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第233章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前朝已占据七个位置,本朝只有五个。
王翦、王贲、尉缭、王绾四人立下的功绩,群臣皆无话可说,只能期待最后一个位置。原本,若熊启未背叛,这最后一个金人,非熊启莫属。奈何,熊启险些将大秦的举国之兵尽数坑死在楚地。
不同于张仪,吕不韦,白起的情况,这最后一个金人绝不可能给他。
当即,李斯,冯去疾等自诩功绩卓著的大臣,双目火热的望着政哥,期待政哥将这最后一个金人的荣耀赐给他们。
最后一个名字,流转于政哥的唇齿间,迟迟未曾吐出,望着下方那双双火热眼球、激动万分的神色,政哥大感有趣。
【最后一个金人会给谁呢?】天玄对能否被塑造为金人的兴趣不大,头颅低垂,思绪在心头乱飞,【李斯、韩非?他们除非编撰出一部全新的秦律,可以缓解目前的矛盾,否则功绩不够!李信等人,更不用说了……】
天玄思忖这最后一个金人,会落谁家时,忽生如芒在背之感。抬首一看,迎面撞上一对深不可测的眼球。
“最后一个金人,朕决意铸造为……”
随着政哥的言语,殿中自诩对秦国的功绩,足堪媲美白起、卫鞅、司马错、张仪、范雎之辈的臣子,尽数感觉心脏被提到嗓子眼,希冀这最后的荣耀,可以落在自己身上。
“无双君·天玄子!”
以政哥的老练,自然能察觉下首传来的紧张、迫切、心急,抑扬顿挫的说出这么一个名字。
‘无双君·天玄子’这个名号一出,殿中的秦国文武尽数一惊,齐刷刷的目光向天玄看去。作为当事人的天玄,怎么也想不到,政哥会将这最后的荣耀落在自己身上,整个人登时呆住,一脸呆怔。
四海归一殿,一片默然,隐隐更有不甘的压抑酝酿。
“陛下,您要将最后一个金人塑造为天玄子的模样,再封他为君……”廷尉·李斯出列,板正的面上虽波澜不现,但言语内尽是不甘。
“陛下,微臣不服。”
“陛下,天玄子不过是一个乳臭未干的毛孩,焉能享有此等荣誉?”
……
李斯虽不敢将话说完,但四海归一殿内不乏脾气火爆之辈。李斯甫开了一个头,就有七八名大臣出列,对政哥将最后的荣耀交给天玄,还要封他为无双君,表示不满。
“安静!”
下方传来的嘈杂言语,使政哥不悦的紧皱眉头,一声清喝,若神龙低吟,令群臣尽数罢口。
“昔年,甘罗兵不血刃,为我大秦夺取十几座城池,朕封甘罗为上卿。”喝止群臣后,政哥在宝座上道,“天玄子入仕以来:平定颍川郡叛乱,诛杀代王嘉,攻取燕都蓟城,训练新式骑兵,阻止了熊启的阴谋,攻取楚都寿郢……”
政哥将天玄对大秦立下之一桩桩一件件功劳依次说出,每一桩功劳都如无情的耳光,落在那些表示不满的臣子脸上。随着政哥的叙说,这些人大都露出羞惭神色,默默返回班列。更有甚者,直接冲天玄拱手抱拳,以此等方式表达歉意。
“天玄子对我大秦的功绩,较之甘罗,有过之而无不及。”功绩数完,政哥语气转为凛冽,“朕决意封他为无双君,给予将最后一个金人塑造为他之模样的荣誉,有何不可?众爱卿,你们若不甘心,那就为我大秦多立功勋,这十二尊金人只是第一波。”
说到此处,政哥语气充满诱惑。
“日后,只要有人立下的功劳可堪与这十二位功臣媲美,朕自当为他再铸一尊金人!”“多谢陛下。”
心怀不忿的群臣无话可说了。如政哥所言,天玄虽还不到十六岁,却在大秦一统天下的过程中,立下赫赫功绩。最后,政哥更保证,只要有人立下的功劳能与包括天玄在内的十二位臣子媲美,就可再铸金人。
作为当事人的天玄,虽知一尊金人将塑造为自己的模样,某种意义上,称得上把自己架在火上去烤,心底仍划过暖流,叩谢政哥。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
心潮跌宕之余,天玄眼前浮起号称诗仙的李白所作的古风组诗内,专门描写政哥的那一首,舍弃了后半阙,将前半阙化为对政哥的赞美,朗朗诵出。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
在天玄的前世,无人敢质疑号称‘诗仙’的李白的诗词水平。天玄话音未落,四海归一殿内的文武群臣大半受到触动,如李斯、韩非这等文臣,不无惊讶的扫了扫天玄后,不自禁的开始呢喃。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
“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
……
初始,只有寥寥数人呢喃,不多时就波及殿中文武群臣,上至王翦、尉缭这等功勋卓著、地位显赫的重臣,下至普通的官吏,都不得不承认,出自天玄之口的这首诗,正是对自家王上,不对,应该是陛下的最佳形容,尽开始诵读。
即便一左一右,侍立于政哥阶下的盖聂、赵高两人也念诵起来。
“哈哈哈。”
作为被描述的主角,政哥对出自天玄之口的这首诗分外喜欢,于臣子的诵读声中,纵声大笑,滚动不息的笑声,更胜层叠波涛,似要震慑天地,使天地都在他的脚下俯首称臣,尽显绝代帝王之风采。
“天玄子,你的这首诗不错,朕就收下了。”
待慰灵碑铸成,刻录那些为我大秦而死的英魂之姓名时,将这首诗也刻在慰灵碑上!”
“喏。”
话毕,这段时日着实累得不轻的政哥,跨步向后殿行去。群臣停止念诵,令原本婉转悠扬的余音消弭,齐声唱喏,宣告大秦帝国的第一次大朝会之终结。
(本章完)