话还没说完,他继续道,“看看这几条评论。”
    “虽然我们同在地球,但物理规则不同,在中国的境内,四大力存在基础的关联,电磁力是能转化为引力的。”
    “他们能以此制造出引力飞船,而他们神秘的高端飞行器,采用的都是这项技术。”
    “全世界疯传的ufo,很可能就是中国制造出来的。”
    他连续读了好几条儿,其他人则都笑成了一团。
    换成是其他人听到同样的信息,都觉得是讽刺,同时也会觉得很不舒服。
    实验室的人员就不一样了,他们刚刚研究出来引力制造技术,而且基础数据需求并不高,再听到同样的话以后,就感觉好像团队的研究被‘预判’了。
    “这些人报道的可真准,国外的媒体就是不一样。”
    “他们预判了我们的实验,预判了我们的研究发展方向。”
    “了不起,真的是很了不起。”
    好多人都哈哈大笑。
    实验室的人员当然不只是谈笑,他们大部分精力还是放在工作中,因为实验有了很大的成果,接下来一段时间,实验室再包括项目团队,所有人都会变得非常忙碌。
    打报告、整理资料、设备检测,详细记录……
    一系列的工作都要认真完成,后续还要把个人的工作详细记录,也和报告一起提交上去。
    工作记录非常重要,也会被当做档案封存。
    这些都会成为宝贵的资料。
    张硕团队的项目归属是科技处,实际上是上级直接领导的,包括科技处、军方、科技工业局,乃至更上层老师,对项目都非常的关心。
    在实验结束三天以后,更高一级的老师来到了理论中心。
    前来的高级老师参观了实验室,了解了一下实验情况,随后对项目全体人员进行了慰问,对他们的工作表示了赞扬。
    在讲话中,老师还用了伟大来形容实验工作。
    在做出了一系列肯定以后,老师许诺给每个人记上一功,并保证全力支持后续的研究。
    等等。在高级老师离开以后,实验室的每个人都干劲十足。
    他们继续努力,完成自己的工作。
    ……
    与此同时,国际对于《源点论》的否定进行了一个高潮阶段。
    最开始只是几个官员提出建议,他们的目的是限制国内在尖端物理领域的发展,意思就是‘既然走错方向,就朝着错误的方向走’。
    后来科研机构、物理组织纷纷宣布不接受《源点论》,并决定中断了和高能所,以及国内大学、机构的合作。
    这种中断主要主要是在理论物理以及高能物理方向上。
    理论物理,针对的是基础力关系模型、源点论。
    高能物理,针对的是混乱力场、粒子对状实验相关的研究。
    现在影响力就更大了,有好多国际顶尖学府都宣布不接受《源点论》,一些学术杂志也不接收基础力关系研究的成果论文。
    国内情况正好截然相反。
    国内是不接受《混乱场论》、《高维暗物质理论》方向的研究,全力支持《源点论》、基础力关系的研究。
    学术,真的出现了国界线。
    欧洲方面对于《源点论》的排斥很严重,或许因为他们拥有最大的高能物理机构——核子组织。
    核子组织决定不接受《源点论》,赞同《混乱场论》方向的研究,并一次做了强子对撞机改造申请,就等于给高能物理定下了大方向。
    实际上,有关理论、实验方向的争议,核子组织内部是一直存在的,即便他们公开支持《混乱场论》,并否定了《源点论》,还是有不少人觉得不应该这样做。
    比如,实验中心主任法比奥拉-吉亚诺蒂。
    法比奥拉-吉亚诺蒂,就是核子组织的一号决策人物,她主张和高能所进行合作,主张多方向进行研究,而不是全盘否定一项理论,并支持另一项理论。
    理论,可不是百分百正确的。
    张硕的《源点论》并没有被证否,又怎么能直接否定呢?这不也等于人为划定界限吗?
    那些学者们都说是中国的科研支持政策给物理理论划定了界限,可实际上,他们的做法也同样是划定界限。
    不过法比奥拉-吉亚诺蒂的想法不重要,她确实是核子组织决策的一号人物,但她并不是顶尖的理论物理学家,更偏重于是一名管理人员。
    核子组织内部的顶尖物理学家们,也就是纯正的学术派都认为,迈克-约尔的方向才是正确的,张硕的‘新物理’和编故事一样,根本假的不能再假。
    实验中心二楼办公室里,吉亚诺蒂就在和数据中心负责人卡斯特洛说着,“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我们的决策受到了政-治影响,但学术本身不应该是有这种影响。”
    “我们是国际上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大的高能物理研究团队,也根本不需要在两个理论方向上做选择。”
    “我当然同意你说的。”
    罗贝尔托-卡斯特洛用力抿抿嘴,无奈道,“但是没有办法,法比奥拉,你要明白,我们不是所谓的顶尖学者,那些理事们都支持《混乱场论》。”
    吉亚诺蒂也只是抱怨两句而已,她当然知道无法改变理事们的看法,在学术研究方向问题上,他们说了根本不算。
    虽然她是组织的一号决策人,但更倾向于是管理人员,要为组织达成一些合作、筹集资金等,而不是在学术方向上指手画脚。
    核子组织的理事们,才是在学术方向上有权威的人物。
    这些人都是不能得罪的。
    一则,他们都是顶尖的物理学家。
    同时,他们也是各个国家机构的代表,核子组织本身就是几十个国家、机构合作成立的,是一个高能物理领域的联合组织。
    即便是她强硬的做出决定也没有意义,那些国家和机构只会听顶尖学者的意见。
    ……
    美国,能源部。
    彼得-卡尔森正凝重的翻阅一份文件,同时听着外派情报官员的报告,“上个星期,有两个很特殊的消息。”
    “一个是西部某个额荒无人烟的地区,出现了阶段性的烟雾性爆炸。”
    “我们分析认为,是在实验一种很特殊的炸弹,这种炸弹似乎会产生大量的烟雾,看起来像是化学武器。”
    “不过,他们为什么要研究化学武器?好像没有必要吧。”
    情报官员摇了摇头,“当然,这和能源部关联不大,最重要的是第二条,中国苏东,在建的理论中心,张硕教授的项目组。”
    “这几天有几个重要老师去了项目组,根据外围的一些信息综合判断,这个项目组很可能有了新的成果,而且是非常重大的成果。”
    “但具体还不确定,也许他们会发表出来?”
    彼得-卡尔森凝住眉头,问道,“可能性有多高?”
    “百分之85以上。”
    “那已经很高了。”彼得-卡尔森的眉头凝的更紧了。
    这条消息确实和能源部直接相关。
    费米实验室就是能源部所属的科研机构,还有一些其他的尖端物理机构,也都是能源部所属。
    彼得-卡尔森思考着说道,“也就是说,他们在那个力学关系理论方向上,又有了实验成果?”
    “我知道这件事,而且重点关注过。费米实验室提交过一份项目申请,是希望朝着张硕教授的理论方向进行研究,初步申请的经费就高达10亿美元。”
    “国际上也有很多的争议,但更多人倾向于那个新理论,好像和弦理论有关……”
    “如果张硕教授的研究有突破,也就是说,他的理论方向是很有潜力的,可以这么认为吧?”
    他就是这个问题和同事聊了几句。
    听到说张硕团队的研究有突破,他们其实都根本不在意,因为就只是理论实验的突破而已。
    高能物理、理论物理,和现有的科技距离太远了,即便是探究一项新的物理,想要转化为技术要多久呢?
    二十年、五十年?
    这已经很好了。
    有一些理论技术,即便是上百年都无法转化为应用。
    彼得-卡尔森在意的还是费米实验室,因费米实验室是就在他的管辖范围内,自然希望实验室能有很好的发展。
    如果实验室找错了方向,后续所有的研究和投入都会变得没有意义。
    这就关系到彼得-卡尔森的政-绩了。
    卡尔森思考了一下,就在资料堆里翻找起来,并找到了费米实验室提交的那份申请报告。
    然后,他打电话给了莉亚-梅明加,开口道,“你们再提交一份新的报告。”
    “我忽然觉得,人为制造引力有吸引力,是可以考虑一下……”
    (本章完)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